1PDCA基本理论
1.1PDCA的基本内容
安全管理体系的循环控制模式由“计划和建立(P)、实施和行动(D)、检查和评价(C)、优化和改进(A)”四部分组成。P阶段要分析安全隐患、制定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权责。D阶段要给出危险源的防范措施。C阶段要开展各类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A阶段要做好安全施工效果评估。
1.2PDCA的主要特点
安全管理体系的循环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周而复始。PDCA循环模式并非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螺旋式的循环上升。因为每次检查后都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带入下一轮循环中解决。因此,该施工安全控制模式是一个PDCA接着一个PDCA开展的。其次,大环带小环。PDCA循环模式,采用大循环中设中循环,中循环中设小循环,形成能够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复杂循环体系。每个单项循环均由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部分组成。
2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危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如下: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设施的分区不合理,可能造成火灾、爆炸隐患,生活区被工业废物污染等;现场材料堆放不符合规定,可能造成材料倒塌伤人、火灾等。2)土石方和基础工程安全问题。基础较深,容易造成边坡塌方,坑边物体落下伤人,或操作人员落入坑中摔伤。3)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高空坠落,建筑物的临边、洞口处都存在坠落的隐患。4)施工临时用电。施工现场用电不比永久用电的防护措施有保障,并且现场必不可少的高压动力电的使用,使作业人员可能身处触电环境,况且作业条件差。5)施工机具和机械。施工机具和机械有起重机械、吊装机械和机具。主要的危害有机械本身伤人、吊物坠落伤人等。
3基于PDCA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1P———施工安全管理计划
施工安全管理计划明确现场安全管理的宏观目标和实施细则。包括确定安全目标、识别施工风险、编制施工安全文件等内容。施工安全目标确定。施工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把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要创新举措,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劳动法规;要封闭管理和精细管理,形成安全管理各环节周期循环,各要求量化管理。从而实现杜绝死亡和重大事故,轻伤事故在3‰以内的目标。实现安全目标的关键是识别危险源。建设工程危险源包括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重物打击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识别见表1。施工安全文件编制。施工安全文件是安全管理的规范汇编。一是安全责任体系,理清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监理等各方安全责任;二是安全操作规范,制定各工种的安全操作程序;三是安全事故应急,提出高空坠物、挤压、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
3.2D———施工安全管理实施
施工安全管理实施阶段的工作重点涉及:首先,优化组织、明确权责。编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网络图》,明确项目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班组、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权限和责任。其次,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涉及:建筑工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和十项技术措施、吊装设备“十不吊”、现场行走“十不准”、纺织机械伤害“一禁、二必须、三定、四不准”。
3.3C———施工安全管理检查
施工安全检查包括常规性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常规性检查包括定期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经常安全检查和季节(期间)安全检查等内容。阶段性安全检查主要面向土方、主体、装饰等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排查。
3.4A———施工安全管理评估
安全管理评估是结合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执行效果、检查整改情况,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给出综合评价。安全管理评估是本轮PDCA循环的结尾,也是下一轮PDCA循环的起始。安全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涉及: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及不利影响因素的控制情况;施工安全责任体系的完善落实机制;重要施工机械设备的现场安全管理情况;重要责任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等。
4结语
建筑施工场地安全管理关系到建筑质量和工人生命健康,以PDCA为基础建立的安全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形成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提升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