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测绘论文
  3. 内容

工程测量宝贵经验

工程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全站仪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 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进场后,第一步工作就是联测导线,此时应该先问清楚,设计院的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

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复核,补充征地线。设计中往往有改线发生,而中国的国情是,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有时候是改线之前的,这在低等级公路,地形复杂的公路尤其多见,而你进场后,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再来放线了(虽然这并不符合合同要求,但施工单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必须首先和设计院沟通,问清楚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是否是最终征地线,如果不是,要问清楚设计院哪些路段是改过的,要设计院提供改线后的征地线和原来征地线的对比图表。中国乡村民情复杂,因为征地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线就关系到老百姓的征地补偿情况,哪怕只是区区几百元,一样可以叫你开不了工。没有设计院的参照资料,不但测量人员会对自己的放样成果产生怀疑,和老百姓也解释不清。
第三步工作复测地面线。这步工作变化很多。我想说的是,虽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单位要测地面线,但是测量人员最好不要贸然动手,因为一旦贸然动手,不但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着工程量的损失,一定要把各种因素权衡好再下决定,一旦动手,全线的地面外业,原地面复测资料,横断面绘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极大。在工作开展前,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元素:
1。公路等级,工程量大小。

2。业主的实力,业主的意思。

3。本单位人员配备情况。

4。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

先看第一个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线路长,地形又复杂,那么地面线测量工作量很大,价值却不大。
再看第二个因素,业主实力,业主的意思:业主如果实力不强,那么很可能不调整设计方量,换句话说,穷业主你就别做梦他会补你钱了。业主如果对施工单位关于超出设计多少百分比才调整方量的咨询含糊其词,那么也希望渺茫,因为这个百分比他也许永远不会先告诉你。其后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远达不到业主的要求。别受业主和监理的唬弄,他们也许会说的很好听,说什么你们只要数据属实,方量是可以考虑的,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是:拿到书面的资料备档,并避免以后的纠纷,让施工单位没话说。哪个业主不贪婪?谁不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
再看第三个因素,人员配备:大型国企可能人员充足,中小企业则人手严重不足,搞测量的人辛苦,所以我劝告大家,无论企业大小,只要是方量不能调整,这步工作走个过场,应付过去就算了。断面图可以复印设计院的,稍微改改。
原地面测量结果从设计院图上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发动施工队的人一起弄。至于监理,当路线长地形复杂时,我认为大部分监理是不会全程旁站的,他要旁站,那就先带他去地形最复杂的,最难爬的地方,搞一二次估计他就在旁边吹风了。当然,监理也觉得走走过程就行了那最好。当然,监理那份抽检资料你得给他弄掉。
第四个因素: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虽然说尽量要避免无谓的劳动,不过我们还是要考虑设计是否会发生巨大错误的。那就是原地面数据的准确性。一般来说,设计院在填方区的地面还是较为准确的,但是在挖方区,尤其是等高线很密,地形很陡的的地形上,设计出错是有的,而且有些错误很大。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放征地线的时候来验证,虽然征地线放的只是两条线,但一般来说,一个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本人曾经做过的两个工地,一个工地方量极大,业主也是国家级的,但是业主的要求是:施工单位测地面必须全测,不能只报局部,然后业主再下来全程检查。这样一来,业主的意思很明显,你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你就认了设计数量吧。那么我们就认了吧。
第二个工地,方量没多少,业主也穷,可地形复杂,和业主见面的时候,业主对超出多少百分比才补方量含糊其词。本人经过权衡,决定放弃复测,承认设计数量,把资料补齐就算完事。一开始监理还奇怪,说从没见过主动放弃的。相邻的合同段测得正火,信誓旦旦说设计院错误很大,又说业主,设代就快认可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否定。外业算白做了,内业就当交差。这步工作工作量极大,如果操作不得法,劳民伤财,对测量人员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第四步工作:线路复核,尤其是结构坐标高程复核,这一步必须预先进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大设计院投下标以后,往往把设计工作分包,而分包单位的实力不敢恭维。结构上位置,高程的大片出错并非没有,本人就经历过。如果你到结构开工之前才复核,那么一旦发现错误,自己又不敢确定,必然要上报,现在设计单位工作效率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低,当然,这和业主的低效率,业主和设计院沟通不力也有关系。一旦结构位置高程大面积错误,就只有干等设计去复核,而施工单位的工期就这样耽误了,施工队只有干坐在工地上晒太阳。其实,进场后测量人员还是有富裕时间的,应该趁此富裕时间提前复核,此时尚未开工,即使上报,设计批复下来后可能正好结构
开工,也可能超过结构预期开工时间还不多。工期就省下来了。
第五步工作:资料格式的确定。
测量有各种资料,最多的就是报验资料了,开工后资料不要埋着头一股脑只管做,因为做了很可能白做。
首先,你的资料很可能是应用本单位原来的格式。其次,即使是业主下发的,也可能错,所以还是要合同人员
把表格格式核对一下,业主的表错了,但资料返工他可不会帮你改。
第六步工作:全线踏勘,重点观察涵洞位置,以及函长。
设计院的涵洞位置的设计通常是不准的,角度偏差,桩号偏差,高程不准时有发生,估计他们的涵洞设计很多
是不到现场,而是在图上定位置的。如果涵洞要开工才放样发现要变更,那么和结构坐标高程错误又一样了,要干等设计去复核变更,出变更图。有时候,一段路基的工期往往取决于这段路基上的涵洞能否及时完工,
涵长也要提前验算,尤其是在有匝道的时候,一个涵洞同时穿越主线和匝道,还是斜交的,还是在弯道上的,这种情况涵长最难计算,设计院常错,最好的计算方法是在CAD里模拟计算。
第七步 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和谋划的东西。首先,要规划好全线的水准点和导线点。不要梦想控制点可以从头用到尾,因为随着填高挖深,以及控制点的破坏,某些点也许后面就不能用了,所以一开始就要观察地形,联系断面图在大脑里进行空间想象,以决定加密导线点的位置,让这些导线点能尽可能的用久一点。
施工单位进场后的导线复测通常和加密导线点的过程集成为一个过程,在复测之前必须理解“施工单位导线复测的含义”。施工单位的导线复测,是以标段为单位的,而且标段内一般是没有更高级的已知点的,这使得复测过程和设计院测量导线的过程含义不同。施工单位只需保证两点即可:1。本标段内各导线点相对位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任意取四点假设为两条已知边,两条边之间的点进行联测满足规范要求。2。和相邻标段的起始边能闭合。只要满足这两点,那么在本标段内,导线系统是一个精密的整体,从而放出的路线也是光滑,顺接的。然后又能和相邻标段闭合,这样, 每个标段的精密的导线系统和其他标段精密的导线系统可以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导线整体系统。不要去想导线的绝对坐标如何,因为没有已知点,你永远无法证明绝对坐标的正确性。
理解了上面的含义,在进行导线复测和加密时,就不必把整个标段的导线作为一条导线来测。因为导线太长,导线点太多的话,只要中间某些点出现测角的稍微大点的误差,就会使得整条长导线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和设计成果之间较大的误差,而且难以查出错误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个标段看成若干个小标段,以6-7个导线点为一组,组和组之间设一条公共边,这样,某点的测角误差只会影响本组,不但导线成果精度高,而且容易查出错误所在。这样,外业测量精度不变,却不会发生长导线误差过大的情况。
水准点的布设原则上是讲究规范,严密的,对于某些大型国企尤其如此。但是,施工单位的人手通常不足,况且本人不喜欢做无用功。我们完全可以在规范的基础上变通。比如,在路基施工中,中间的高程要求是极低的,全站仪粗测就够了。再比如,在山区施工中,你去将设计院在高山的点引下来,站数多得吓人,而且往往徒劳无功,因为站数越多,出错的可能越大。那么,我就假设在一条复杂的山区公路中,如何进行水准点总体布设的规划呢?
首先,布设我肯定是以全站仪为主的,但要用水准仪辅助,工作以后我基本就没用过水准仪去进行全线联测,工作量太大了,相比工作量带来的那点精度没太大意义。

第一步,将导线联测和
水准联测合为一体,用全站仪测水准,需要注意的环节是:
水准气泡的精确调平,这一点极为重要,要最大限度的调平,最好是仪器有电子水泡的。仪器的严密踩实。不但要锁死脚架,地面也要踩实。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
第四。视线位置和棱镜螺丝中心重合,有时距离较远的时候,可能棱镜边的螺丝中心看不清,这时可以叫对方用一只笔点在螺丝中心,用视线去切分笔即可。
第五,对向观测。一定要对向观测。
第六,尽量在天气阴的时候。不过在工地上难以保证,我就经常出太阳测,但是因为前五个环节把握的好,影响也不是很大。只要把每个环节都把牢,最后的成果一般是让人满意的,本人测过的若干工地,其结果和设计成果几乎相差无几。而它的工作量相比水准仪测量来说,又何止是十分之一。
第二步 当初始水准点具备后,要做的线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于控制地位的是桥,刚开工时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么,规划方法就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到桥头,此时,再用水准仪将打下来的转点进行细部加密。桥和桥之间的路基由这些转点控制。此时,转点已在工地现场,水准仪加密工作量很小。这个方法的原理和导线复测是一样的,不要担心转点的绝对高程,关键是:标段内部的转点之间能衔接,整个导线系统的高程和相邻标段能衔接。
由于转点都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下来的,只要做好我说的六个环节,转点之间的高程衔接不成问题,尤其是从一个导线点打下来的两个转点。而且,转点之间还可以用水准仪来验证,验证的工作量也并不大。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可以随时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下来补充。
这个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全站仪完成总体规划布设,用水准仪进行辅助性的细部加密验证。
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注意的问题:
1。桥梁方面:越小的桥测量越容易错,尤其是单跨扩大基础u型桥台的小桥。这类小桥多半是斜弯的,由此情况又更加复杂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弯小桥为例。
首先,在测量之前就要对桥梁的总体工序在脑子里有个数。
第一步,斜弯小桥一般是平行布置的,(当然测量前还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布置还是扇形布置),所以要搞清楚,桥台横向方向到底是以桥梁哪个位置的路线切线为基准的。
第二步,做扩大基础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但是从扩大基础上面的台身开始,就要仔细预先谋划了。
首先,要提前计算好台帽的左右长度,在斜弯情况下,台帽左右长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桥台的台帽左右长也不是对称的。最好,最直观的计算方法也许还是在cad里,但是,最好用常规计算方法复核,常规的计算方法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试算若干次。这还不算完,当桥梁左右分幅时,台帽偏长的一侧按计算结果,但台帽偏短的一侧还得取正常结果,因为左右梁板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且梁板不是变宽的,必须保证能放下梁板。
其次,要提前把台帽的投影放在基础顶面上。为什么呢?因为桥台的台帽是有横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况,左右边点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厘米,假设台身按照统一坡率1:6做,那么左右边点做到最上面的时候,会导致高的一边跨径偏大,而矮的一边跨径偏小,差异大概有8,9厘米。即使将台帽位置调整过来,也会照成一侧台帽悬出台身过多,而另一侧却又缩进过多,极为难看。所以,必须将台帽投影放在基础顶面,用台帽的位置来控制台身坡率,这样,中左右三点的台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证台帽位置的正确。
第三步,做台身时,前墙位置定好了,还要考虑侧墙,当半径较小时,侧墙的每一点路基宽度都要正好,这样,侧墙就是弧形的,和路线一致。
第四步,台身先考虑好了的话,做台帽自然水到渠成。
第五步,架梁板时,测量人员要在一边观察,和架梁人员形成有效沟通,要让架梁人员务必把两侧(如果分幅的话就是四侧)的梁板架准,如果边板架的靠内,那么翼缘钢筋就离中线太近,为了保证桥面净宽,施工人员只能去扭曲,剪断翼缘钢筋,非常困难。
第六步,做桥面护栏时,护栏和路线一致,均为弧形,这点就不多说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斜弯小桥所体现的问题都是典型问题,只要把这种斜弯小桥的测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种类型的桥都可以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
楼主经验非常丰富。所写感悟很切全实际情况。在证地线的上破口和下坡口工作切实很大。还有难度大的涵洞,例如,斜交弧形的涵洞。第一理清图纸的尺寸和设计涵意。第二要紧密跟踪现场施工。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现在设计院的导线成果有时候给你的是高斯坐标;有时候则是平面坐标,没有考虑投影,不一定肯定是高斯坐标的。我个人很喜欢平面坐标。另外补充一点,哪怕设计成果是
高斯坐标,但设计院可能忽略了桥的问题,桥本身一定要用平面坐标系统。
水准点也是这样,在一个标段内,可能同时混杂了三四等水准点和GPS水准点。”“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这一点是我提出的要考虑的四个因素的其中一个:
当我们决定是否要正式复测地面时,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再决定是否去做。
当前三个因素已经决定能补方量的可能性非常小时,此时就要权衡是否要全线复测地面了,假设全线复测地面,比设计成果多3%,(如果总量基数很大,绝对数量也不小),
但是这3%本来就属于正常范围,设计数量是不会调整的。那么,我们就要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粗略估算,全线的地面线是否值得我们去复测。我提出的这种方式就是记下左右征地线的高程。当左右征地线高程和设计差异不大时,整个断面的两个开口就定死了,此时只要把整个断面地面线型和断面图对照一下,如果线型也差异不多,那么这个断面基本不会错。即使有差异,也要看看差异会导致土石数量有多大变化,再决定是否对差异大的少数断面进行详细复测。
在工程中,土石数量差异在正负5%之间非常正常,我做过的三个工地,都属于山区公路,局部有差异的有,有多也有少,(我认为设计院还是不会故意往少的去)但做完以后,对地面的准确性心里就有底了,设计院的总方量还是控制得较准的。再由于业主的强权和手腕,即使你大于5%,也未必能补。
路线长的山区公路复测时间是非常长的,这将影响工期。这点也要考虑。因为按照道理,是不可能局部复测的,防止你只报多得路段,不报少的路段。这样,在断面复测
没结束之前,所有的地面线都不能破坏。 所以,决定是否复测地面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你只能去权衡所有因素,再考虑是否去做。即使你考虑得当,你只能得出一个合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结果。在条件相同得情况下,不同的人考虑得出得结果也不一定相同。
总之一句话,如果考虑得结果是,可能性很小,那么相比复测过程的工作量之大,时间之长,我建议不去做。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
其实,如果联测导线时候前后视用的都是三角架,这个倾斜可以不考虑,因为大致抵消了。所差异的不过是仪器高和前后视棱镜高,以及仪器的横向宽度的不同,差异非常小。
具体是这样,量仪高从导线点顶量到望远镜中心(一般侧面有一条刻度线),这是斜长,然后量仪器中心到仪器边的横向宽度,这是短的那条直角边。长直角边是真正的仪高,用勾股定理算。一般和斜长差2MM左右
我并不认为细心认真就不会出错,这要看细心认真是怎么个细心认真了。
如果只是亦步亦趋,细心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而不是主动去预见后续的步骤和工序,那么眼下这步工作的实施本身不易发生错误,但是,一件事要正确完成,由策划和实施两个步骤完成。如果策划错了,实施再正确,那么结果还是错的。这就意味着,后面的工序只能从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开始。
当领导告诉我们,要去测地面了,我们就认真的去测,但没有主动的去预见谋划,去自己拿主意,结果认真测的结果是白测。
当要做资料了,我们就认真的做,内容全都对了,结果白做,因为表格格式一开始就是错的。
要桥梁放样了,我们就认真按设计去放,结果做完台身发现和台帽对不上位置,因为设计中标注的前墙坡率是中线处的,且设计并未提示我们要考虑左中右三点前墙坡率的不一致。 搞测量有死测量和活测量两种,死测量是一种会计式的认真,机械的根据数据来源,按预定的步骤和公式处理数据,这时,人本身成为一个机械的数据处理机,没有主动性,没有预见性。
活测量则不是,活测量一样会精确的处理数据,但活测量不仅仅是要做一个会计,还要主动去谋划,去判断和预见。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成为活测量,因为这需要积累。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了足够的工作经历之后还是一个死测量呢?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会计,他认为测量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工作。就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工作。
楼主是行家,赞同,17楼可以写得更详细些,但你说的本人实在是不敢恭维。
其实楼主写的东西已经比较多了,从工程一开始的导线控制到实施性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写到了。我已经很仔细的阅读了,比较赞同。
其实,真正深刻领会了测量的法则把法则的四个方面弄懂了,在具体实施中认真遵循,测量工作应该也到位了,作为测量人员“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的灵魂,在测量工作的全过程都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看到楼主这么好的帖子,我自己也心血来潮,在行家面前也谈谈自己对测量的感受。顺便说一下,因为刚才花了一个小时在回复栏里写了近1000字的感受结果超时了,郁闷,行了,不多说了,饭嘛晚点吃。
我不从事测量工作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目前在项目上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但在从事测量工作的那段时间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和怀念的记忆。现在就楼主的话题,谈谈在工程开工前的导线复测中的体会谈谈。
导线复测工作是一件艰苦的脑力加体力工作,它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一直伴随这测量工作者也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测量中有一个精度高、布置合理的导线当然是作为测量人员的一个好的条件,不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精度,但想做好导线复测工作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随着测量设备先进程度的不断提高,设计单位给施工单位提供的导线大多是采用GPS设备获得的,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测量时还是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这就要研究各导线点的布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我在接到一个新建项目后首先会根据设计图纸将设计的公路路线按照曲线要素表在CAD图纸中进行展点,然后再把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在图纸上展出来,来了解导线点的布局,了解本施工段的起始位置、中点和终点位置以及它们附近的导线点的位置,解释一下,这点一般在导线复测的时候都会去了解,但是,同样是了解程度确实不同的,有的人只想知道对于本工程的导线点在什么位置,可我要了解的是导线与相临施工单位导线的交叉问题以及导线路线的实际长度,是设置一条导线进行平差还是将整条导线分段进行平差(这取决于规范的要求),它的最弱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最弱边附近是否将设置永久性结构物,(再提一句,不管怎么样施工好的路基出现问题怎么也比施工完成的结构物要好改。)
上述工作完成了,要在图上尽可能准确地将公路征地线展出来,看看导线点是否在征地线内,因为征地线内的导线点要一直保存到竣工验收而不发生位移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一定要移出来,而且尽可能保证所有的导线点在征地线以外30到50米,这样布置是为了减少路基填筑或挖方爆破等施工造成原地表位移或施工设备振动等原因造成导线点位置变化,而影响精度和施工观测。
再下来就是认真研究施工图纸中的路基填方高度和结构物布置的位置是否会影响导线点间的通视,同时要对导线点和计划增设导线点的坐标在图中读出来,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踏勘时一定要带上全站仪,踏勘的同时在现场一定要注意目前的季节和地上物情况,有没有影响通视的障碍物,地里种的是什么,麦子还好办,玉米怎么办?踏勘是不仅要施放从图里读出来的坐标,而且要注意附近至少50米半径内的情况,以及附近有没有图中没有示出的制高点,为什么?后头会告诉你。
上述工作都做好了,回来继续研究你的导线布置图,把采集的数据用上,在图中认真布置,布置的时候要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保证导线边的边长尽量相同,300米左右最好;
2.导线编号设计有的要采用设计给的,新增点要顺序编号,不要乱否则会给以后测量工作造成麻烦;
3.导线点尽量在路线两侧均匀布置,尽量满足交角在60度到120度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点用不着讲了;
4.要特别注意最弱边的位置,最弱边一般都是导线的最中间一条边,这条边上最好有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这样可以进行校验。
根据以上原则在图中进行反复调整后,最终将导线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我们测量人员进驻现场后,会要求在很段的时间内完成导线的复测及提交成果的,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尤为重要。遵循以上原则是提高效率很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人经过多个项目积累的经验,欢迎借鉴,虽然看似前期会耽误些时间,但可以提高后期实际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以上工作完成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埋点和做好导线点的编号和点之记。
再下面就是观测了,观测是前视和后视不要怕麻烦一定要使用支架,避免使用跟踪杆造成精度偏差过大,观测时采用测回法,且不应少于2测回,测回误差超过2秒时应重新观测,减少误差累积。观测完成后要进行平差,平差方法不多说了,大家都会,谁要是不会,那你就应该回炉了,平差时一定要采用2人以上分别进行计算,或采用程序复核,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总之不管怎样你的精度必须要满足精度要求,否则重来。
如果工程范围内有大桥或特大桥还要做大地四边形,这很有必要,不能忽视。方法不说了。
记住你的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送检,千万别图省事,买个合格证,最后自己倒霉。
在施工放线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把坐标输入仪器里直接放坐标,反正我是比较反对这样做的,我一直坚持使用偏角法的用4×000型计算器编个程序很简单的,直接放坐标不利于校核,我也不太喜欢用后方交汇法放线,尤其是在结构物施工时误差比较大。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希望指出,再学习。
在测量放线时有的人图省事,不愿挪动仪器,导线边长才300多米,他能放800米以外的点,也不知是师傅教的还是师娘教的,连“长边控制短边”的常识都不懂。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工程测量宝贵经验
http://m.civilcn.com/cehui/chlw/132350253815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