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给排水论文
  3. 内容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建筑给排水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亦在迅速发展,建筑给排水已由原来简单的房屋卫生设备设计演变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公用设备注册工作中水、暖专业交叉问题’会议纪要”对建筑给排水涵盖的内容作了详细的描述:从建筑物内来说,水的系统有生活给水系统、直饮水系统、中水给水系统、热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活废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游泳池循环水系统、水景、水上游乐设施水循环系统,人防工程特殊给排水系统等。这些系统中包括了水质处理,水质、水温、水压保证及供水、配水、排水、通气等众多技术内涵。消防系统有消火栓系统、消防水喉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重复启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水喷淋联用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炮灭火系统、CO2灭火系统、各种洁净气灭火系统(烟烙烬、七氟丙烷、三氟甲烷、隋性气体……)等以及手提灭火器的计算及设置。从建筑小区来说,大的建筑小区其建筑面积超过100万m2,数万人居住,其给水、排水、热水、直饮水及消防供水等的工程内容已涵盖了小城镇从水源、取水、输水、给水处理、中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全部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建筑给排水在不断派生出各种新的子系统,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地涌现,作为第一线的设计者,我们感受到建筑给排水快速跳动的脉搏,据有关资料称,目前国内建筑给排水从业人员约8万左右。建筑给排水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在建筑给排水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及困惑:
l    教育部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暖通专业涵盖了给排水的内容。国内某著名大学从1998年起将暖通空调专业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其教学内容包含供热、给排水、燃气等内容,据说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当时社会上甚至有“高校将取消给排水专业”的传言。
l    暖通空调专业注册考试中有2%的房卫设备考题,其执业范围可包含建筑给排水专业的执业范畴,即可在给排水专业图纸上签字。此事在建筑给排水界引起轩然大波。为应对此事,建筑给排水界的几位资深专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在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化解了此事。
l    建筑给排水专业的系统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各种管理措施附加在设计人员身上的要求越来越多,可产值却越来越低。建筑给排水专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难以和其他专业相比。
当生存受到威胁时,“提高建筑给排水专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命题便应运而生了。2004年11月无锡“两委会”换届会,本人以提案的形式提出这一命题,旋即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当大家对一个问题开始重视的时候,事情往往会发生转机。建筑给排水专业在行动。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40多个单位的50余名专家联合向中国建筑学会提出关于申请成立“中国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的报告,并在2005年10月11日获得批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原来中国建筑学会下其他几个专业学会都有,唯独没有给排水分会。这次获准成立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不仅填补了中国建筑学会专业分会配置的空白,也给全国建筑给排水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这次机遇:
l    在建筑设计界,建筑给排水专业作为一个学术分会存在,组织上得到增强,杜绝了外行人染指本专业的非份之想。
l    三级学会升格为二级学会。
l    专业重心由上海转到北京,掌门人易人。
l    对湖南建筑给排水和湖南大学来说,是个好消息。
总之,建筑给排水行业挑战和机遇同在,这就要求业内人士准确把握其发展进程,做出恰当的应对,来推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
2. 建筑给排水相关规范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建筑给排水几本常用的规范对设计的指导意义和法律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使用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这里与各位同行讨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和1997年版(GBJ15-88)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自2003年9月1日实施以来,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l    第3.2.5条规定了七种情况下设置倒流防止器,且为强制性条文。尽管某些情况下应该防止回流污染,但是,大规模采用倒流防止器导致系统压力损失增大。不同厂商生产的倒流防止器水头损失为0.03~0.1MPa,使得建筑利用市政给水压力直供的高度降低,有悖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宗旨。在某种情况下,系统中甚至干管和支管上下游串联设置倒流防止器,若设计人忽略了倒流防止器的压力损失,有可能造成用水点水压不足,甚至无水。该条彻底否定了一般止回阀的止回功能,拉动了倒流防止器的批量生产。由于倒流防止器为两个止回阀组成,实际上增加了系统组件,降低了供水的可靠度,片面夸大了倒流污染的危险性,尽管杜绝了倒流污染,但增大了供水成本,使综合社会经济效益降低。
建议将3.2.5条作为导向性条文(如采用“宜”),不作为强制性条文,由设计人员灵活掌握。
l    住宅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采用概率法计算。该条的设置增加了计算工作量,且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广州建设科技委专家达成共识,在设计审查中,不以此条否定未用概率计算的设计。在实际工程中,遇到过采用概率法计算流量选用管径偏小的工程实例。
l    4.1.2条对建筑物生活污水污、废分流的规定共三条,前两条有可商榷之处。第一,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第二,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
条文说明中说粪便污水有可能破坏水封无实验数据支持。第二条则将某市过渡性的措施引入了国家规范中。
l    4.6.8条在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该条文与条文说明均显得有些绝对化。其正确写法是应在“通气管”前加“伸顶”二字。
l    一些条文是本专业无法执行的,有的甚至是强制性条文。
如:
3.9.22进入公共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通道,应设置浸脚消毒池。(强条)
3.9.27儿童游泳池的水深不得大于0.6m,当不同年龄段所用的池子合建在一起时,应采用栏杆将其分隔开。(强条)
4.9.8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堰、溢流管等溢流设施……。
4.9.17天沟布置应以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为分界。
4.9.18天沟坡度不宜小于0.003。
对上述条文的执行,只能由给排水专业提供给建筑专业。
谈谈自喷设计规范。2001版的自喷规范不好用是设计者的共识。姜文源先生曾在02年成都召开的全国给水、热水分会联合年会上发表2万字的长文“关于《喷淋规范》的四点意见”。姜文源先生的四点意见是:一、关于强制性条文方面的问题。二、和现行相关规范的矛盾。三、条文的难操作性。四、条文表述不够严谨。这篇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广泛的共鸣。某甲级院总工在2002年崇明岛水消防年会上说过,这本规范第一是不好用,第二是不好用,第三还是不好用。2005年版规范对强制性条文作了大规模缩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举例说明:10.3.2条,2001年版内容为:“建筑高度超过24m,并按轻危险级或中危险级场所设置湿式系统、干式系统或预作用系统时,如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应采用5 流量的给水设备供给10min初期用水量”,这条为非强制性条文。由于描述的不准确,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为设置有效容积为3m3的气压水罐,由此计算的“气压水罐总容积当在8.6~20m3之间,直径1.5高度2m的气压水罐总数需3~6个之多。第二种理解为设低位水箱,其容积大于3m3,气压给水设备配套用泵满足5 持续10min的初期用水量即可”。本人在广东省消防考试培训讲课时,是按第二种理解讲的。虽然和规范组的意见相悖,但这样做并没有错。
2005年版10.3.2条改为“不设高位消防水箱的建筑,系统应设气压供水设备。气压供水设备的有效水容积,应按系统最不利处4只喷头在最低工作压力下的10min用水量确定。”并且由非强条改为强条。该条的修改避免了歧义。但是,若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满足k=80的4个喷头10min流量计算的气压罐容积为9.6~22.4m3,满足k=360的4个喷头10min流量计算的气压罐容积为74.80~174.6m3。大家可以想见,仓库类的建筑恐怕要分隔出相当的面积搁置气压罐了。
自喷设计规范2005年版只举这一个例子。在使用中,建筑给排水使用的其他规范,如“建规”、“高规”等都程度不等地在使用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不再展开讨论,只是点到这类问题而已。
3. 建筑给排水面临的技术及热点问题
3.1 建筑给水
l    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是否允许设置的争论。
优点:节能、占地面积小、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缺点:要求进户管按设计秒流量设置,对市政干管供水能力的影响。
北京市关于限制在2万m2以上建筑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引起的争论。
l    变频给水设备的优化问题(节能问题)。
l    新型管材的技术经济比较及适用性研究。
l    高层、超高层竖向分区的优化问题。
l    管道直饮水问题(小区)。
3.2 热水系统
l    热泵系统的使用,节能的概念,热泵与贮水设备的配置平衡、冷热水压的平衡、与传统供热设备的比较。
l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及使用。
l    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系统联合供水。
l    伴热电缆的使用,对热水循环回水系统的影响,经济技术比较。
l    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比较。
l    LNG项目对热源选用的影响。
3.3 排水系统
2005年11月16~18日在宁波召开的全国建筑给排水分会年会上。上海华东院马信国高工代表排水分会提出了一个“建筑排水发展的若干问题汇报提纲”,清晰地提出了排水系统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这里将其提纲索引一下,不作展开。
l    建筑排水系统允许的最大流量
l    地漏的设置与防水封干涸
l    吸气阀的产品标准与应用
l    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
l    排水管材使用
l    防事故溢水
l    雨水排水与利用
l    压力排水与真空排水技术运用
l    同层排水技术
l    厨房排水隔油器与新产品的开发
3.4 消防系统
l    新系统新概念:注氮控氧防火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提出了“主动灭火”的概念;性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及工程实践。
l    消防系统将以自动喷水灭火为主。
l    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互动与分离,地方规范的崛起。
l    气体消防,灭火气体的多样化:由CO2、七氟丙烷(FM200)至烟烙烬(IG541)、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
4. 中国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筹备的一些情况
l    将在2006年召开成立大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挂靠单位,主任委员为赵锂,赵锂现任中国建筑设计院机电分院副院长兼给排水设计所所长、青协理事长、热水分会秘书长。
l    中国建筑学会将设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备工程优秀设计奖”(含水、暖、电专业)
l    中国建筑学会下的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分会,计有“建筑结构分会”、“建筑材料分会”、“建筑电气分会”、“暖通空调分会”、“地基基础分会”和“体育建筑分会”以及即将成立的“给水排水分会”。建筑学会还设立了8个工作委员会:
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       周 畅
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       马国馨
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樊 康
竞赛与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  何镜堂
财务工作委员会主任       秦玉文
教育与实验工作委员会主任    许安之
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       窦以德
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先逵
给排水分会的组织机构如何建立,是否也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目前还无定论。
l    建筑给排水学会将在建设部代表给排水专业的利益,包括规范制定、产值分配、大师评选等。
5.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下面就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几点基本认识:
l    水问题的日趋严重性,使得水问题经常占据媒体的头版头条。
l    能源问题对建筑给排水的影响。
l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要求建筑给排水的同步发展。
l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对建筑给排水各层面的影响。
对上述基本认识的推论如下:
l    建筑给排水将和“大水”一样均衡发展,属朝阳行业。从事建筑给排水行业的前景光明,看法是乐观的,只要认真干下去,干好,没有失业之虞。小的方面预测是城市中水及雨水利用对建筑的影响,节水系统和设备逐渐应用。
l    热水系统中,太阳能和热泵热水系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l    建筑给排水的多元化:
多元化之一:高精尖和平面化。随着城市大体量、多功能、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建筑给排水也配套发展。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系统及功能要求,建筑给排水界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平面化,中国的小城镇建设使得建筑给排水活动空间更为广阔、深入、普及。
多元化之二:技术发展的多元化,包括高校相应专业的设置。教育部专业设置考虑和国际接轨,水暖合并,培养的是通才,毕业生适合做房地产技术总监、政府建设部门管理官员等。而市场(比如建筑设计院)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人才,国内将会有一部分高校为应对市场需求设置建筑给排水专业或在给排水专业课程中早期将建筑给排水分设。国内给排水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将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的研究课题及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建筑给排水课程的设置将越来越贴近实际,生产和教学之间的脱节情况将大幅度改善。建筑给排水的教授和工程师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小。
多元化之三:设计机构的多元化。国际上通行的是机电事务所,国内某些大院也在并轨,但这不是建筑给排水的唯一方向。目前格局的建筑综合设计院将继续存在(由它存在的理由及空间)。同时,注册工程师的私人事务所及咨询公司也将出现,有些甚至会整合在大的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里面。
多元化之四:标准的多元。国家规范将发展,分化和组合。地方规范也将交相辉映,和国家规范既契合又相对独立。地方规范将越来越强势。
多元化之五:学会、协会组织的多元。行业协会在欧美被称为社会的第三方(第三极、第三方势力等)力量,全球化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协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逐渐增大。协会、学会的职能正逐步扩散,它们将填补某些政府退出的职能领域,将对社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正逐步消解。最近,世界有说法“世界是平的”,任何协会、学会及行业组织,其存在价值和其发挥的作用有关。由于我国现行的学会组织大多是业余的,所以,其职能将大打折扣,很难行使政府般的由上而下的职能,因此造成协会、学会组织的平面化、多元化,这对地方学会、协会是个好消息,建筑给排水也不例外。
多元化之六:建筑给排水各子系统,设备及材料的多元化,新技术及市场需要催生新系统、新设备、新材料的诞生,高端及低端产品将同时存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
多元化之七:文化对工程影响的多元化。西方逻辑实证、以实验为主、先理论后实践对工程的影响,造成系统的繁复而严谨。东方文化的整体感悟使工程的整合度较好但欠缺严谨,这些也会在建筑给排水行业各自显现出来。
总之,建筑给排水的发展令人振奋,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协会和学会组织不是领导机构,是一个办事情的团体。“人皆可以为舜尧”这句古语在建筑给排水领域仍然适用。鲁迅说过,纵令是一洼浅水,也须学学大海,愿中国的青年人摆脱冷气,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我想,这话不仅对青年人适用,对我们大家也适用,在此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在建筑给排水这部隆隆前进的战车上加上自己的推力,让它跑得更快些!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
http://m.civilcn.com/geipaishui/gpslw/jzgps/130336869613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