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绿色环保
  3. 内容

环境工程高职生双创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指出了在职业院校“双高”建设背景下,对环境工程领域高职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方联动”视角下,借助学科资源交叉融合、资源互补调配及跨界融合,提出了环境工程领域高职生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及保障机制,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及“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方联动;环境工程;双创;教育体系

1引言

环境工程专业是特色鲜明的工科学科,其专业核心课围绕各环境要素(如水、气、固废等)污染物的产生、控制与处置展开,作为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工科专业,要求学生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应用专业知识赋予实践能力,而且同时具备创新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及创业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1]。

2“多方联动”的必要性

2.1“多方联动”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途径

“重创新、轻创业”是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阅读文献、收集资料、修改方案、补充实验上,导致创新学习先行但创业开展滞后,有限的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没有针对性,致使双创教育的开展大大缩水,对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很不到位[2,3]。尽管部分院校细化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但二级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差,没有实施的必要措施,双创教育开展的持续性得不到保障。完善当前双创开展不力的现状,必须推进跨界创新和多方联动的融合[4]。

2.2“多方联动”是顺应“双创”教育需求的必要保障

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在传统价值链的中的地位已发生了改变,理顺专业跨界、技术协同融合是当前各行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工程”是交叉融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该行业领域的双创工作必须依靠各行业领域的跨界联动,“环境工程”高职生的教育必须在培养理念、培养策略和实现途径等方面与“多方联动”的“双创”培养目标保持一致[5,6]。

3“双创”教育体系研究

多方联动、双创、融合、协同已逐渐成为各领域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引起一定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培养教育的软肋。各部门、各学科没有协调、交叉融合的保障措施,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创新创业教育顶层引领力度不够,缺乏活力,“多方联动”的“双创”教育体系不能真正实施起来[7,8]。因此有效激活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融合体系,通过“多方联动”强化各行业交流合作,共享优势资源,扩大资源效能,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环境工程专业高层次的“双创”人才[9,10]。

3.1政、校、企“多方联动”,开拓“双创”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通过政、校、企的“多方联动”来实现。政府提供政策上的倾斜鼓励与必要的经费支持,企业为“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开足开齐“双创”教育课程,是“双创”教育有效实施的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以利益链为核心和原动力,通过拉动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保证政、校、企三方同向同行,进一步推动“双创”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3.2学校与各二级培养部门“多方联动”,确保“双创”教育落地生根

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双创”能力的“多方联动”必须考虑到专业技术的跨界和知识、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因此学校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各二级部门配合实施。“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各部门联动,不能局限于所在学科和所属部门,做到知识跨界、师资跨界和培养模式跨界,深化学生的“多方联动”思维,系统培养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双创”复合型人才。在课程建设方面,按照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系统建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将“理论+实践”课程体系贯穿高职生培养的全程,从高职生一年级开始,组建3~5人的梯队化团队,激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双创”意图结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意实验,拓展实践能力;依托“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团队开展学术讨论,深化创意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项目实施、撰写材料等,参与各类各级科技创意大赛和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初级科研能力,将双创实验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提高题目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培养,“链条式”环环相扣的方式将创新创业精神渗透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其成为学生本能的自觉。各专业学科深度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将学科前言、发展动态、知识素养、商业管理等与创新创业课程协同融合,跨行业、跨领域、跨师资共同开展。

4“双创”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组建“多方联动”服务指导机构,对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参加比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扩展创新创业思维,从而将探究成果导入创新创业实践,激励高职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实效。要保证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果,必须建构“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以政—校—企—行深度融合为依托的保障机制可以为高职生“双创”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激励与指导;以“双创基金”“高职生创业专项贷款”、“企业圆梦基金”等方式提供的经费保障机制,为高职生创新创业确保了资金来源。

5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方联动”协同发展,消除政—校—企—行之间的壁垒,完善优质资源的二次组合,形成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激发环境工程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倩,鞠法胜,庞振超.三螺旋模型理论发展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的适切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12):69~84.

[2]张成,冯恩信.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探究———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中兴通讯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2):143~145.

[3]吴杰.“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137~138.

[4]王心娟.创新创业发展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9(12):74~78.

[5]田晨旭,蔡绪福.基于“双创”平台建设高分子材料专业创新创业实验课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12):16~21.

[6]莫天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耦合机制的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12):77~79.

[7]郑志颖,刘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76~79.

[8]苏琨.基于双创能力培养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现代商贸工艺,2019(12):178~179.

[9]王文静.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建筑设备工程》的教改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37~38.

[10]董现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9(12):15~1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环境工程高职生双创教育体系研究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lvse/159374480038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