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绿色环保
  3. 内容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

摘要: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势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有必要探究人类社会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做好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

关键词: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治理对策

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以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与工业化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新时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有效落实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开展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人类社会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地表环境遭到破坏

在社会各项经济活动中,容易对地植被造成破坏,以矿山开采作业为例,在实践作业过程中需要全部铲除地表覆盖的植被,势必会破坏地表环境,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此外,由于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矿山开采作业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完善性,难以高效利用相关资源,导致周围的土地被占用,污染物会渗入土壤,对土地与植被造成影响,对周围居民原本正常有序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1.2 废水污染问题

无论是工业污水排放还是矿山资源开采,都容易污染地下水与地表水,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众多经济活动都需要水资源的保障,在地表水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就会大肆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最终造成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在废水排放方面,会发生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排放废水,对周围土壤与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对百姓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冬季,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与烟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1.3 土地荒废问题

在采矿地区存在较大的矿坑,若未能及时做好矿坑回填工作,会在地表出现大量的坑洼,同时会伴随出现地表土下沉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土地荒废。此外,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对周围植被数量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自然灾害,不仅对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2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开展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且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因此,政府部门与相关单位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宣传的力度,加强民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大力开展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设立与矿山生态环境相关的保护基金,公开环保资金流向,统一安排和规划资金使用,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此外,需要加大力度扶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做好准备,激发民众参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

2.2 加大土壤恢复治理力度

为实现对土壤的恢复治理效果,先要改造土壤,改良土壤的pH值水平,做好土壤有机营养物质的改良工作。在恢复治理矿区土壤时,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矿区开采前取走土壤表层与亚表层,然后覆盖废弃土层,达到保护微生物和改善土壤肥力的目的,以优化土壤结构,确保矿区植被可以重新得到培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土壤受到破坏,避免土壤的物理性与化学性受到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在矿区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废石,提升土壤利用率[1]。

2.3 无害处理与绿化改造

针对矿山土地退化与利用受限的问题,在凹陷地区要进行平整处理,然后用作农业或渔业发展,针对滑坡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处理方式,修正与改良山坡形状,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种植植被,以保护水土资源。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扩大绿化面积,然后应用节水技术处理存储的废水,提升水资源的洁净度。此外,通过填充或改造技术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再利用。填充矿区凹陷区域,通过覆盖黄土夯实造田,可以利用矿区中的粉煤灰进行操作,粉煤灰是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利用粉煤灰进行覆盖可以有效避免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可以修复凹陷土地,便于再利用土地[2]。

2.4 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

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周围植被,使植被的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严格按照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标准修复破坏的土壤。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采矿塌陷区域山体发生滑坡等危险,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气候湿润的地区应用自然恢复的方式恢复植被。对气候条件不允许自然恢复的地区,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回填,在塌陷达到稳定状态后进行人工恢复。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速度,使受到损坏的区域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在选择植被种类时,要考虑周边的地域条件、气候状况与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固土能力强、根系发达、适应能力强的植物。在配置植物时,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后期管理养护等综合因素,据此选择植物的种植形式。此外,要高质量地完成矿山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时,相关部门要开展针对性的调查活动,在保证开采过程中不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条件下,及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数据进行备案,组织矿山开采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避免对工作人员生命造成威胁。随着矿山开采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时更新地质环境数据,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便于各项数据及时传输与交换。相关部门要及时整理与汇总矿山资源数据,分析矿山开采环境发展趋势,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2.5 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在废弃物堆放地附近建立相应的排水工程,并做好防漏和拦挡工作,配置相应的防护林,扩大植被覆盖面积,避免径流对地表造成的冲刷,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同时,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边坡容易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相关部门要坚持统计调查矿山生态环境,在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的调查活动,保证在开采作业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4]。

2.6 加大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力度

为及时有效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可以采用相应的监测措施,可以通过人工监测方式,定期监测地质灾害信息,及时掌握地面塌陷情况与裂缝,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防范地质灾害对周围民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相关监管单位要监测矿山地形地貌,要定期指派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有效避免矿山企业在开采作业过程中破坏地貌植被等生态环境。需要提高加大对废水、废渣排放的监测力度,通过定期监测的方式避免废水、废渣随意排放而对土壤与水资源造成污染,保证民众身体健康。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矿区开采技术水平,积极尝试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矿山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的程度,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运用3S技术在矿区建立地质灾害警报系统与水土流失控制系统,提升对地质环境的检测质量,及时掌握水土流失位置、水土流失量,监测生态系统恢复与治理工作,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恢复治理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案,促进我国采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5]。

3 结束语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空间与环境,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视,并针对各种污染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恢复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积极尝试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便于及时掌握采矿企业的作业情况,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建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甘肃省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8):9-11.

[2] 孟和苏乙拉.试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思维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探索与应用[J].西部资源,2020(6):191-194.

[3] 李晓利,杨文,刘伟.矿山矸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技术要点[J].居业,2020(2):80-82,87.

[4] 魏繼壮,王刚.无人机调查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4):29,31.

[5] 张兴宏.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探索构架[J].世界有色金属,2020 (5):266,26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lvse/166141333542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