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行业污水
  3. 内容

用科技打造污水“清道夫

随着城市的出现,污水处理应运而生。历经岁月变迁,污水处理技术也已从早先简单的消毒、沉淀,发展至如今的脱氮除磷及深度处理回用。可以说,在各国普遍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水污染治理的目标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水质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从单纯的“污染控制”上升为“水生态修复和恢复”。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在污水处理方面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作为污水的“清道夫”开始步入人们的视线。与处理污水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法的适用范围广、成本低、过程简单而且几乎没有二次污染,这也是其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毛艳萍正是我国从事水污染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学者之一。多年来,她一直在该领域潜心钻研,从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结构解析、新型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离等多个方面展开攻关,通过应用实时定量PCR、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等研究分析手段,逐步破解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奥秘,为中国污水处理的发展增添助力。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在毛艳萍的青春岁月里,勤奋治学、努力奋进就是她的主色调,百年名校、海外一流学府都曾留下她求学的足迹。 

  “环保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同时它也是一个学科交叉的专业,需要具备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当年高考时,我在这几科的成绩比较均衡,为了更好地发挥我的长处,就选择了这个专业。”谈及与环保产业的结缘,毛艳萍回忆说。 

  之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成为她在科研路上的第一站。在這所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的百年名校内,在同窗刻苦努力的影响下,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毛艳萍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四年的时光里,她逐步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执着于求真的学术追求,形成了宽广的全球视野,为日后走上科研之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毕业时,她不仅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还顺利取得了金融学第二专业学士学位。 

  硕士时期的毛艳萍,时刻铭记华东理工大学“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和“追求生态文明,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神圣使命,在学业上积极进取、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毕业时以第一作者发表JCR大类一区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就是对她辛勤付出的认可与鼓励。学海无涯,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继续深造,学习更前沿、更先进的专业知识,毛艳萍前往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在这里,她不仅取得博士学位还顺利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正式踏上了科研之路。 

  “读博期间我接受了很多科研方面的训练,譬如缜密的研究思维、先进的实验手段,尤其是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科研问题和成果。博士生导师张彤教授的悉心指导让我获益良多,与研究团队中的小伙伴相互交流也让我进步很大。”毛艳萍心怀感激地说。在香港读书和工作期间,得益于良师益友的帮助与启发,她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进,开始尝试富集自养反硝化微生物并解析菌群结构,用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方法对典型聚磷菌做机理分析,并先后荣获香港大学优秀助教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外展体验奖。 

  厚积薄发 用科研破解难题 

  “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在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染物,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土壤的原位修复等。我们研究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能开发一些新型的微生物处理工艺或反应器,从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访中毛艳萍坦言道。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自2016年加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来,毛艳萍的多年所学有了施展的平台。近年来,她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和高端人才启动项目等10个项目;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化学进展》、《微生物学通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正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些累累硕果正是毛艳萍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通过多次实验、反复计算而得到的。“做科研一定要努力,只有充分地了解你所在的科研领域,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同行广泛交流之后才可能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想法或者科研方向。”毛艳萍有感而发。 

  作为女性学者,毛艳萍为了科研一直拼尽全力。当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前,毛艳萍正在修改一篇论文,直到将论文改好,发给导师后,她才安心进产房分娩。而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前几天,她还全情投入地给研究生授课,终因讲课过度投入导致孩子早产。“工作与家庭之间,没有所谓的平衡和非平衡。我觉得该承担的责任都要承担,只能见缝插针,这就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当然这也离不开家人的大力支持。”毛艳萍用使命感与责任感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 

  独行虽快,众行致远。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为了培养这支2016年才成立的年轻团队,毛艳萍更是全力以赴,从实验仪器的采购,到实验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她总是亲力亲为。据介绍,该团队依托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和深圳市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现有包括特聘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等近20人。“我跟博士后之间不仅是指导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相互多一点沟通,多一些思想的碰撞,更有利于项目出成果。”毛艳萍坦言道。 

  而在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方面,毛艳萍谦虚地表示:“在指导他们确定研究方向、发表科研成果等工作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指导能力的锻炼。”自入职以来,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先后担任5门本科生课程和2门研究生课程的主讲老师;主持并参与教学改革项目、聚徒教学项目;作为骨干参与省级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主持了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获得2018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和2019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奖教奖学金“优秀教师奖”。同时,让她备感欣慰的是学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她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本科生们积极参加深圳大学创新发展基础实验项目5项,取得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结题考核为优秀的佳绩;指导4个大学生参加“挑战杯”项目,并获校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此外,毛艳萍也一直关注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她协助学院进行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成立了广东省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作为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她与同事一起积极推进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部工程认证工作,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修改、课程调整和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撰写、统筹、协调等工作。 

  鉴于其在科研、教学、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出色成果,毛艳萍先后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荣获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称号和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这些荣誉是对她多年付出的肯定和赞许,更是对她的鼓励与鞭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用生态学的一些手段去指导实际工程是我们环保人的长远目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毛艳萍满怀期待地说。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用科技打造污水“清道夫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xyws/159667364739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