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快,但是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关键的问题。加强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以下本文简要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内容。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将对其质量及施工工艺产生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等级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因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2、混凝土的配制
试验室里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粒径颗粒且为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粒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粒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地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3.1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科学地将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分段分布于模板中,便于振捣,施工不留下明显的施工缝。①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应在振捣深度范围内,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一般分层厚度为30cm;(2)长条状混凝土的浇筑,如挡土墙等应分段进行浇筑,以保证每段分层浇筑的要求一般分段长度为10m;③大体积混凝土如墩台,当平截面过大不能在下一层初凝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块进行浇筑,每分块面积大约50m2;④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若间断超过初凝时间必须按施工缝处理。
3.2 混凝土振捣 振捣要做到“振到”与“振好”,振到就是构件任何部位的混凝土都应当被振到,不得遗漏。从如下方面进行控制:①插入式振捣器的振捣间距应采用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1.5倍的梅花形布点,不留有死角;②振捣时要距模板50~100mm防止模板与之共振影响混凝土质量,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以保证与下层混凝土的连接;③平板式振捣器应将所需振捣的混凝土全部平面覆盖,并重叠100mm为宜;④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可根据结构和模板的形状及振捣器的性能来进行。并通过试验调整和修正。
3.3 混凝土振好 振好就是要将每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到密实为止,振捣时间大约5—10s,对于塌落度25—75mm的混凝土振捣10s即可,可凭以下经验判断混凝土是否振好:①混凝土高度已不再下降;②气泡已经停止冒出(先由中部冒出后由四周冒出而停止)。③开始振捣时由于空气含量多而使振捣声音低而沉闷,当声音变高并稳定时,说明大部份空气已被排出,振捣接近尾声;④混凝土表面泛浆发亮、表面平坦。
4、混凝土的变形控制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必须进行事先控制,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控制材料、半成品质量。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合格,砂不要过细。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
②对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在结构受力方面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
③施工工艺方面的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确;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捣要密实;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不要受冻。
5、混凝土施工
5.1 模板控制 模板控制在处理好的基层或做好的调平层上,清扫杂物及浮土,然后才能立模板。立好的模板要与基层紧贴,并且牢固,经得起振动而不走样,如果模板底部与基层间有空隙,应把模板垫衬起,把间隙堵塞,以免振捣混凝土时漏浆。立好模板后,应再检查一次模板高度和板间宽度是否正确。为便于拆模,立好的模板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其内侧涂隔离剂或铺上一层塑料薄膜,铺薄膜可防止漏水、漏浆,使混凝土板侧更加平整美观,无蜂窝,保证了水泥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强度、密实度。
5.2 现场拌制混凝土 在入场前应检查各种入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得入场。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混凝土,减水剂必须称量后装塑料袋。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从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计量后,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加进搅拌筒。混凝土施工配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施工配料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称量不准;二是未按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这样必然会改变原理论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石比及浆骨比。这些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动性、密实性以及强度等级。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当无外加剂和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混凝土拌制不小于规定的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材料用量,必须按规定的坍落度拌制混凝土,对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浇筑。拌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拌和深度,重点检查拌和底部是否有“素土”夹层。混凝土符合要求时,拌合物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
5.3 混凝土摊铺 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一般直接倒向安装好模板的槽内,并用人工摊铺找补均匀,有明显离析时应重新拌匀。摊铺时应用大铁钯子把混合料钯散,然后用铲子、刮子把料钯散、铺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或用扣铲法撤铺混合料并插入捣几次,使砂浆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摊铺时的松散混凝土应略高过模板顶面设计高度的10%左右。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因故停工在1小时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盖,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工1小时以上时,应作施工缝处理,如在中途遇雨时,一面停止铺筑,设置施工缝,一面操作人员可继续在棚下进行抹面等工作。
6、预防混凝土缺陷发生的质量控制重点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只能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通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8d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将会产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孔洞、发生离析、分层或强度是否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并检查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