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在基本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提高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我国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施工的前期准备、选择优秀施工单位,控制材料设备质量、强化现场施工控制,掌握影响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完善工程监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几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各种因素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进而从关键方面入手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完善质量管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问题。下面就如何强化现场施工控制提出如下看法。
现场施工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工序亦称“作业”。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一道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工程、产品、构配件)所完成的一切连续活动的总和。
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对于现场工人来说,工作质量通常表现为工序质量,一般地说,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 (技术标准) 要求的程序。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种因素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工序特性数据是有波动的,产生波动的原因有两种,因此,波动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人员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按照工艺标准去做,可是不同的产品却存在着波动。这种波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不能控制,在科学上是由无数类似的原因引起的,所以称为偶然因素,如构件允许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季节气候的变化、机具的正常磨损等。另一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如不遵守工艺标准,违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仪器、仪表失灵等,这类因素称为异常因素。这类因素经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在技术上是可以避免的。工序管理就是去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这两类因素中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因素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即使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工序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具体地说工序质量控制是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组织、技术措施,对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在对现场控制过程中应严格把好两方面的关:
(1)实现现场质量管理主要是把好基础与主体质量关
基础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因此务求做到:基础开挖必须达到设计所要求的深度,并汇同设计、质检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才能浇注基础。基础断面和强度严格按设计施工,甲方现场代表必须随时检查,并监督试压;做好基础隐蔽记录,作为存档和结算依据。基础完成后必须由质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主体施工。
主体质量管理,主体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万无一失。其一,所用材料(水泥、钢筋、构件)要有合格证,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其二,砖、砂浆标号使用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并监督抽样试压;其三,对墙体垂直度、平整度及砂浆饱满情况随时进行检查, 不合要求的必须返工;其四,对现浇梁、板、柱等重要的构件对照图纸认真检查钢筋制、绑扎有无错误,现场代表检查签字才允许浇注。此外,对装饰部分也应从严要求,要求做到墙面平整、光滑、阴阳角线条平直、门窗不准翘曲,安装规范、油漆光亮。要有工序质量交接卡片(即质量自检三级检查表),做到上道工序质量合格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建立健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验收制度。记录要准确、完整、及时。监督员到工地检查质量时,对工程质量情况作监督日记。对工程存在的质量隐患填写监督违章通知书,施工单位整改后,填写整改回执书。做好监督档案的归档工作。
(2)把住最后的质量关,严格竣工验收工作,实施跟踪监督
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1 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如高层建筑垂直度、预应力张拉、楼面标高控制等。
2 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如砖墙粘结率、墙体混凝土浇捣等。
3 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产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如阳台地坪、门窗装饰等。
4 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如屋面、油毡铺设等。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在操作人员上岗前,施工员、技术员做好交底及记录,在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上岗。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由有关技术人员指导后,操作人员方可继续施工。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点的目标实现,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即操作人员每月自检一次,组员之间或班长、质量干事与组员之间进行互检;质量员进行专检;上级部门进行抽查。
在施工中,如果发现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召开分析会,找出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用对策表写出对策。如果是因为技术要求不当,而出现异常,必须重新修订标准,在明确操作要求和掌握新标准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加强自检、互检的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