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技术
  3. 内容

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施工控制探讨

【摘 要】本文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施工中:施工流程、材料加工、空心管布设、预应力筋布设、混凝土的浇筑、以及预应力筋张拉、切割等一系列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要点;以供又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浙江温州某综合办公楼工程为办公、商务用途建筑,总面积约52205.7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18层。楼板设计采用预应力空心板,使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 
  1.1 预应力筋材料规格如表1。 
  表1 钢绞线尺寸及性能 
  钢绞线结构 直径(mm) 强度级别(N/mm2) 截面面积(mm2) 延伸率(%) 
  1×7 15.2 1860 140 ≥3.5 
  1.2 锚具:Ⅰ类锚具:ηA≥0.95,εU≥2%;张拉端采用DZM15-1 型单孔锚具,固定端采用DZM15-1P 型挤压锚具。锚具进场时必须附有产品质保书、合格证,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2 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施工技术 
  2.1 现场预应力施工技术流程 
  支板底模→在模板上放出管肋的中线→绑扎暗梁中非预应力筋→焊暗梁中预应力筋控制点支架→布设暗梁中预应力筋→绑扎板底非预应力筋→在模板管肋中线位置钻孔→绑扎管肋小梁非预应力钢筋→布设管肋小梁预应力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浇筑混凝土→编制张拉顺序,标定张拉设备→张拉预应力筋→切断外露预应力筋,并做防腐处理→张拉端浇筑混凝土封锚。 
  2.2 预应力材料的加工、储存、成品保护 
  2.2.1 预应力筋按照施工图纸规定进行现场下料,按施工图上的结构尺寸和数量,考虑预应力筋的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同时也考虑每根预应力筋的每个张拉端预留张拉长度及场地的平整度进行下料; 
  2.2.2 预应力筋下料应用砂轮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和气焊; 
  2.2.3 对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逐根进行组装,组装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然后将各种类型的预应力筋按照图纸的不同规格进行编号堆放; 
  2.2.4 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配件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撞挤压,如遇破损处应及时用防水胶带缠好; 
  2.2.5 预应力筋在铺放使用前,应按规格分类标识,将其妥善保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下边要有垫木,如露天放置需加盖塑料布,以避免材料因日晒产生外皮老化,因雨淋、遇水产生锈蚀,切忌砸压和接触电气焊作业,以避免预应力筋受损伤; 
  2.2.6 预应力筋上面不得堆放任何物品,如钢模板、木模板、架管、钢筋、水泥等。 
  2.2.7 锚具、配件要存在室内,码放整齐,按规格分类标识,避免受潮生锈。 
  2.3 空心管布设 
  2.3.1 模板与绑筋 
  (1)支模时模板应起拱23%,支好模后应在模板上放出管肋的中线,按图纸要求绑扎底网片。 
  (2)底筋绑完后在管肋的位置对模板钻孔,孔径为φ8mm。纵向孔位置大约相距900mm,横向每隔一个肋打一排孔。 
  (3)按放线位置绑扎管肋小梁并铺设预应力钢绞线。水、暖、电管线应在板端集中进线,然后沿板肋分流。 
  2.3.2 GBF管的铺放、固定 
  (1)管的铺放应从一条肋接一条肋地铺设,铺设时应轻拿轻放,严禁踩在管上行走或操作。管端距梁内皮预留500mm。 
  (2)在肋梁上铺板,人在板上操作码放固定GBF管,同时调整管的顺直,使其顺直偏差控制在10mm。调整时可用木棒拔管调整,严禁用钢筋撬。 
  (3)按图绑扎面层钢筋网片,用10# 铅丝将上层网片兜住,并穿过模板的孔与下部脚手架拧牢; 在上网片的钢筋上绑埋火烧丝的砂浆垫块,以控制管的上保护层。上述工序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将破损的管用胶带粘好。 
  2.4 预应力筋布设 
  2.4.1 布筋原则 
  根据土建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流水施工段顺序布筋。 
  2.4.2 布筋技术要点 
  (1)在暗梁及管肋小梁中控制点焊接前,需将梁底保护层垫块放好;梁中预应力筋钢筋支架应点焊在箍筋上,预应力筋穿好后与支架绑扎固定;预应力筋铺放前,普通钢筋定位应确保准确,以保证预应力筋顺利穿过; 
  (2)先绑完梁中普通钢筋后,再依次布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其他各专业在施工时要注意避免改变预应力筋位置;在预应力筋未绑扎固定时,水电等各专业应避免管线占用预应力筋空间而造成返工。铺筋时预应力筋应保持走向顺直,减少平面外弯曲,两端穿筋位置应相互对应,不相互纽绞在一起; 
  (3)预应力筋铺放完毕之后,应逐根检查高度,检查各点是否绑牢,对破损处应添加油脂并用水密性胶带缠绕修补; 
  (4)为减少预应力筋油脂对普通钢筋的污染,在预应力筋布设前先对破损处修补,并擦净皮外沾的油脂。 
  2.4.3 预应力筋支架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支架高度应根据施工图纸所示的预应力筋中心线距梁底的矢高减预应力筋半径用φ12mm 的钢筋制作,马凳竖向偏差应控制在±12mm 的钢筋制作,马凳竖向偏差应控制在±10mm 范围内。 
  2.4.4 端模 
  张拉端处模板需用木模板。梁端模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端处承压板焊接固定后再支,支此处模板时不可更改预应力筋的方向及位置。据以往经验,为拆模方便,一次制模,多次使用,建议采用上下夹板式端模(如图1 所示)。 
  2.4.5 节点安装 
  将承压板、杯套、穴模依次穿在预应力筋上,端模板固定好后,将穴模安装在端模上,各部位之间不应有缝隙,张拉作用线应与承压板面垂直,承压板点焊在普通钢筋上(详见图2);锚固端已于现场施工前组装好,按设计要求绑扎牢固即可;螺旋筋按设计位置配置并与普通钢筋绑扎牢靠,并要紧贴承压板。 
  2.4.6 质量自检内容 
  实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制度,内容如下:张拉端及锚固端的安装质量,节点安装是否正确、牢固;预应力筋的规格、数量、矢高、控制点位置及顺直偏差、保护层厚度;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塑料皮有无破损。 
  2.5 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预应力筋及空心管铺放完成后,应由各相关方进行隐检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前用气泵将模内杂物吹净;混凝土浇筑前应在上网片铺一部分竹胶板,操作人员应在所铺的板上作业;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适量木工和钢筋工,随浇筑作业及时、调整管和钢筋。 
  混凝土应用商品混凝土,泵车配合浇筑,浇筑宜沿管纵轴单向进行,不宜沿垂直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筑,混凝土应分两层浇筑。泵车软管应有足够的长度易于工人操作;混凝土塌落度应在16~18cm,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mm,振捣应用φ30mm 振捣棒。严禁用φ50mm 振捣棒或将棒直接放在管上振捣,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将混凝土倒在的肋梁上。浇筑混凝土时应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尤其是预应力筋张拉端及锚固端周围的混凝土严禁漏振,不得出现蜂窝或孔洞,振捣时,应尽量避免踏压碰撞预应力筋、钢筋支架端部、预埋部件以及空心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制定值班制度,即浇筑梁板混凝土时,预应力施工人员要认真看守,以防止浇筑混凝土人员或其它人员将预应力筋、承压板、马凳位置改变。土建单位在预留混凝土试块时应至少留三组试块作同条件养护以确定张拉日期。 
  2.6 预应力筋张拉、切割 
  2.6.1 总体张拉工作部署 
  张拉时间: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并经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具体张拉时间按土建施工进度要求进行,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有书面试压强度报告单,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进行张拉。张拉顺序: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为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 
  2.6.2 张拉前的准备 
  (1)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2)确定张拉控制应力;按照图纸要求确定张拉控制应力。 
  (3)张拉程序:0→张拉控制应力→锚固 
  (4)张拉设备使用前校验:预应力筋张拉前所用千斤顶及配套油表需到具有相应资质试验室进行标定校验,并根据校验报告计算出设计张拉力所对应的油表读数,以此进行控制。校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如千斤顶大修或更换油表则应重新进行校验; 
  (5)工具准备:卷尺、100cm 钢板尺、记录表、笔及安全用品;清理张拉槽孔(模板和混凝土)锚具夹片安装;将夹片放入锚杯内挤紧,且夹片应间隙均匀,楔平;油泵加满油,油为液压油或20# 机油等。 
  (6)检查和做好所有张拉安全措施; 
  2.6.3 预应力筋张拉、切割 
  (1)安装千斤顶; 
  (2)启动油泵进行预应力张拉; 
  (3)张拉控制张拉过程中以应力控制为主通过油表读数及伸长值测量对预应力筋张拉实行双控管理,其实际伸长值应不大于理论伸长值的6%或小于6%。如超出范围应立即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张拉时如发现混凝土破裂、断丝断束现象,应立即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后再继续张拉。本工程预应力筋根据图纸采用一端或两端张拉的施工方式。一端张拉时用一台千斤顶在构件一端进行张拉;两端张拉时先张拉一端,另外一端有人观察和联系,以免滑锚,然后再到另外一端张拉。张拉时对于较短的预应力筋可以一次张拉到位并锚固。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一定长度时(一端张拉30m,两端张拉60m)张拉力一次不能到位,但伸长值达到150~180mm 时应立即回油,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张拉,每次张拉伸长值均不能超过180mm。 
  (4)伸长值的测量 
  测量预应力筋外露长度L1,并作记录;安装千斤顶,启动油泵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张拉力达到设计值时测量预应力筋长度L2,并作记录,L2减去L1 所得之差即为实际伸长值△L,△L=L2-L1。 
  (5)预应力筋切割、封锚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张拉完成24h 后即可对锚具夹片3cm 外多余预应力筋进行切割。切割采用角磨机逐根进行,不得采用气割或电焊。切割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封锚工作,无粘结预应力筋封锚前还应在张拉端锚具夹片上涂防腐油脂并套封端罩加以保护,封锚细石混凝土必需振捣密实。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易发生问题采取不同相应的质量预控措施(见表2):  
  3 结语 
  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施工过程各个环节质量的控制,该项目的施工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强化管理、精心施工,在技术上严格把关,操作上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去施工,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杜绝质量隐患的发生。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施工控制探讨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zjs/150157622832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