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习期间要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收获却很多。 在途中,我们不仅仅要注意交通安全与居住安全,还要注意文明礼貌,服从老师的安排,因为我们是代表着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形象,带着这样的任务,我们出发了。我们的第一站——烟台。 “欲知烟台今天的建筑,必先了解其历史的建筑。” 早在1861年,烟台就已经成为了开埠城市,其建筑也是先后受到英、法、美等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风格,不同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记载着烟台这个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的每一个历程,同时西方欧式的建筑风格也给烟台的地产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烟台开埠以后,以烟台山为中心的外国领事区及毓璜顶、东山一带的英美侨民区,以及教堂、学校、医院、洋行、外国民居等建筑,主要是西方古典式、折中式及殖民地式建筑形制。1989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藤森照信教授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汪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烟台大学建筑系对英国领事馆、汇丰银行旧址等进行实测。因为这些建筑是英国早期殖民地式建筑特征。它的建筑特点,普遍采用外廊式,这种形式是18世纪英国式建筑传入其殖民地印度及东南亚一带,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设置外廊,且外廊又设置在建筑景观最好的方向,有单面廊、双面廊、内仓廊和环廊等。这些建筑形制在烟台市区到处可见。如领事馆及英美侨民住宅,如位于滨海路的哈根故居,东、北、西三面皆有外廊,且有英国别墅式的建筑风格。我们这次途径的“仙境”之称的蓬莱,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皇汉武求仙访药之处。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的神州传说,便源于此。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举世闻名的蓬莱阁就坐落在蓬莱市北濒海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蓬莱阁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后话了,言归正传。在西洋建筑中,还有北欧建筑风格的蚕丝专科学校旧址,1904年建。陡坡屋顶,红铁皮屋面,屋脊上竖以高高的长矛枪刺,刺向蓝天,优美别致的造型,疏密有序的比例,明快质朴的色彩,同环境风貌巧妙结合,是16世纪北欧建筑的风格,像这种风格的建筑,在烟台市区还有水产学校校址。还有具有廿世纪初在美国流行的“摩登式”建筑,如坐落于海岸街的茂记洋行旧址等。 百年来,中西合璧的建筑较为多见。是近代中西建筑文化在烟台相碰撞的产物。西方的建筑形制,当地建筑材料与形式,如朝阳街、海关街的商业建筑,商业建筑的门面,采用突出的山花墙或在门旁加设经过变形的西洋古典柱式,而内部仍采用中国的传统方式,内天井院式布局,这种形制的民居在烟台市区到处可见。如广仁路、二马路一带的民居,皆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制。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制在烟台市比比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奇山所城的民居、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密集的胡同。在中国传统的商业建筑中,最典型的是坐落于北大街的原瑞蚨祥绸布店旧址,是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室内设计亦为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 烟台百年建筑绚丽多彩,异彩纷呈,就像一个自然形成的近代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