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事故分析
  3. 内容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处理

摘 要:文章从常见施工后浇带谈起,阐述后浇带的定义、功能及设计原则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从后浇带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论述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重点分析了后浇带浇筑时间对工程进度及造价的影响。

关键词:后浇带;设置;控制;浇筑时间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批高层建筑大量涌现。每一建筑物的出现无不凝结着设计者和建设者辛勤的汗水,高层建筑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地质状况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及建成后均有不同程度裂缝或沉降,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笔者仅结合汉景嘉园项目案例,通过常见后浇带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后浇带的设置原理、功能,并结合后浇带施工工艺浅析后浇带施工对工程进度、造价造成的影响。
  1 后浇带的定义及功能作用
  建筑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砼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在基础底板、墙、梁板等处留设临时施工缝,此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份,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砼,从而将结构连成整体。建筑后浇带按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类。
  1.1 沉降后浇带
  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解决沉降差。设计虽根据需要将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仍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此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砼,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②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基础,增加土压力高低层沉降接近。
  ③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其沉降基本相近。
  ④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的稍高,裙房标高定的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一致。
  1.2 收缩后浇带
  为防止砼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如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强导致温度过高收缩开裂所留的在施工期间补浇的带状预留带,它只是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收缩变形的能力。它与温度后浇带的区别:成因不同,前者是为避免混凝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固态时体积缩小导致产生裂缝而设立;后者是为避免混凝土由于热胀冷缩效应导致裂缝产生而设立。
  1.3 温度后浇带
  为防止砼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设置温度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温度收缩影响,新浇砼在凝结过程中容易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垫层膨胀受冷则收缩。砼凝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体现在变形受到约束时,它会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2 目前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监理工作,目前发现许多正在施工或已交工的项目涉及后浇带施工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后浇带底部模板拆除后有残渣、漏筋(严重影响主体观感验收,即使验收通过,在顶棚目前不建议做找平层下刮腻子很容易出现锈斑);后浇带跨梁板部位已拆模,梁两端用钢管加木方支顶方式,个别梁头木头已脱开,已成悬臂梁(此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结构受力,还严重违反建筑施工管理规定,遇质监站检查或政府检查必然处罚);温度后浇带未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致使楼面或屋面渗水;沉降后浇带产生裂缝等。
  后浇带的施工,虽然是工程主体结构一小部分,但是它牵扯到模板、钢筋、混凝土、防水等很多施工工艺和技术,以上部位若处理不好,施工的一些质量通病将不可避免。如何确保这些通病不再出现,以下的一些措施、方法是笔者结合曾经参与工程管理的汉景嘉园项目所做的一个粗略总结,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3 工程案例及后浇带施工工艺
  汉景嘉园是由厦门汉景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位于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内,该工程总建筑面积58 385.61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 489.75 m2,地下室建筑面积10 895.86 m2,该工程由五栋18层高层及中庭部分1万多平米的地下室组成。
  该工程地基经地勘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最终选用的基础方案为:地下室部分由于原始基础持力层较好采用筏板基础、主楼部分根据荷载验算最终选择了静压桩桩基基础。
  3.1 后浇带设置位置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常规是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后浇带通常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此部位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的间距一般为30~50 m。
  在本工程的后浇带设计中,基本都遵守这几条。由于本工程建筑有高层、裙房及地下室,设计为考虑沉降及收缩将后浇带(含温度后浇带,温度和沉降后浇带区分见图例)设置在地下室一侧,注意:在本工程中,5#、6#主楼(桩基础)地下室底板标高是-5.4 m,地下室(筏板基础)的标高也是-5.4 m,1#、2#设计无地下室,3#地下室底板标高为-2.2 m,设计在沉降考虑时将沉降带设计在高层和地下室连接部位(详见图1),大面积的筏板出于温度收缩考虑,设置了温度后浇带并与沉降后浇带贯通。设计从结构受力考虑提高了此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由于本工程1#、2#楼与地下室连接部位最初后浇带的位置设计未全面考虑施工主楼外架搭设需要,经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建议,设计将靠近1#、2#主楼与地下室筏板边的后浇带位置进行了初步调整。有关温度和沉降后浇带在地下室顶板的设置位置,温度后浇带在各主楼的设置位置。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处理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fenxi/150224225832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