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之中和的最佳平衡荷载等的关键原因,以及关于论题的一些概念性题目做了研究和讨论,并且,做出很多建议。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之中对后张预应力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有一些高层建筑的时候,后张预应力的功能不可估量,为其带来了明显的效应。后张预应力结构在设计上运用了很多特殊的方式,这也是它与普通混凝土所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专业概念。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工作人员对于关于后张预应力的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的时候,会使用自己所熟悉的,而不是关于后张预应力的只是所进行操作,那么,这样做就会导致一些工程的准确和合理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下文就是对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探讨。
1平衡荷载的方法
在后张预应力结构设计中一般用的方法是平衡荷载法,它可以使得结构的内力研究获得很显著的弱化,通过把预应力变成是给结构上的外力来完成。要想得到最佳的平衡荷载,需要注意很多变量,比如说是结构的类型、尺寸和边界条件,或者是活载与恒载的比值等等。所以,关于后张预应力的最佳平衡荷载是不能够很准的确定的,如果是在还没有设计的时候。如果从比较严谨的方面来说,平衡荷载必须要从平衡荷载效应中等量的变化而来。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平衡荷载就还可以当做是结构预应力的计量检测来用。
2跟平板楼盖上面设计变量有关的事宜
在平板楼盖之中,有很多因素都对楼盖的内力计算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是边界、形状、厚度等等因素。所以,为了能够保证效果可以很好地把真实的情况公布出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运用相应的官方知识进行分析和运算,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扁梁的内力结果。在做完一系列的分析与计算之后,除了能够得到变量的内力结果之外,还可以算出比较准确的扁梁和两侧平板的内力分配的关系。在真正的实践中,如果扁梁的高度增大的话,并且高过两侧的厚度,那么这时候,扁梁支座处就会有很大的固端弯矩所被分配到。所以这时候,扁梁内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必须要有很多预应力筋来被它所装置,而且还必须要增大扁梁截面的尺寸,这是为了改善扁梁内因为预应力筋之间的距离太小的问题。这个时候,扁梁要用的预应力不多,这是因为弯矩比较小。这种问题如果出现的话,可以恰当的把高度等等因素调整一下,这么做,可以很好的使得配筋等问题变得没那么严重。
3预应力筋的状态和形状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或者说是专业人员,他们有时会在有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的建筑之中,会用一些方法,就像是部分或者是全部直线型预应力钢筋,这种决定,一般是考下面这些原因做的决定,比如说:
(1)在预留金属波纹管内插进预应力筋比较容易,这是相较于曲线配筋来说的。对于连续多跨框架梁来说,要用带有粘结预应力的手艺;(2)为了使得结构张拉施工的时候以及活载没有做工的时候操控的截面拉应力和反拱变形能够变小,从而应该让结构荷载之中的活载变得很多;
(3)为了可以使得框架边柱或者是角柱上面的次弯矩能够变小很多。很小的张拉反拱变形或者是产生结构杆件不能够由直线预应力来实现,所以,如果想要让结构得到平衡荷载效应,而且还不是很严格的话,就可以用直线预应力来实现。
在施工的时候,每个工艺要求以及荷载条件都不相同,所以,选择直线预应力并不是仅仅一个条件,所以,如果想要把直线预应力给排开的话,就可以用一下的种种方式,比如说:
(1)机械牵引来替换人工把预应力筋插到曲线形金属波纹管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在连续多跨框架中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所配置;
(2)把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普通钢筋混合配筋运用到连续多跨框架梁中,而且还要恰当的把钢筋的比例所进行一下调整;
(3)受弯构建的截面高度在结构荷载之中的活载的比例加大的时候,可以加大,针对所处情况来适当的把预应力筋的矢高来减小;
(4)结构的抗控制标准要再恰当的范围内适当的放宽,但是要在设计规范以及规程的限制范围之内;
(5)预应力配筋的计算不必思考结构上面的水平荷载效应,只用计入水平荷载效应到普通受力钢筋配筋之中就好,这是相对混合配筋的受弯杆件来说的;
(6)在结构的控制截面处要增加普通钢筋的用量,但是必须要适量;
(7)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材上,必须要选择比较高的强度的材料,以保证建筑比较安全;
(8)为了能够使得计算截面的位置能够得到控制,可以运用结构起拱,以及把结构边界的约束条件调整得到放松,当然,这是在可能的前提下。
4结语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工程建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是由于我国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原因。通过对上述所论述论点的研究之后发现,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越来越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后张预应力结构的发展情况,研究并且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相适合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并且要掌握好关于它的一系列计算方法和专业知识,从而为了国家的富强和繁荣做最大的贡献,并且推动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以便于在施工的时候能够进行足够的处理和修复。对于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三个基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
[2]顾炜.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变分析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
[3]孙建渊,李国平,范立础等.后张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拉弯梁承载力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7-21.
[4]冯大斌,董建伟,孟履祥等.后张预应力孔道灌浆现状[J].施工技术,2006,35(4):49-51.
[5]王军文,张伟光,李建中等.摇摆式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24):106-111.
[6]刘航,华少锋.后张预应力加固砖砌体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35(5):71-78.
[7]朱传斌,陆瑾,谷坤鹏等.氯盐侵蚀环境下后张预应力灌浆料耐久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3,40(9):19-23.
[8]赵明时,申立明,郑建民等.后张预应力地连墙的探讨[J].中国港湾建设,2015,35(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