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出现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的裂缝,是保证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治,处理
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的出现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的裂缝,是保证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一、裂缝种类与成因
1.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骨料品种,水灰质量比,外掺剂,养护方法,外界环境,振捣方式及时间。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主要特性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
3.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4.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5.施工质量不达标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横向等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
7.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太大;土地冻胀等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8.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质量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
二、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尽量采用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及中、粗砂,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同时应控制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泥宜选择低水化热、低收缩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2.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配合比中,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和易性。对泵送混凝土,不能单纯用增加单位用水量的方法,来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这样不仅多用水泥,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会使水化热升高,易引起裂缝。为此,在施工中可渗入适量的粉煤灰或减水剂(如木质磺酸钙、MF等),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特性。
3.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振捣应均匀、适度,并做到不漏振,不过振,对重点部位可在混凝土振捣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再次排除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握裹力,并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混凝土表面多次抹压,防止因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而出现的细微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裂强度。
4 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论文发表。首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其次,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降低水化热降温引起的拉应力,减少温度裂缝。
5 加强混凝土养护 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不同施工季节应选择不同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夏季施工时,要采用草帘覆盖、蓄水、洒水、喷水等温降方法进行养护;正常气温时,可喷刷养生液养护;冬季施工时,可使用保温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也可用薄膜养生液、塑料薄膜等封闭料对混凝土保温、保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等。
6.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在模板工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合理把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灌浆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人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论文发表。此法应用范围广泛,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论文发表。
3.嵌缝填充法
嵌缝填充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4.结构补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