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理论
  3. 内容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防治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能力。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环境影响,楼板成为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楼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楼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为薄弱。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温度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以及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另外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原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而且,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另外由于施工工期的需要,一般都会使用化学外加剂的,但外加剂选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多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收缩的变化率,如掺减水剂用于改变混凝土和易性,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这是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效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或早期水化物上,它或是被水化物包围,或是与水化物反应而被消耗掉,变得不能发挥分散能力,水泥颗粒间斥力减小,造成水泥颗粒凝聚,使混凝土坍落度减小,造成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短期内完全丧失流动性,这类问题在混凝土生产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程度轻的会引起混凝土施工困难,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所以实际施工中要合理选用混凝原材料,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二、施工方面的因素 
  1.施工时模板的处理对裂缝产生的影响 
  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这样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拆模过早,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的时候就进行拆模板,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 
  2.钢筋保护层偏差大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的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纵横向的垫块间距应限制在lm左右。在实际施工中楼板上层钢筋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较难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容易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绑扎后的钢筋踩踏变形;上层钢筋网片的钢筋板凳支撑(或砼垫块)设置间距过大。 
  针对上述原因,应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严格按施工工艺标准施工,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做好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方案的编制及审批。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 (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楼面双层双向钢筋 (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板凳支撑(或砼垫块),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钢筋板凳支撑(或砼垫块)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 (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跟踪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等。 
  3.预埋线管处裂缝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实践经验,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Ф6―Ф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Ф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4.施工进度过快、施工冲击振动荷载造成的裂缝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要求过快。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造成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预防措施如下: 
  控制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一般在7天左右一层为宜,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h)必须获得保证;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h以前,不允许吊卸堆放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 (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综上所述,建筑楼板结构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一种质量通病,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防治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lilun/150631168934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