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道路工程
  3. 内容

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9p

  • 资料大小:414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1-11 21:23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⒈项目规划与概况 ⑴项目规划 本工程位于xxxxxxxxx区,为南北向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50km/h。xxxxxxx路为新建道路工程,设计范围南起红日路南(K0+056.037),北至故城南路(K1+989.469),全长2048.274m。本标段设计范围南起xxxxxxx路大道南(K1+100),北至故城南路(K1+989.469),施工路长889.469m,道路红线宽度50m,为三幅路横断面形式。xxxxxxx路沿线由南向北分别于红日路、四海路、xxxxxxx路大道南辅道、xxxxxxx路大道、xxxxxxx路大道北辅道、xxxxxxx路路和故城南路等东西向道路相交,其中xxxxxxx路大道为现状路,红日路、xxxxxxx路路、故城南路为同期设计道路,其余为规划道路。 ⑵工程概况 xxxxxxx路北段(南起xxxxxxx路大道南K1+100—北至故城南路K1+989.469) ①污水工程概况: xxxxxxx路污水管道排放方式为:红日路—xxxxxxx路大道由南向北排入xxxxxxx路大道污水管道,xxxxxxx路大道—故城南路由南向北排入故城南路污水管道。xxxxxxx路本次设计污水管道总长为2527m,管道管径为DN500-DN600,其中主管道长1850m。 污水管道定位和埋深:本工程污水管道沿道路西侧布置,在正常路段位于道路中西15米处,渠化段位于道路中西18米处。污水管高程均指管内底,埋深详见图纸。 管材、基础与接口:污水管道均采用HDPE通用增强型结构壁管,级别为SN8(环刚度8KN/m2),管材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QB/T19472-2004)的要求,需含有防止管道开裂的相关工艺;管道基础采用中粗砂基础,管基支承角度2a+30°=180°;双层热熔连接(外层为热收缩带,内层为热收缩套),做法见《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技术规程》(CJJ143-2010)或由厂家现场指导。 检查井:污水管道及预留管端检查井采用砖砌检查井,位置和尺寸见图纸,做法详见02S515,,检查井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应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下采用D400,其它情况下采用C250,井盖标高可根据现场实际地面标高做适当调整。检查井内采用塑钢踏步,做法参见97S501-1。检查井四周加固图详见道路工程施工图。 预埋支管:为方便道路两侧街坊污水接入,每隔一定距离做预埋支管,支管端做检查井,检查井位于道路红外线1米,预埋支管的管径、长度、坡度、标高及支管端部检查井的做法详见图中标注。施工时建设单位根据用户需要增减预埋支管或做位置调整。 管道交叉处理原则:同期设计管道应满足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按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支管道避让干线管道、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的原则处理。 根据本工程详细地质勘察报告,勘察期间的地下水位标高由北向南为85.05-88.59m,平均标高87.2m,年变化幅度约为1.5m。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道标高为85.56-88.96m,污水管道施工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本工程污水管道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应对既有管道进行临时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应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本工程污水管道与既有管道交叉部位的回填材料应与被支撑管道贴紧密实。 ②雨水工程概况: 雨水管道定位和埋深:雨水管道正常路段位于道路中西、中东18米处;渠化段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西、中东21米处;雨水管高程均指管内底,埋深详见图纸。 管材、基础与接口:雨水管道及预埋支管均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排水管(GB/T11836-2009),管道接口为橡胶圈柔性接口(做法详见04S516-23),管道基础采用120°砂石基础(做法详见04S516-9)。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排水管(GB/T11836-2009),150°砂石基础(做法详见04S516-10),橡胶圈柔性接口(做法详见04S516-23)。施工时,应保证插口插入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雨水管采用砖混管渠,基础、接口等做法详见结构图。 检查井:雨水管道及预留管端检查井采用砖砌检查井,位置及尺寸见图纸,做法详见02S515,检测井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应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下采用DN400,其他情况下采用C250,井盖标高可根据现场实际地面标高做适当调整。检查井内采用塑钢踏步,做法参见97S501-1。检查井四周加固图详见道路工程施工图。 预埋支管:为了方便道路两侧街坊雨水接入,每隔一定距离做预埋支管,支管端做检查井,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米,预埋支管的管径、长度、坡度、标高及支管端部检查井的做法详见图中标注。施工时建设单位根据用户需要增减预埋支管或做位置调整。 雨水口:根据道路及交叉口竖向设计,道路沿线双侧布置雨水口,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十字路口及渠化段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口)。雨水箅子: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篦子。雨水连接管管径为DN300,与雨水口连接处埋深1米,以1%的坡度坡向雨水管道。雨水口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做适当调整,但应保证其位于局部最低点。具体做法参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18中相关要求。 管道交叉处理原则:管道应满足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按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支管道避让干线管道、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的原则要求。 本工程雨水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应对即有管道进行临时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应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③给水工程概况: 给水管道定位和埋深:给水管道正常路段位于道路中东15米处;渠化段给水管道位于道路中东18米处;给水管道高程均指管中心,埋深详见图纸。 管材与接口:给水管道采用K9级球墨铸铁管,T型橡胶圈接口,水泥砂浆衬里,其管材、管件及接口应符合《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3)的要求。给水节点位置采用道路桩号确定,给水管斜交时采取逐根借转,使之与道路保持平行;接口处借转角度不得大于3度。 管道基础:本次工程地基良好,球墨铸铁管可不做基础处理,将天然地基整平,管道铺设在未经扰动的原土上。 阀门井:本工程均采用地面操作立式阀门井,具体做法见标准图集05S502。阀门井采用塑钢踏步、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做法详见97S501-1,阀门井位于车行道上时采用重型井盖,位于人行道上时采用轻型井盖,井盖标高可根据路面标高情况做适当调整。 消火栓:消火栓均采用室外地下式SA100/65型,其安装位置位于人行道上距路缘石1米处,间距≤120m设置,详见标准图集01S201-21。 支墩:三通、弯管、管堵等处需要做支墩,具体做法见标准图集10S505,土壤等效内摩擦角按φ=28°,无地下水,管道设计内水压力按P0=1.1MPa选取。DN200及以下管径转弯、三通等处支墩采用500×500×500mm石灰土回填。 排气、排泥:沿途在管道最高点或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气阀井,采用砖砌圆形排气阀井,其做法详见国标05S502页54-59。沿途在管道最低点或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泥阀井,采用砖砌排泥阀井,其做法详见国标05S502页60-62,其中排泥湿井DN300溢流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排水管(GB/T11836-2009),150°砂石基础(做法见04S516-10),橡胶圈柔性接口(做法详见04S516-23)。施工时,应保证插口插入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内。 预埋支管:沿线预埋支管位置可按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做适当调整,预埋支管铺设至道路红线外1.0米,并在管道末端设置阀门及管堵,预埋支管管道坡度为0。当给水预埋支管与电力、通信管道存在交叉时,给水预埋支管应下弯避让,具体做法详见施工图。 管道交叉处理原则:同期设计管道应满足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按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支管道避让干线管道、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的原则处理。 本道路给水管道采用开槽施工。开槽施工的基槽两侧均应留有不少于40厘米的操作宽度;槽底原状地基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开挖时沟槽每侧临时堆土不宜过高,施工其他荷载不宜过大,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加强施工观测,确保边坡稳定。 根据本工程详细地质勘察报告,勘察期间的地下水位标高由北向南为86.05-88.59m,平均标高87.2m,年变化幅度约为1.5m。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道标高为86.45-91.80m,给水管道施工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管道试验压力:管道工作压力0.5MPa,管道试验压力为1.0 MPa ;水压试验的具体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相关要求。 所有管道开挖的沟槽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回填夯实,施工后回填并恢复原地面。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拟建路段路基为粉砂层,根据本场地地层资料,场地内1.0m以内土不能作为回填土使用。 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应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第27页图4.6.3相关要求严格执行。 管道基底之下的树根、淤泥、腐殖土及垃圾要全部清理干净。要求清理至原状土,并换填素土、分层夯实。施工中注意验槽,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并与设计、勘察、监理等有关部门联系,商定处理措施。 ④道路工程概况: A.平面设计 xxxxxxx路(红日路南K0+056.037—故城南路K1+989.469)为南北向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50Km/h,全长2048.274m,道路红线宽度50m,沿线由南向北分别于红日路、四海路、xxxxxxx路大道南辅道、xxxxxxx路大道、xxxxxxx路大道北辅道、xxxxxxx路路和故城南路等东西向道路相交,其中xxxxxxx路大道为现状路,红日路、xxxxxxx路路、故城南路为同期设计道路,其余为规划道路。道路全线设置圆曲线一处,半径为800m。 公交站台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上,站台长30m,铺装同人行道路面结构。 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人行道上设置盲道。道路交叉口、沿线单位进出口的人形上设置斜坡道,工程实施时严格按图施工。道路横断面变化处设R=100园曲线使其变化平滑。 人行道树池中心间距为6m,树池尺寸为150X150cm,交叉口范围内不得设置树池。 B.纵断面设计 本工程中,道路最小纵坡度为0.154%,最大纵坡度为0.522%。 C.横断面设计 xxxxxxx路(红日路南K0+056.037—故城南路K1+989.469)道路红线宽50m,横断面为三幅路形式,具体布置型式为:50m(红线)=5m(人行道)+7m(辅道)+2m(绿化带)+22m(机动车道)+2m(绿化带)+ 7m(辅道)+5m(人行道)。 机动车道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机动车道以1.5%的横坡坡度向道路两侧,渠化拓宽段、绿化带和辅道按直线向外延伸;人行道以1.5%的横坡度坡向路中。 D.交叉口设计 xxxxxxx路(红日路南K0+056.037—故城南路K1+989.469)与沿线所有道路的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口。xxxxxxx路与沿线所有道路交叉口均进行拓宽渠化设计,渠化段长均为100m,渐变段长度为30m,通过拓宽红线宽度来增设转弯车道。 在xxxxxxx路与红日路、四海路、xxxxxxx路大道和故城南路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引导车辆右转。导流岛内的行人驻足区铺装结构同人行道,铺装高于机动车道路面5cm,与路面衔接处采用低侧石(外露高度1cm)。 xxxxxxx路与红日路、四海路、xxxxxxx路大道和xxxxxxx路路交叉口,在中央绿化带上设置行人过街驻足区,铺装结构同人行道路面,安全岛铺装高于车行道路面1cm。 结合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所做的故城南路施工图和xxxxxxxxx区近期道路实施情况,xxxxxxx路与故城南路交叉口不纳入本次设计范围,其余交叉口均纳入本次设计范围,其中xxxxxxx路与红日路、规划四海路、xxxxxxx路路交叉口按完整交叉口设计;xxxxxxx路与xxxxxxx路大道交叉口,xxxxxxx路平缓顺接至现状xxxxxxx路大道车行道边缘;xxxxxxx路与规划xxxxxxx路大道北辅道、规划xxxxxxx路大道南辅道交叉口,xxxxxxx路按直线通过处理。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竖向按交叉口竖向设计图进行施工,施工时可以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适量微调,原则要求路面平顺、不积水。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9p
http://m.civilcn.com/luqiao/dlgc/141571222472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