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铁路选线设计


一 课题研究背景和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建设和谐铁路战略的实施,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铁路建设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印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中,以铁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占据着醒目位置。
在第12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纲要草案在提到完善区际交通网络时指出,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形成快速客运网,完善重载货运网。与实施建设和谐题录发展战略相适应,近几年铁路规划与选线设计的理念方法及相应规范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铁路选线设计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线路意义 铁路修建的经济、政治和国防方面的意义,以及在铁路网中所起的作用;技术标准 铁路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有机车牵引种类,以及线路的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等标准。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铁路选线应尽可能“适应自然”,即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满足铁路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铁路修建工程量,并便于维修养护
二 设计进行的主要工作和采用的方法
铁路是一条三维空间带状实体。线路在空间位置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设计主要根据所给设计的资料包括铁路等级:Ⅱ级;正线数目:双线;轨道类型:次重型;限制坡度:15‰;最小曲线半径:800m;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牵引种类:电力牵引;地质条件:

   
 
      
砂加卵石(中密卵石土),容重为γ=19.6  ;最大行车速度V=120Km/h,道床采用普通碎石道床;地形图:见所附材料。等资料设计线路平纵、横断面并绘图,绘制路基土石方计算表和土石方调配方案线路技术经济资料表。主要内容包括
1、线路平纵、横断面设计
2、路基设计及路基数量计算
3、路基土石方调配
4、拟定路基施工方案
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有: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 GB5009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2006
三 铁路选线设计的目的及预期结果
线路是铁路的关键,它的优劣关系到铁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在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本课题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综合考虑各种政治,经济与自然条件,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并根据铁路选线设计方案和技术条件,合理设计路基形式,做好土石方的调配,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到所选线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景观协调。

   

 

 

一 概述
1铁路选线设计的工作方针
铁路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技术层次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性的铁路选线设计即铁路总体设计,是一项关系到全局的总体性工作,在设计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铁路选线设计工作必须从国家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铁路与工农业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要做好铁路建设与水利、公路、航运以及城乡建设的配合;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节约用地,少占良田,保证农业灌溉,方便农村交通,并结合工程改地造田。
铁路选线设计工作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既要防止标准过高,又要照顾到将来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力求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加速实现铁路现代化,积极而慎重的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
铁路选线设计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既要考虑铁路部门的效益,又要考虑全局的社会效益,在拟定设计决策和评选原则方案时,更应着眼于社会效益。
铁路选线设计中,要认真进行调查工作,切实做好经济调查和地形、地质、水文的勘测工作。要从大面积着手,由面到带,逐步接近实事求是地评选比较方案,选定合理的线路位置。

2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

铁路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大、影响因素多、技术层次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以线路为纽带,包括经济、行车、桥梁、隧道、轨道、路基、站场等有关专业或工程,以及站后通信信号、机车车辆、电力、给排水、房屋建筑、施工组织、概预算等多学科、多工种、多专业综合运行并联合开展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总体设计实质是针对一条铁路建设的系统规划设计,在这个系统规划指导下,使铁路整个设计过程达到协调最好、周期最短、成本最低,并得到最优的设计成果。
综合性的铁路选线设计即铁路总体设计,是一项关系到全局的总体性工作,其工作目标是提出质量可靠的设计文件,以保障铁路投资的经济效益。铁路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比较复杂的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勘测,提供设计需要的资料。
铁路设计所需要的资料包括经济资料(如设计线的客运量、货运量、地方运量与止痛运量的比重、车站装卸量等)与技术资料(如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气象等)两类。经济资料与技术资料分别通过经济勘察和技术勘测获得。
铁路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其一: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其二: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并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其三:与其他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为下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3 铁路基本建设程序

1988年铁道部制定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程序改革实施方案》和2007年8月发布的《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方法》规定: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在决策阶段开展与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小型项目或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适当简化,可不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文件,设计可按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项目决策和工程实施的要求,同时加强铁路建成后的后评估工作。
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应按铁路建设的长远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和行业资料,经调查踏勘后编制。在预可行性研究中,要从宏观上论证项目的必要性,为项目建议书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系统研究建设项目在路网及交通运输中的意义和作用,论证项目的必要性;解决拟建规模、线路起讫点和线路走向方案;提出主要技术标准、各项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的初步设计意见和主要工作内容;对相关工程和外部协作条件作初步分析;提出建设时机及工期、主要工程数量、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设想;初步进行经济评价;从宏观上分析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上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采用初测资料编制。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解决线路方案、接轨点方案、建设规模、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设备的设计原则;进一步落实各设计年度的客货运量,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概数、主要材料概数、用地及拆迁概数、建设工期、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外资使用方案、建设及经营管理体制的建议;深入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阐述对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和防治的初步方案,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可行性研究的工程数量和投资估算要有较高的精度。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采用定测资料编制。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解决各项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技术问题;提出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用地及拆迁数量、施工组织设计及总概算;确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措施。初步设计文件经审查、修改、批准后,作为控制建设总规模和总概算的依据,应满足工程招标承包,设备采购、征用土地和进行施工准备的需要。初步设计概算与国家批复的投资估算(%10)差额不应大于10%。
施工图
施工图文件是工程实施和验收的依据,应根据已审批的初步设计和补充定测资料编制。施工图为施工提供需要的图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详细说明施工时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和要求,并编制投资检算。
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建设单位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验交投产
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和铁道部有关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铁路交通管理局投入运营,基本建设阶段结束。
后评估
在铁路运营若干年后,由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立项决策、设计决策、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技术经济指标、投资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后评估,以总结经验,提高决策水平。

4 铁路选线设计中应遵循的规程与规范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属于国家标准(现行标准为GB50090—2006)。《线规》是线路设计的依据,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车站分布、铁路与道路交叉、正线轨道等。《线规》将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更新和行车组织方式的改进,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从事铁路选线设计工作应掌握制定标准的理论基础,创造性的运用《线规》。应该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减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照搬标准。

5铁路选线设计的具体内容

(1)线路平面设计:
采用导向线定线法确定线路走向,根据直线设计原则和曲线设计原则确定线路具体位置。
(2)线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地形条件、限制坡度、牵引种类设计线路坡段长度,在线路变坡点处设置合适的竖曲线。
(3)路基横断面设计:
.根据地形条件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断面形式。
(4)路基土石方调配:
根据做好的线路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进行路基土石方的调配。
(5)绘制设计图纸:
做出线路平面设计图,纵断面图,和几个典型的路基横断面图。

二 线路的平面设计

1 概述
线路的空间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线路平面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线路平面位置。各设计阶段编制的线路平面图是线路设计的基本文件。各设计阶段的定线要求不一样,平面图的详细程度也各有区别,绘制时应遵循铁路行业制定的线路标准图示。
简明平面图中,等高线表示地形和地貌特征,村镇、道路等表示地物特征。粗线表示线路平面、标出里程、曲线要素(转角α、曲线半径R等)、车站和桥隧特征等资料。
线路平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循《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要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3)既要满足各类连珠无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铁路上要修建桥涵、车站、隧道、路基、道口和支挡、防护等大量建筑物,线路平面设计不但关系到这些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和工程数量,并且影响其安全稳定和运营条件。因此,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从总体上保证这些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合理。

2 本次设计技术资料

1、铁路等级:Ⅱ级
2、正线数目:双线
3、轨道类型:次重型
4、限制坡度:15‰
5、最小曲线半径:800m
6、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
7、牵引种类:电力牵引
8、地质条件:砂加卵石(中密卵石土),容重为γ=19.6 。
9、最大行车速度V=120Km/h,道床采用普通碎石道床。
10、地形图:见所附材料;

3直线设计
直线设计原则
直线作为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具有短捷、直达、列车行驶受力简单和测设方便等特点,但过长的直线难于与地形相协调,也不利于城镇地区既有设施的的绕避。因此在选线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两方面的因素,合理选用线形。
(1)设计线路平面时,相邻两直线位置不同,其间曲线位置也相应的改变。因此,在选定直线位置时,要根据地形、地物条件使直线与曲线相互协调,线路所处位置最为合理。
(2)设计线路平面,应力争设置较长的直线段,减少交点个数,以缩短线路长度、改善运营条件。只有因遇到地形、地质或地物等局部障碍而引起较大工程时,才设置交点绕避障碍。
(3)选定直线位置时,应力争减少交点转角的度数。转角大,则线路转弯急,总长增大;同时列车需要克服的阻力功增大,运营支出相应增大。
  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
在曲线毗连路段,为了保证线形连续和平顺,两相邻曲线间应有一定的长度的直线段。该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与后一曲线起点间的直线,称为夹直线。
夹直线长度应力争长一些,为行车和维修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在地形困难地段为适应地形变化、减小工程量,可以设置较短的夹直线。但不应短于下列条件所要求的最小长度。
夹直线长度设计原则
1)保证线路养护维修的要求
夹直线太短特别是反向曲线路段,列车通过时,因频繁转向,车轮对钢轨的横向推力加大,夹直线的位置不易保持。同时由于直线两段曲线变形的影响,夹直线的直线方向也不易保持。
维修实践证明:为确保直线方向,夹直线长度不宜短于2~3节钢轨,钢轨标准长度为25m,即50~75m;地形困难时,至少不应小于一节钢轨长度,即25m。
2)车辆横向摇摆不致影响行车平顺
列车从前一曲线通过夹直线进入后一曲线的运行过程中,因外轨超高和曲线半径的变化,引起列车横向摇摆和横向加速度的变化,反向曲线地段更严重。为了保证行车平稳、旅客舒适,夹直线长度不宜短于2~3节客车长度。我国22型和25型客车全长分别为24.0m和25.5m,故夹直线长度不宜短于48.0m~76.5m。
3)车辆振动不致影响旅客舒适
列车通过夹直线时,要跨过夹直线前后的缓直点和直缓点。车轮在缓直点和直缓点处与钢轨冲击引起转向架弹簧的横向振动。为避免这两次振动的叠加,以保证旅客的舒适,夹直线应有足够的长度,保证旅客列车以最大行车速度通过夹直线的时间t不小于转向架弹簧振动消失的时间tz。如果进一步考虑旅客列车后转向架后轴在后方缓直点产生的振动,不与前转向架前轴在前方直缓点产生的振动叠加,则夹直线长度Lj中尚需减去客车全轴距Lz再计算时间。
通过计算确定的不同路段速度的夹直线最小长度如表2-1所示。

表2-1  夹直线及圆曲线最小长度
铁路类型 客运专线 客货共线铁路
设计速度(km/h) 350 300 200<v≤250 200 200 160 140 120 100 80
工程条件 一般 280 240 200 160 140 130 110 80 60 50
 困难 210 180 150 120 100 80 70 50 40 30
本设计中设计最大速度Vmax=120km/h,取困难情况下所以夹直线最小长度为50m。
夹直线长度的保证
线路平面设计时,在设置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后,应检查夹直线长度是否满足相应的最小长度要求,即应保证
LJ≥LJmin      (m)                
纸上定线时,有时仅绘出圆曲线而不绘出缓和曲线。此时相邻两圆曲线端点间夹直线长度Lj应满足下列条件

LJ≥L01/2+LJmin+L02/2      (m)                
式中  LJmin ——夹直线最小长度(m)本设计中取50m,当曲线超高顺坡延伸至直线范围内时,此长度应为直线上左端超高顺坡终点与右侧超高顺坡起点的长度;
       l01,l02 ——相邻两圆曲线所选配的缓和曲线长度(m),本设计中取150m   
夹直线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应修改线路平面设计。如减小曲线半径或选用较短的缓和曲线长度,或改移夹直线位置,以延长两端点间的直线长度和减小曲线偏角,当同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够时,可采用一个较长的单曲线代替两个同向曲线。
2.6.4 设计线路的直线段位置确定
设计线路平面时,相邻两直线的位置不同,其间曲线位置也相应改变。因此,在选定直线位置是,要根据地形条件使直线与曲线相互协调,使线路的位置最为合理。本设计线路共设置了四个直线段,分别为里程k0+000.000至k1+230.000段、k2+233.500至k2+962.172段两长直线段和k1+402.732至k1+455.974段、k2+084.714至k2+234.216段夹直线段,各技术条件都符合要求。其中里程k0+000.000至k1+230.000段中站场线k0+000.000至k0+525.000段采用平直线。
本设计线路k1+402.732至k1+455.974段、k2+084.714至k2+234.216段两夹直线长度分别为53.242m和149.502m。由上表可知设计速度为120km/h的路段夹直线最小长度一般情况下为80m,困难条件下为50m,因此设计满足要求。同向圆曲线之间的夹直线长度设计形式和反向圆曲线之间的夹直线设计形式。


2.7曲线设计
2.7.1  最小曲线半径
本次设计取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
2.7.2  曲线半径取值原则
为了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曲线半径一般应取50m和100m的整倍数,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双线铁路两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同心圆。双线同心圆的曲线半径可为零数。
2.7.3  曲线半径选用原则
1)因地制宜由大到小的合理选用
曲线半径的选用,应在满足最小、最大曲线半径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合理选用。选用的曲线半径,既能满足行车速度和设置建筑物的技术要求,又能适应地形、地质、地物等条件以减少路基、挡墙、桥隧工程量,少占农田,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2)结合线路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
坡道平缓地段与凹形纵断面底坡地段,行车速度较高,应选配不限制行车速度的较大半径。在长大坡道地段、凸形纵断面的坡顶地段和双方向均需停车的大站两端引线地段,行车速度较低,若地形困难,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引起较大工程时,可选用较小曲线半径
3)慎用最小曲线半径
为避免过度强调经济性、节约投资,无限地使用最小曲线半径,导致降低旅客舒适度、恶化运营条件,增加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曲线半径的选用应遵循“慎用最小曲线半径”的原则。
设计图中有三处曲线,基于定线与地形条件并遵循以上内容,两处曲线半径均定为800m。
2.7.4 线间距设定
线间距设定:本设计线路为双线铁路  铁路等级Ⅱ  电力机车牵引  轨道类型:次重车。铁路并行修建第二线第三线时,区间相邻两线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线间距离。线间距根据限界拟定,曲线地段线距需考虑加宽。限界分为机车车辆限界、直线建筑接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桥梁建筑限界。一、区间直线地段的线间距:其中第一、二线的线间距离设定参照国内外经验数据如表,本设计线选定为4.0m。二、第二、三线的线间距离:本新建客货共线铁路第二、三线区间正线的最小线间距要求,即不应小于5.3m,因此本设计线选定为5.3 m。三、区间曲线地段线间距需加宽。加宽原因:其一,车辆在曲线上时,车辆中部向曲线内侧凸出,而两端向外侧凸出,由此造成车体倾斜;其二,外轨在曲线地段设超高值的原因造成车体倾斜。加宽值计算方法如下:
1)两端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计算:
     
(1) 当外侧曲线的实设超高hw 等于或小于内侧曲线实设超高hN 时,曲线线距加宽值W为:

            


  (2)当外侧曲线的实设超高hw大于内侧曲线实设超高hN时,曲线线距加宽值W为:
           
                    

加宽方法:
新建双线并行地段曲线两端线距为4m时,内外侧两曲线按同心圆设计,曲线线距加宽应采用加长内侧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来解决。如图,外侧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取规定长度 ,其内移距离为:

          
若线间距离加宽值为Δ,内侧曲线加设缓和曲线后的内移距离应为:
          
内侧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并取整为10md的倍数。
          
曲曲线毗连地段,如果夹直线长度较短,或者曲线转角过大,不能过多的加长内侧线的缓和曲线长度时,内外线可采用相同的缓和曲线长度,而加宽曲线两端夹直线段的线间距,使其满足曲线加宽要求。


1.定线类型
地形条件、特别是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的大小,对线路位置和定线方法影响很大。定线时应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缓坡地段定线
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坡度地段称为缓坡地段。缓坡地段线路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这时主要矛盾在平面一方。只要注意避绕平面障碍,按短直方向定线,即可得到合理的线路位置。
(2)紧坡地段定线
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的地段为紧坡地段。紧坡地段线路不仅受平面障碍的影响和限制,更主要的是受到高程障碍的控制,这时主要矛盾在纵断面一方。选线时要根据地形变化情况,选择地面平均自然坡度与最大坡度基本吻合的地面定线,有意识地将线路展长,使其能达到预定的高程。

2.5定线方法
1.导向线定线法:
在紧坡地段,线路的概略位置与局部走向,可借助于导向线来拟定。导向线就是即用足最大坡度又在导向线与等高线交点处填挖为零的一条折线。因此,它既是用足最大坡度而又是适合地形、填挖最小的线路概略平面。
导向线是利用两脚规在最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定出来的,根据步骤定线如下:
a.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距Δh(m),计算出线路上升Δh需要引线的距离——定线步距 (km),即:
 =
式中   ——定线坡度,直线段为最大限制纵坡12‰,曲线段为坡度折减后的限制坡度。
地形图中等高距Δh=1m,可计算出定线步距 =0.417km,在地形图上对应1.67cm。
b.在线路起终点前后留出到发线长度。到发线是用于接发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的线路。到发线有效长度是指能满足该区段旅客列车最大编组辆数的长度。一般车站为650米到1000米左右。根据要求,到发线长度为850m,起始点前后各留一半即可,实际留出到发线长度1000m,前后各留500m,作为导向线起点。
c.按地形图比例尺,取两脚规开度 =1.67cm,将两脚规的一只脚,定在导向线起点即线路起点后500m处,再用另一只脚截取相邻的等高线,以此类推的前进,注意每次脚规要交与相邻的等高线,不能跨域等高线,一直连向终点。然后把各点依次相连形成若干折线,即为导向线。在同一起终点间可能会有多条导向线,根据线路方向和长度选择顺应线路方向且长度合理的导向线。
根据要求要设计两条线路进行比较,则在线路刚离开导向线起点后就把折线分成两个方向,在到发线起点处于相邻35m等高线共有三个交点,最北端的交点形成的线路线形不好,一出站就要经历较大转角且圆曲线半径较小,离航空线较远,故舍弃此方案,选择南端两条线路。
2.导向线定线要注意:
a.导向线应尽量避绕不良地段,并使导向线趋向前方的控制点。
b.如果两脚规开度 小于等高线平距,表示定线坡度大于局部地面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控制,即可根据线路短直方向引线;遇到等高线平距小于的地段,再继续绘制下一地段的导向线。
c.线路跨越沟谷。需要设置桥涵,故导向线不必降至沟底,可直接向对岸引线。线路穿过山咀,要开挖路堑或设置隧道,导向线也不必升至山脊,可直接跳过山咀。跨越河谷或者山咀时,应根据引线距离是的几倍,及表示线路要下降或上升几个Δh,以便决定在山谷或者山咀的那条等高线开始绘制导向线。

3.线路整合
导向线是一条折线,仅能表示线路的概略走向。为了定出线路平面,需要以导向线为基础,借助于铁路曲线和三角板,在符合线路规范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圆顺、顺直地绘出线路平面图。对走向大致一致的各导向线之间连成一条直线,相邻直线之间会有一定的转角,就需要设置圆曲线。根据要求最小圆曲线半径700m,困难地区为550m。用事先准备好的圆曲线半径板在地形图上量取合适的半径,将直线间加设合适的圆曲线,使线路顺畅、平滑,如附图1线路平面图所示。
4.线路改善
对初步定出来的线路平面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修改原定线路某些地段,可以减少工程数量和运营条件。对于平面图的修改,一般是从分析研究着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然后做局部修改。小的改动是凭经验判断,较大的改动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设计上,平、纵、横断面三者是相互制约的。改动平面,要检查横、纵断面所引起的变化。在方法上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为了减少填挖方量而修改线路平面,有以下三种典型情况:
(1)线路平面为直线时,如果全部是高路堤,则线路在平面图上平行地向地形较高的方向移动;如果全部是深路堑,则线路向地面线更靠近与设计线。
(2)线路为直线段,而施工标高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改善时填挖较小的一端线路平面位置不动,移动较大的一端,使地面线更接近于设计线。
(3)线路填挖方高度是两端逐渐向中间增加的,若线路为直线段则可将直线改为折线,在中间加设曲线,以减少填挖高度;若线路为曲线段则可增大或减少曲线半径以适应地形。
修改完的线路平面图见附图1所示,对线路的各项要素进行统计,圆曲线详细情况见表2-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铁路选线设计
http://m.civilcn.com/luqiao/lqlw/133012990516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