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浅谈半刚性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论文导读:在通常条件下水破坏是沥青路面破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消灭半刚性路面早期水破坏这一质量通病,需要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任何一个环节松懈都可能给路面的质量留下隐患。

关键词:半刚性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在通常条件下水破坏是沥青路面破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破坏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地表水通过沥青面层空隙或缝隙,或者由中央分隔带等各种途径进入到路面结构内,若不能及时予以排除,就会浸湿各结构层材料甚至路基上,使其强度下降,变形增加,承载力降低,使用寿命缩短。更为严重是,进入路面结构层之间的空隙水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会成为高动力的水流,冲刷层面材料并产生唧浆现象,使沥青面层出现剥落、松散等病害,从而使整个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迅速下降并破坏。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路表大气降水向沥青路面内浸渗,及时排除有可能渗入的水分,已成为高等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共同的至关重要的课题。

  1水破坏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因、外因

  1.1表面层产生坑洞

  由于表面层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以及由于密实式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不够和不均匀性大,使局部小面积的实际空气率较大,降水过程中,雨水下渗的速度变慢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的空隙中。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每次产生的动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出来并导致路面破坏。

  1.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形变

  当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气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而底面层为空气率较小的密实沥青混凝土时,降水过程中,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当表面层是半开级配、中面层为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时,降水过程中,自由水透入表面层后有较长时间从中面层的薄弱处透入中面层,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大量快速行车使此两层内沥青混凝土中部分碎石上的沥青剥落,导致表面产生网裂、形变(下陷)和向外侧推挤,或产生坑洞。

  1.3唧浆、网裂、坑洞

  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高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灰浆又被行车压唧到路表面,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可能立即产生坑洞。数量小的情况下,可使路面网裂或变形。科技论文。

  1.4车辙

  自由水侵入沥青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黏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粒碎石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混凝土的强度逐渐损失,直至完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不但产生压缩变形,更严重的是产生剪切形变,轮下松散的沥青混凝土向两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向两侧鼓起,形成严重辙槽。

  总之,产生水破坏的内因一是Ⅱ型沥青混凝土的空气率较大;二是施工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太小,以及规范测定试件体积的方法有严重缺陷,使沥青混凝土(含Ⅰ型)现场实际空隙率过大;三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大,使现场局部空隙率更大;四是沥青与碎石的黏结力不足;五是我国路面设计方法习惯上不考虑路面结构排水和不设置有效防水层。沥青路面产生水破换的外因是降水量、交通量和交通组成,以及行车速度,通常降水量大的多雨潮湿地区,水破坏现象较降水量小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严重;交通量大和载重车辆多的高速公路较交通量小和载重车辆少的高速公路更严重。

  2减少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措施

  2.1沥青面层的各层都用空隙率不大于4%的密实沥青混凝土。

  不管沥青面层是一层、二层还是三层,各层都应该采用密实式沥青混凝土,但专门设计的排水层不包括在内。抗滑表层也应该是空隙率不大于4%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用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来显著减少表面水透入面层结构。

  在具体选择矿料级配时,除考虑不透水性外,还要考虑混合料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对表面层混合料则还要考虑抗滑性和增强抗裂缝能力。

  2.2提高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要求

  一旦水进入沥青混合料中,在快速重载车辆作用下容易产生沥青剥落现象。为减轻沥青剥落现象,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需增强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笔者建议:对于用做中面层和底面层的沥青混凝土,要求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不小于4级;对于用做表面层的沥青混凝土,要求沥青与矿料的黏结力不小于5级。

  2.3提高压实标准,增加现场空气率指标

  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对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技论文。配合比设计时空隙率为4%的同一种沥青混凝土,在不同压实度下的现场空隙率有明显差别。在压实度为96%时,现场空气率将接近8%,在压实度为98%时,现场空气率将接近6%,前者的渗透系数将明显大于后者。为了尽可能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不透水性,笔者建议,表面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8%,中面层和底面层不小于97%;现场空隙率标准为表面层不大于6%,中面层或底面层不大于7%

  2.4路面结构中设排水层或防水层

  试验证明,一旦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后,最好的办法是在面层底部设置多孔隙沥青混合料排水层,使水尽快排出路外,排水层宜直接铺到边坡面,必要时在处于土路肩内的排水层顶面用土工布保护,防止土颗粒渗入排水层内部。

  防水层的目的:防止进入沥青表面的水继续下渗到面层的下层及到达并滞留在基层顶面,避免其导致冲刷、唧浆和路面坑洞等水破坏。

  建议将防水层设在表面层下面,可防止水渗入下层造成水破坏,也可防止表面层不均匀性大时,水往下渗透或动力水被压穿透表面层到下部面层中。由于此层既起防水作用,又使表面层与中面层牢固黏结在一起,所以起名为黏结防水层,几年来,黏结防水层在多条高速公路上应用,既有用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也有用废轮胎粉改性沥青。同时在基层顶面用热喷重交沥青和单一尺寸碎石做黏结层。

  2.5合理设置中央分隔带和路肩的防、排水设施

  在中央分隔带或路肩范围内铺设不透水或低透水性的防渗层,以达到防水阻渗、保护路面结构的目的。防渗层的设置,应与中央分隔带或路肩排水结合起来,统一考虑。防渗层可以采用表层铺面型式,也可采用下卧埋置的下封式或侧封式,还可采用它们的组合型式。防渗层可选用沥青处治混合料或土工合成材料,水泥混凝土,浆砌混凝土预制块或石材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设置的防渗层或镶边路缘石与沥青路面边缘相接时,接缝应填充密实,衔接紧密,以防雨水侵渗进入路面结构内部。

    路表水通过路面横破向下侧的中央分隔带或路肩排流,再由中央分隔带或路肩排水设施予以排除。

  担负路表水排泄任务的中央分隔带或路肩,应为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留出向外渗排的通路,避免水分被长时间积滞在路面结构内部无法排出而造成破坏。中央分隔带或路肩内的这种渗排通路上的填料,应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细粒含量少的粗粒土,沥青或水泥处治开级配粗集料等。路面边缘外设有路缘石时,为防止路缘石阻水,宜考虑采用多孔隙的沥青或水泥处治开级配碎石材料做路缘石。一般情况下,针对沥青面层和基层范围内的渗入水,考虑设置向外渗排的通路。设有下封层时,可只针对下封层以上范围内的渗入水。

  2.6及时修复沥青路面局部破损,有效处治各种病害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麻面、松散、坑槽、泛油、油包、拥抱、脱皮、啃边等破损病害。若不及时有效地处治修复,将导致病害加重迅速扩散,并引发路面渗水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沥青路面破坏。科技论文。

  针对路面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破损病害,应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病害形成的原因与后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处治修复,以保持路面的完好状态。

  3结语

  综上所述,半刚性沥青路面早期水破坏,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联系紧密。因此,要消灭半刚性路面早期水破坏这一质量通病,需要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任何一个环节松懈都可能给路面的质量留下隐患。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5月.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半刚性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http://m.civilcn.com/luqiao/lqlw/149242022929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