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控制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温度变化引起裂缝。
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缓慢,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较外部高,有时温差可达50℃~70℃,这将使内部混凝土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而外部混凝土随气温降低冷却收缩,尤其是受到气温、湿度及风等突变影响收缩更大。此时,内部混凝土膨胀与外部收缩相互制约,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将产生裂缝。
工程中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比较普遍。例如在笔者监理的南大线工程中,在KO+270~KO+370第二幅路面浇捣过程中,因施工单位割缝不够及时,加之当晚气温骤降,现场量测的路面昼夜温差达到32℃,结果在KO+320左右处产生了一条横向不规则贯穿裂缝。
2、混凝土干缩导致裂缝
干缩是指混凝土凝结以后出现体积减缩的现象,这种收缩是长期持久的,这主要是由于置于未饱和空气中的混凝土因水分的散失引起的,而混凝土干燥时的体积变化并不等于散失出去水的体积。混凝土在干燥的空气中硬化,由于水分的逐渐蒸发,体积逐渐干缩,而这种干缩往往是表面较大,内部较小,所以常在表面产生许多微细的裂缝。
影响混凝土干燥收缩的主要因素有集料和湿差。集料的影响大小取决于集料在混凝土中的含量,如果当混凝土的强度一定,和易性低的拌合物含有的集料比和易性高的多一些时,和易性低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就小,除了混凝土内部集料影响外,混凝土本身在湿差作用下也产生收缩。这时由于混凝土水份的逸失发生在表面层上,与混凝土内部的湿度形成湿差,当干燥以不对称方式发生时,则可能引起翘曲,而使混凝土路面板断裂,出现裂缝。
3、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泥自身水化引起收缩裂缝。
它是一种化学反应收缩,水化生成物体积变小,形成相对收缩,引起裂缝的产生,但这种收缩随混凝土龄期增长而增加,40d后渐趋稳定,它的影响相对较小。
4、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
1)面层施工工艺不当
(1)搅拌不足或过分,振捣不密实,形成的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易导致早期开裂、断板。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分层,粗颗粒沉入底层,细颗粒及水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表面收缩裂缝增加。
(2)混凝土浇筑间断。因停电、机械故障、运输不畅、气候突变、停料等原因使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断,再浇筑时未按施工缝处理。新旧混凝土由于结合不良和收缩不一致形成一条不规则的接缝。
(3)养生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尤其是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不利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太快,从而形成干缩裂缝。
(4)切缝不及时。由于机具故障或操作人员切缝时间掌握不准确或切缝深度不足,造成混凝土内应力集中,在混凝土板的薄弱处形成不规则的贯穿裂缝。
(5)传力杆安装不当。上下翘曲,则在混凝土伸缩和传力过程中混凝土就会被破坏,形成裂缝损坏。
2)基层施工原因
(1)基层标高失控,造成路面厚度不致,过薄或厚薄交界处将成为薄弱断面,在混凝土收缩时,难以承受拉应力而开裂。
(2)基层不平整会大大增加其与混凝土界面的摩阻力,易在较薄弱路面开裂。
(3)基层干燥,这会吸收混凝土伴合物中的水分,使底部混凝土失水,强度降低,导致开裂。
(4)而在一些容易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如填挖相交断面处,新老路基交接处,软弱地基,桥涵附近压实机械难以施工部位等,也会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
工程中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裂缝,不仅破坏了混凝土板的整体性,降低了强度,而且难以恢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因此,预防控制早期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十分必要。
二、预防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措施。
尽管混凝土早期易产生裂缝,但只要在设计、施工、监理、选材等每一个环节加以预防,实际施工中加以严格控制,是可以解决的。
1、严格控制缩缝间距,设计采用合适的缩缝构造形式。
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混凝土的线收缩为1.5×10-4~2×10-4,很明显,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随着板长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尽可能采用短板,其长度以4m~5m为宜,其缩缝一般采用锯切槽口的假缝形式,槽口宽度3mm~5mm,槽口深度1/4~1/5板厚即可。
2、正确选配混凝土组成材料
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用量等都对早期裂缝有直接影响,因此正确选配混凝土组成材料对防止早期裂缝十分重要。
(1)合理选用水化热低、干缩性小的水泥,可防止早期裂缝。施工中,不得使用高温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而道路硅酸盐水泥的特点是强度高、收缩性小。冬季不宜使用矿渣水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建议把住两个关口:①采购关,采购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水泥技术性能,对照标准检查每批货的出厂质量化验单,不符合要求不发货;②把住检验关,水泥进入工地要分批进行抽查检验,不符合规定不得适用。
(2)材料级配,水灰比、用水量对防止早期裂缝起重要作用。首先要严格按设计施工配合比施工。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通过试验,拟设计配合比,试拌调整配合比后,还应根据现场浇筑条件、集料供应情况(干湿程度)、摊铺机具和气候条件随时进行调整,按调整好后配合比施工;其次是尽可能减少单位用水量和单位水泥用量,这可以通过掺入优质减水剂和加气剂以及良好的级配集料来实现;此外尽可能采用碎石和粗砂及自来水,使用杂质含量低的集料。
3、注意控制施工温度
混凝土浇筑温度一般应低于30℃为宜,夏季施工时不超过35℃,并采用人工降温措施,一般选在早晚施工效果较好,注意保持基层顶面在浇筑前充分湿润;对干燥的骨料充分洒水,或在砂石料堆场搭棚遮阳,降低温度或采用冰水进行搅拌。在施工中还要经常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如遇温度急骤变化和大风突然来临应提前养生,高温修整抹面后应早覆盖,避免日照,保持表面湿度,减少表面蒸发。
4、采用必要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1)基层施工必须按照规范施工,严格控制质量。
首先应严格控制好基层标高以及平整度。对于路基,其压实质量要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和弯沉值,并充分考虑地下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做好完善的排水设施;对于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对其不要求有很高的强度,但要求基层强度要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这要求基层尽可能采用水泥稳定基层,并严格控制细料,以加强基层的水稳性。同时建立验槽制度,确保基层厚度均匀一致,保证强度均匀,而基层拌料则要确保拌和均匀,配料准确,最后还要保证基层的压实度。
(2)设置压缝最好每隔4~5m(一块板长)设置一道,其方法是先将“▽”型刀口的铁制压板用振动梁压入,随后提出用备好的木制三夹板嵌入,并在两侧模板上做上嵌条的记号,然后进行表面修整,收光抹平,待初凝硬化后,可用切缝机沿记号锯开。这种方法其优点是引导混凝土早期裂缝沿木制夹板裂开,便于切割、节约经费,可保证槽口边缘无损伤。
(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用人工摊铺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抛掷或耙耧,应该用锹反扣,从而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同时还应注意要均匀摊铺,不要使工作面参差不齐,影响振捣。振捣是使混凝土密实的重要手段,必须均匀有序的进行,不能杂乱无章地随意振捣,出现过振或漏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振捣应先从靠边角的地方用插入式振捣器有顺序的插捣,靠近模板,尤其要注意充分插捣密实,然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地全面振捣,最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
(4)掺入缓凝剂,如柠檬酸等。它可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放热时间,避免热量过于集中释放,造成体积膨胀明显,产生较大的应力作用,从而达到减少裂缝的目的。
当然,在实际中每个工程都各有特点,各不相同,工程类型不同,所在的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千差万别,还有原材料供应质量的地区差别,施工季节,气候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一定要灵活地掌握,加以区别,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技术上施工中加强防范措施,对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问题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