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桥梁工程
  3. 内容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1p

  • 资料大小:4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6-30 12:04
  • 发布作者:哈哈丸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有桥梁二座,分别为0+640桥和北干渠桥(1+354)。0+640桥为单跨16m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桥,桥面斜度(锐角)30°,桥面总宽为50m,39块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北干渠桥为单跨8.58 m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桥面斜度(锐角)30°桥面全宽为50米,50块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桥梁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桥台布置D40型伸缩缝。 2.2、施工准备工作 2.2.1技术准备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人员认真查看复核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图纸及工程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组织编写专项实施性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批后下发作业组,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使本方案作为工作的依据,指导工程施工。做好前期的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经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测量成果必须准确,并经过复测检查,报审,确保万无一失。 2.2.2现场准备工作 正式开工前首先做好场地准备,包括钢筋、模板的制作场,工地接通水电,搭设临时工棚,进行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建立施工控制网 2.2.3人员组织 首先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使其充分掌握具体施工工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组织以项目总工为主体的技术培训会,使操作工人对桥图纸熟悉,做到心中有数,使工人充分了解施工工艺,做到施工中忙而不乱,保证现场施工在受控、有序进行。 2.2.4材料组织 根据现场施工组织情况,在施工前将所需材料提前运送至现场,所有进场材料均应经过试验室检验,并满足招投标文件及图纸对原材料各项指标的要求。 2.2.5机械设备 采取购买商品混凝土的方式以保证施工质量。为防止临时停电,施工现场配备1台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2.3、施工方案 2.3.1围堰 本桥采用半幅施工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水源,我部制定在拆除老桥后便用挖基坑的土在新桥沟底中间填筑筑土围堰,在开挖基坑一侧基础时使干渠的水在另一侧流到便桥排除。围堰需分层填筑压实,上面宽度不低于1M,两边放自然坡度。高度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3.2、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2.3.2.1 定位放样 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定出放坡率,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一般每边加宽0.5m~0.8m。 2.3.2.2 基坑开挖 明挖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必要时在中间位置设置2.5M平台,减少斜坡的侧压力。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所挖的土方除筑土围堰利用外,全部清理出场,严禁堆在旁边,防止塌壁。 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基坑开挖至距基底设计标高1M时,按照设计地质资料核实基底地质岩性,如基底岩性与设计不符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提出处理意见。在处理方法确定后再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因直接挖至设计标高后,因地质情况不符,等待处理意见过程中长时间晾槽而导致施工因素造成的水浸或地质风化。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批准后,迅速进行基础圬工施工,避免晾槽。开挖好的基坑两头要做安全警示标志,四周及便桥用钢管护栏,确保施工安全。 2.3.2.3 基坑支护和排水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2.3.2.4 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基底是否有隐蔽性溶洞、暗河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 2.3.3 模板加工及安装 按照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基础模板采用全新大块组合钢模板施工,以增强整体刚度,减少接缝数量,并可节省连接、支撑等配件的使用量。根据基础几何尺寸进行拼装,因本桥设计有两道沉降缝,所以,我部采用三次混凝土浇筑,首先浇筑两侧,待混凝土符合拆模条件后在支中间模板,采用钢管脚手架及对拉螺栓等连接构件进行加固。模板结构及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及模板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3.4 混凝土浇筑 2.3.4.1 基坑开挖后,及时浇注混凝土,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浇注混凝土前,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cm碎石层。基础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输送至基底,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振捣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 混凝土浇筑完后,经养护、拆模、如质量上没有问题,及时回填。 2.3.4.2片石混凝土浇注施工措施: 毛石混凝土施工中,参入的毛石一般为体积的 25%左右,毛石的规格控制在200以下;具体操作先放浆再放入毛石、保证浆体充分包裹住,毛石在结构体空间中应保证其布置均匀。 片石混凝土砌体是在混凝土中分层掺入片石.对所用片石材料要求:无裂纹、无风化、夹层、水锈,且未被烧过的,其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或者砼的强度。石块的最大尺寸不超过填放处结构最小尺寸的1/4,石块的最小尺寸不得小于15cm.所用的片石均冲洗干净,不得留有其它杂物. 施工中应注意:   1、 片石埋放均匀,不得倾倒成堆。   2、片石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空隙不小于10cm.   3、片石的最外边距模板距离不得小于15cm。   4、埋放石块的数量不超过砼结构体积的25%。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分段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5cm左右;做到插入点均匀,快插慢拔,直至混凝土表面平坦且不再有气泡排出为止;做到不碰撞模板。 混凝土浇筑前,安排专人值班,防止漏浆、跑模、漏振、过振等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2.3.4.3 基坑回填 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后,按设计进行片石砌筑和人工分层夯实回填土施工。回填土质及密实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1p
http://m.civilcn.com/luqiao/qlgc/140410109667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