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桥梁工程
  3. 内容

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3p

  • 资料大小:3.06 M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2-17 16:22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特大桥位于锁龙寺至蒙自高速公路1合同南盘江段,为跨越南盘江而设,是1合同段重点工程,也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起讫桩号K128+391~K129+248,桥跨布置为:30m预应力T梁+(108+180+108)m矮塔斜拉桥+14×30m预应力T梁,全桥总长857m(含桥台)。 主桥平面位于直线上,锁龙寺岸引桥平面位于左转缓和曲线上,平曲线半径为861m,全超高5%,其中缓和曲线长190m,ZH点:K127+954.01,HY点:K128+144.01,YH点:K128+213.69,HZ点:K128+403.69,交点桩号:K128+180.07,转角-17°16'49"。蒙自岸引桥位于右转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平曲线半径为700m,全超高6%,其中缓和曲线长215m,ZH点:K128+866.04,HY点:K129+081.04,YH点:K129+353.09,HZ点:K129+568.09,交点桩号:K129+228.30,转角39°51'56"。 主桥和锁龙寺岸引桥立面均位于-1.5%的纵坡上。蒙自岸部分引桥位于竖曲线上,变坡点里程:K129+100,纵坡由-1.5%变为-4%,变坡点交点高程:1122.53m;R=14500m,T=181.25m,E=1.13m。 二、桥跨及结构设计 2.1 桥跨布置 南盘江特大桥由(108+180+108)m双塔三跨矮塔斜拉桥和15跨30m预应力T梁引桥组成,全桥共布置19个墩台(0#~18#墩)。主孔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根部梁高5.8米,跨中梁高3米;锁龙寺侧引桥(0#~1#墩)布置为1孔30m简支T梁;蒙自侧引桥(4#~18#墩)采用(4×30)+(4×30)+(3×30)+(3×30)=420m共计四联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桥。 见第159页图2.1《总体布置图(一)》。 2.2 大桥上部结构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采用墩塔梁固结体系的预应力混凝土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主跨180m,边跨108m,边跨各设置1个过渡墩。 ⑴主桥部分 主桥为单箱三室斜腹板变截面箱梁,根部梁高为5.8m,端部等截面梁高为3m,梁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0#块长12m,梁高变化段每侧84m,边跨等梁高段每侧18.76m,中跨等梁高段2m,为跨中合拢段。见第162页图2.2-1《0号块一般构造图》。 箱梁顶宽27.3m,底宽15.928~17.327m。悬臂板长4.5m,顶板厚28cm,底板厚度由跨中32cm逐渐加大至根部110cm,0#块内底板厚140cm。 外侧腹板为斜腹板,厚度在塔墩两侧各5~54m段为80cm,54~57.5m为腹板变厚过渡段,57.5~89m为60cm,0#块段内为100cm。内侧腹板为直腹板,厚度在塔墩两侧各5~54m段为60cm,54~57.5m为腹板变厚过渡段,57.5m~跨中段为40cm,0#块段中室为实心段。见第165页图2.2-2《箱梁梁段划分(三)-标准梁段断面》。 悬臂施工每节段长度为3.5或3m,最大节段重量为约391.3t,在张拉斜拉索的梁段内设置有横隔板,间距7m,横隔板厚40cm。见第163页图2.2-3《箱梁梁段划分(一)-边跨》、第164页图2.2-4《箱梁梁段划分(二)-中跨》。 主梁采用预应力结构,设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横向预应力和横隔板内预应力采用钢绞线,分别布置在主梁及横隔板内,竖向预应力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布置在腹板内。见第166页图2.2-5《主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图(一)-边跨》、第167页图2.2-6《主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图(二)-中跨》、第168页图2.2-7《横竖向预应力布置图(五)-竖向》、第169页图2.2-8《横竖向预应力布置图(六)-横向》、第170页图2.2-9《横隔板预应力布置图(一)》、第171页图2.2-10《横隔板预应力布置图(二)》。 ⑵引桥部分 锁龙寺侧引孔为30m预应力简支T梁;蒙自侧为4联先简支后结构连续30m预应力T梁。预制T形梁采用捆绑吊装,吊点预留孔位置距离预制梁端1m。 2.3 主塔 主塔采用矩形实心断面,从底部到顶部为等截面,平面尺寸为5.5m×2.6m,桥面以上塔高29m,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并与箱梁固结。塔身上部设有鞍座,以便拉索通过,每根斜拉索对应一个分丝管,斜拉索横桥向呈两排布置,分丝管亦设两排,分丝管横桥向间距1m。分丝管设计参考OVM AT-55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及其配套锚固张拉系统设计,分丝管与桥塔相接处设抗滑锚头,以防止斜拉索钢绞线发生相对于分丝管的滑动。见第172页图2.3《桥塔一般构造图(一)》。 在施工第一根斜拉索张拉之前,必须保证主塔结构全部施工完毕,且主塔最迟完工部分混凝土养护龄期不少于28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塔顶设置了避雷装置,由相关资质单位进行专门设计。 2.4 斜拉索 斜拉索为单索面、双排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全桥共采用4×9对斜拉索。斜拉索梁上纵向间距7m,双排横向布置间距为1m,塔上竖向间距1.2m(理论值:为斜拉索与塔中心交点的竖向间距)。斜拉索在塔顶连续通过分丝管,两侧对称锚于梁体。斜拉索参考OVM AT250-55钢绞线斜拉索体系及其配套锚固张拉系统设计。见第175页图2.4-1《斜拉索与主梁连接构造图(一)》。 斜拉索在塔上的锚固方式采用钢绞线斜拉索在塔上通过集束钢管贯通(索鞍)锚固方式。主要构造是采用焊接集束分丝钢管(整体埋置在塔柱混凝土中),将每束钢绞线与分丝钢管一一对应穿过索塔。钢绞线与分丝钢管接触部分的防护PE无须剥离,只将索鞍端口套筒内的钢绞线PE剥离并灌注环氧砂浆抗阻块,以阻止钢绞线在不平衡索力作用下的滑移趋势。斜拉索在主梁上张拉锚固,其中在塔上索鞍端部设置抗滑移锚块,抗滑锚固装置的锁定宜尽可能放在成桥阶段完成,但考虑到施工阶段斜拉索的不平衡拉力,具体锁定阶段应根据塔上分丝管处斜拉索抗滑性能试验和施工监控计算结果来确定,以避免斜拉索因索力差在塔上索鞍内发生可能滑移。见第176页图2.4-2《塔上分丝管构造及塔端连接示意图(一)》。 2.5 塔墩及桥墩 主桥2#、3#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薄壁空心墩,桥墩横桥向宽均为15.928m,纵桥向墩顶宽9m,沿高度方向按80:1的倾率扩大桥墩截面,2#墩底纵桥向宽11.375m,3#墩底纵桥向宽11.3m。承台厚度为6m,采用25φ2.0m钻孔群桩基础。见第178页图2.5-1《2、3号塔墩一般构造图》。 1#、4#过渡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薄壁空心墩,平面尺寸为20.5m×3.0m,承台厚4m,采用10φ2.0m钻孔群桩基础。见第181页图2.5-2《1、4号交界墩一般构造图(一)》。 主桥桩基础均按摩擦桩设计。 引桥桥墩采用“Y”形墩,承台厚度为2.5m,采用4φ1.4m钻孔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见第161页图2.5-3《总体布置图(三)》。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3p
http://m.civilcn.com/luqiao/qlgc/141880455373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