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隧道位于襄樊市谷城县紫金镇观音坪村境内,隧道轴线方向约220°,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左线起止桩号为:ZK16+355~ZK17+345,全长990m;右线起止桩号为:YK16+348~YK17+325,全长977m,隧道进口为小净距,出口为分离式,属小净距中隧道。 2、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隧址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为附近河流水体、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及山体沟谷内的季节性流水等,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其自然排泄畅通,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但雨季地表面流冲刷边、仰坡,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宜做好截流、疏排措施。 (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处于斜坡地带,分布不稳定,总体厚度较小,受大气降水补给,贮水条件较差,易渗透流失,仅季节性有水,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受岩石完整性及裂隙开启程度制约,沿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向地势低凹处呈脉状、线状排泄,水量一般较贫乏。 在隧道洞口浅埋段,由于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且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较好,受降水影响在雨季开挖时可能存在滴水、渗水现象,施工中需做好排水措施,并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支护衬砌。 根据区域水文地址资料及附近工点的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隧道工程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低中山区,植被较发育。隧道轴线经过地段地面高程约160m~292m,相对切割深度约132m。隧道进出口斜坡较陡,表层第四系覆盖层。 (2)地质构造 ①断裂活动 隧址区无活动大断裂经过,区域构造稳定较好。 ②节理、裂隙 隧址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内,未见明显的不良地质构造现象。隧址区主要出露元古界武当群片岩,片理产状350° ∠40°,节理、裂隙较发育。 ③地震 本区属构造稳定区,根据国标,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地层岩性 隧址区发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及元古界武当群片岩。 ①第四系覆盖层 碎石土:黄褐色、深灰色,稍密-密实,大于2cm颗粒含量约为60%,粒径一般为2-3cm,下部逐渐增大,呈棱角状,少量粘性土充填。 ②基岩及其风化层 中风化片岩:灰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绢云母,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采取率约为70%~85%,RQD值为10%~35%。最大揭露厚度74.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