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师考试
  3. 内容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二)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

  2.论证、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确定城市功能布局及长远发展万问。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件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利旧区利用、改造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建计划,安排城市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三)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四)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是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美学艺术的综合。

  2.城市规划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地方性很强。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五)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调研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过调研,弄清城市发展的历史、地理、自然、文化的背景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决定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调查研究也是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

  1.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分:

  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的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2.一般地说,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括下列部分:

  (1)城市勘察资料。如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等;

  (2)城市测量资料。如城市平面、高程控制网、地下工程及管网图、各种比例及地形图;

  (3)气象资料;如温度、湿度等

  (4)水文资料;

  (5)城市历史资料;

  (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

  (7)城市人口资料;

  (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

  (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

  (10)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

  (11)交通运输资料;

  (12)各类仓库资料;

  (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的现状和规划资料;

  (14)建筑物现状资料;

  (15)工程设施资料;

  (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占迹、优秀近代建筑资料;

  (17)城市环境资料。

  (六)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步骤与阶段

  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工作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编制总体规划大纲。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步骤。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主要任务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主要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没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的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3)成果

  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

  (1)主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研究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是20年。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的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3)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9)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特色风貌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普通商品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4)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部地区。

  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格、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人防工程等。

  (5)文件及主要图纸

  1)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及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域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用地评定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纸比例: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1/5000—1/1000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为1/50000-1/100000。

  分区规划
  3.分区规划

  (1)主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2)主要内容

  1)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建设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3)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围,控制原则。

  4)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5)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3)文件及图纸

  1)分区规划的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图纸包括规划分区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4.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包括如下内容:

  1)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建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

  各级支路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及标高。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5)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细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

  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细则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图纸包括规划范围现状图、控制性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

  (2)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对医院、住宅、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4)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绿化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修建性详规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图纸包括规划范围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

  6.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严格分级审批制度,以保障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城市规划纲要要经过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7.新的理论概念

  20实际90年代,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提出了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概念,目前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尚有不同见解,但这些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视,加强城市规划中某一部分工作,即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中有关空间,体形和环境方面的规划。

  (七)解放后我国城市规划的成就与经验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全国在“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城市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和发展工业及改造棚户区。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以工业建设为重点,对全国重点城市进行了规划,其间共完成了150个城市的规划编

  制工作,新建城市39个,改扩建城市54个。

  (三)1958—1960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在“二五’计划前三年,广泛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因受“左”的思想影响,城市规划出现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追求高指标的盲目问题。

  (四)1961-1966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中央采取“调整、充实、巩固、提高”方针,压缩生产和基建。“三线”建设强调“靠山、分散、隐蔽”,忽视了城市在经济建设的作用。

  (五)1966—1976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城市规划机构被撤销,城市规划建设停滞,造成城市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六)1977—1980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和1980年两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恢复和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及规划法制建设问题。

  (七)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90%以上的设市城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制订和报批。城市规划工作转向区域规划和分区规划。1986年后,加强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统一开发、土地有偿使用、住宅商品化;乡镇工业促进了小城镇发展;14个开放城市的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适应了对外开放的要求。

  (八)1989年11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城市规划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了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的关系,为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证。这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市的标志。

  例: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哪两个阶段(B)。

  A.总体,分区;

  B.总体,详细;

  C.总体,控规;

  D.分区,详规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设计知识:城市规划的编制
http://m.civilcn.com/news/jzshi/135944790417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