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师考试
  3. 内容

2013年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考试要点五

  1.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砌体填充墙应与框架柱用钢筋拉结;宜采用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
  2.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计算跨度的1/8-1/12;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1/4高度;并不宜小于柱宽的1/2;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3.工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00;腹板厚度不宜小于80;当腹板开孔时,在孔洞周边宜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的封闭钢筋。
  4.钢结构、钢架、排架和网架中钢架的钢材用量最省。
  5.有抗震设防要求并对建筑装修要求较高的房屋和高层建筑,应优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6.当砌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宜与梁有拉结措施。
  7.抗震墙的厚度在一、二级时,≥160,且>层高的1/20;三、四级时,≥140,且>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时,≥200,且>层高的1/16;无端柱或无翼墙时>层高的1/12。
  8.多层石房总高度及层数
  细料石砌体 16(五) 13(四) 10(三)
  粗毛料石砌体 13(四) 10(三) 7(二)
  抗震墙间距(装配屋盖) 10(7) 7(4)
  9.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5。
  10.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4。
  11.对框架结构作抗震变形验算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建筑的装修标准有关。
  12.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的刚度要求。
  13.当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但长宽比超过规定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14.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2.5B;L≤30。
  15.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有抗震要求的高层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高度不宜小于400。
  16.有抗震要求时,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距离配置拉结钢筋。
  17.剪力墙结构中,一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米。
  18.剪力墙上开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不宜错洞布置,当二、三级抗震必须要错洞时,错洞间距不宜大于2米。
  19.高层建筑很少采用预应力平板楼板结构。
  20.屋面只有屋面板自重不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  21.偏心构件的抗弯能力;大偏心受压时随轴力增加而增加。
  22.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一般仅为抗压强度的1/10。
  23.Ⅱ、Ⅲ、Ⅳ级钢筋冷拉后可用作预应力钢筋。
  24.在地震区,用灰土作承重墙体的房屋,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多宜建二层,但总高度不要超过6M。
  25.震中是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26.8度设防时的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其平面长度和宽度之比不宜超过5。
  27.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连接构造要求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8.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超过15M时,6度(每+5M)、7度(4M)、8度(3M)、9度(2M),宜加宽20。
  29.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70%考虑;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50%考虑,且不宜小于70;两侧结构不同时,按较低结构考虑。
  30.刚性基础的选用范围是六层及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由墙承重的厂房。
  31.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不要求沉降观测。
  32.8度9度抗震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之承长度不应小于500,并与圈梁相连。
  33.预应力混凝土对钢筋的性能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塑性、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镦性能。
  34.目前单层厂房大多数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35.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析是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36.软弱地基上建房时,对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选用箱基、桩基、筏基。
  37.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的地段属抗震危险地段。
  38.砌体房屋、无软弱地基的一般单层空旷房屋、8层以下25M以下的一般框架房屋(厂房)可不进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39.考虑地震时建筑场地的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40.为了增加整体刚度,在软弱地基上的对于3层及以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其长高比宜小于或等于2.5。  41.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至40米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42.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应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作用。
  43.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44.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后浇带,应在高层部分主体结构完工,沉降基本稳定后灌缝。
  45.碎石土属不冻胀土。
  46.地基土天然含水率小且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2M时,均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
  47.碎石土、细砂土可不考虑冻胀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48.除淤泥和淤泥质土,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则埋深愈深地基的承载力愈大。
  49.一般多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降量对砂土,可认为最终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
  低压缩性土<0.1 50-80%;中压缩性土0.1-0.5 20-50%
  高压缩性土≥0.5 5-20%
  50.刚性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最大值为1:1.5;混凝土基础为1:1。
  51.在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的最小宽度时,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52.摩擦桩时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
  53.对一级建筑物,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3根。
  54.砂土的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与密实,它是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来划分的。
  55.由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属素填土;经过压实的素填土称压实填土。
  56.压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5%的土。
  57.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的填土属杂填土;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属冲填土。
  58.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
  59.生活垃圾较多的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60.换填垫层可用于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矿渣、灰土和粘土等。  61.除岩石地基外,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基础宽度、基础深度和地基土的重度有关。
  62.考虑地基变形时,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对框架、排架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63.高层建筑由倾斜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64.对山区地基的设计,应考虑溶岩、土洞的发育程度;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断层破碎带;建筑地基不均匀性
  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堆载和卸载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筑场区的影响
  65.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300-500厚,夯填度为褥垫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夯填度中砂粗砂0.85;土夹石0.7。
  66.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则偏心距e=M/N应满足e≤b/6。
  67.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长期荷载重心相重合;基础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需要;基础的底板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和防水要求确定。
  68.配了纵向钢筋的桩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69.桩的承载力与其截面的大小有关;桩有抗拔能力。
  70.摩擦型桩中心距≥3d,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1.5扩底直径;当扩底直径大于2米,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米。
  71.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72.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嵌岩灌注桩硬质岩体时≥0.5。
  73.灌注桩混凝土≥C20;预制桩混凝土≥C30;预应力桩≥C40。
  74.桩的主筋应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配筋率≥0.8%;静压预制≥0.6%;灌注桩≥0.2-0.65%。
  75.承台下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土层或液化层。
  76.桩径大于600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77.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
  78.主筋锚固于台不宜小于30d、35d(Ⅱ、Ⅲ)。
  79.大直径灌注桩当为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桩和柱直接连接。
  80.柱承台的宽度≥500,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150,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边缘的距离≥75。 

  81.承台的最小厚度为300;混凝土≥C20,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当有混凝土垫层时≥40。
  82.有抗震要求的单桩支承的独立柱,各承台均应两方向设置连系梁。
  83.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
  84.桩承台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250,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85.结构平面布置图常用的比例是1:50;1:100;1:200。
  86.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时,会向外(非挡土墙一侧)移动或转动的挡土墙,应采用主动土压力。
  87.利用压实填土作地基时,不得使用耕植土。
  88.粘性土的状态分为坚硬、可塑、软塑和流塑,它们是根据液性指数划分的。
  89.对一般基础设置深度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埋深。
  90.应考虑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91.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埋深应满足抗滑移的要求。
  92.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可增加基础宽度。
  93.埋置较浅的无筋扩展基础,其埋置深度一般小于3-4倍的基础宽度,且埋深不大于5米。
  94.扩展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等级≥C20;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阶梯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垫层混凝土≥C10。
  95.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φ10,@100-200;分布筋≥φ8,@300;钢筋保护层有垫层40;无垫层70。
  96.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高度不宜小于3M;箱形基础的外墙应沿建筑的四周布置;箱形基础的墙体水平截面积不宜小于基础面积的1/10。
  97.桩的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98.对于预制桩,应进行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强度验算。
  99.灌注桩配有纵向钢筋能承担弯矩。
  100.桩的承载力除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外,尚应验算桩身材料强度。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2013年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考试要点五
http://m.civilcn.com/news/jzshi/135977177417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