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工艺工法
  3. 内容

大坝趾板帷幕灌浆试验方案

  • 资料大小:136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8-22 16:49
  • 发布作者:雪姨你好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1.工程概况 小井沟水利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灌浆,包含趾板及溢洪道、导流泄洪洞、取水洞结合部位帷幕灌浆,趾板、溢洪道闸室、泄洪洞闸室、取水洞等部位基岩固结灌浆。 1.1地质概况 枢纽区位于越溪河中上游螺丝凼河段,一般河床高程340~345m,两岸山脊高程为420~520m,相对高差80~180m,属侵蚀构造低山地貌。坝址区为基本对称的“Ⅴ”形谷,地形坡度为25~40°为主,局部为陡崖。谷坡地形受岩性控制,较硬的厚层块状砂岩地段一般基岩裸露,为陡坡峭壁;而软弱岩石地段则为缓坡,覆盖崩坡积物。 越溪河呈S30~50°E流经坝址区,为横向谷,河床纵坡比降为3~4‰,河道较为平直。坝址谷底在轴线(下坝3剖面)下游为一深切河槽,长度350m、宽度25~40m、水深2~3m,覆盖冲洪积堆积物厚度一般10~16m,最厚24m,下伏基岩顶面状如船形,当地称之为“螺丝凼”。 枢纽区分布基岩为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为冲洪积层(Q4al+pl)、崩塌堆积层(Q4col)、崩坡积层(Q4col+dl)和坡残积层(Q4dl+el)。枢纽区物理地质现象表现为岩体的风化作用、岸坡岩体的卸荷与崩塌。强风化岩带厚左岸3~10m、右岸4~13m、河床0~3.5m;弱风化带厚度左岸3~12m、右岸4~14m、河床2~5m。 枢纽区第四系覆盖层分布零星,范围和厚度都不大,河床除螺丝凼外多基岩浅滩,因此坝址区覆盖层中的孔隙潜水工程意义不大。而须家河组砂岩、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泥岩相间分布,分别构成基岩裂隙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分为基岩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大坝趾板帷幕灌浆试验方案
http://m.civilcn.com/shuili/gygf/140869737369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