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上来,同时也意识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才能全面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本文就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各环节技术特点的分析来了解,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具体方式方法,探讨其管理方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0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水利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相关施工企业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后序施工得以顺利完成。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内容及特点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勘查,分析施工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及地质情况,并且根据勘查的分析结果设计绘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图。其次,对于特殊的施工区域(如山区、盆地等地区),在施工前要对区域内构成这一形态的地形地质环境进行勘测,对于具有高危险性的作业区域要在施工前做好安全措施,将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再次,在施工前要将区域内的杂物进行理清理,保证施工环境的清洁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最后,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时所需材料、设备较多,因此要对其进行有序的编排和存放,对于施工人员较密集的区域,在施工前要设置安全出口,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在施工场地内较为明显的区域要安放警示标语,防止施工中人员误入造成伤害。除此之外,对于山道、桥梁等对施工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区域,要在施工前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免延误工期。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更显其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建设速度。一般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大、连接部门较多、受地质环境因素较大等特点,因此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结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统一完善施工技术标准。另外,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的限制,使施工整体的结构形式变得较为复杂,因此对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就更高。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施工中,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工程荷载能力及自重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完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在降低工程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如果工程地基的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使其无法承载地面上建筑物所带来的压力,从而造成土质层的下沉和塌陷,给水利水电建筑物的使用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的土层较软、地基建设的强度达不到建筑物承载要求,就会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因地基土质层的施工问题使地面建筑物在长期的应用中出现整体下沉、偏移等问题。另外,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土质环境透水性能较好,就会造成诸多的碎石层和砾石层,从而使工程出现严重的积水、渗水情况,大大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看出,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案,同时注重施工技术先进性及标准性的选择,最大程度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实用能力。另外,由于受多种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常会出现诸多问题,对整体工程造成不小的影响。同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一个特殊的施工环节,对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施工技选择上,要针对不同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理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以确保后序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是存在着某些影响因素的,如:
3.1工程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地基的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结构,如果在施工中地基不稳定,就会使整体的抗滑性能大大降低,在这种条件下,势必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造成技术上的影响。另外,如果在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流砂形态的地质问题时,则会导致工程在建设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能无法受到保障。
3.2工程沉降控制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沉降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影响因素。这主要是由于在工程建设中受边缘泥沙和太湖流杂质自然沉积,使陆面与江流来沙沉积层越来越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首先要对这一情况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重视程度不足或是在施工前没有做好有效的沉降防范措施,都会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沉降、塌陷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3工程基础地基渗水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施工范围较广。对于一些山区、陡坡上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来讲,如果在基础处理施工中地理位置的选择不合理,或是工程接触位置所留的空隙较大,就会造成地基的渗水情况,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的施工区域积水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质量。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有及时对陡坡位置出现的渗水问题进行解决,还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也就是说,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到地基渗水的问题。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实例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受周期长、地质环境复杂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在施工前要做好切实的准备工作外,施工技术的严格把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4.1工程概况
2018年下半年,某工程施工企业承接了一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该工程施工场地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内,同时由于该地区的土层结构影响,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另外,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该工程项目对稳固性的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针对该工程的需求,施工企业通过分析和计算,在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改进和严格的把控。
4.2工程施工设计
针对工程施工需求,该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前,要对工程施工的现场进行勘测,首先取区域内的土质进行分析,根据土质要求,结合工程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对地基进行承载力的分析及设计,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要求。另外,对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放样,确定施工的准确位置。以便工程设计方案与实际的工程施工需求相吻合,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3工程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对地基稳定性的一种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的沉降问题。近年来锚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它可以避免施工中地形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同时提高基础处理施工地基的稳定性能。另外,采用锚固技术还可以减少地形因素对地基产生的压力影响。因此在进行锚固技术施工时,首先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勘测,同时运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对现场的地质环境及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对现场的数据资料进行完善和收集,确保锚固技术的施工作业可以顺利开展。其次,在施工中,首先将锚矸的一端连接到建筑物上,或是连接到土糟内,通过锚杆与地基连接的锚固拉力,来稳固工程地下的结构,确保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4.4工程注浆施工技术
注浆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中一项技术要求较为严格的环节,它主要分为几种形式:首先,是高压注浆方式。这种方式常被应用于岩溶地区的施工中,高压注浆技术是一种密实度较高的浆体,具有普遍的应用性。另外,高压注浆方式在作业时可以使昆凝土泥浆以条形的状态注入到土层中,使其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形态。这种形态尤其适用于岩溶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另外,因为它具有稳定性强、防滑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地基出现渗水问题,大大提高了岩溶地区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其次,为满足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需求,还可以采用高压旋转式注浆方式达到目的,这种方式是在高压注浆的基础之上,在机械钻机的钻头上装置一个高压喷嘴,同时运用高压泵加压的原理在机械深入地下作业时喷出混凝土泥浆。另外,在机械钻入土层作业期间,机械的钻头还可以根据工程需求改变原有土层的结构形态,使混凝土泥浆与土层充分融合。除此之外,随着机械钻头不断向上提升,可以在岩溶地区的土层中形成一个十分稳固的结构体系,从而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能,为后序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最后,深层岩溶地区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安全的重点,因此对于深层岩溶地区的处理方式,普遍情况下是采用基础注浆的方式对岩溶地区周边的结构进行浇筑处理。从而使岩溶地区的周边区域形成一个较大的排挤压力。使其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凝土泥浆与岩溶地区土层内的其它物质相结合并硬化,达到稳固地基的目的。
4.5工程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机械设备作业时的振动会导致一些土层结构较差区域内位的地下水位上升。在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土层的抗剪强度就会不断下降。待土层强度下降到了一定的标准后,该区域内的地基就会出现塌陷、滑方、沉降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可能会出现液化问题的土层进行详细的勘查和确定。同时根据具体的液化状态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另外,施工人员还将具有防渗透能力和防腐蚀能力的施工材质放置到可能会出现液化的土层中,并待材质放入后对土层进行压实处理。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采用在土层四周加设混凝土围墙的方式,对流动性较大的土层进行稳固。另外,对于部分地质环境较为特殊的区域,还可以直接穿过液化土层设置砂桩和砂井装置。
4.6工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对提高地基稳定性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预应力管桩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目前预应力管桩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常采用静压法技术、射水法技术及震动法技术三种。另外,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选择不同的预应力管桩技术。从而有效提高管桩沉降施工的质量及施工效率。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阶段各项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
5.1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
所谓的无制度不成方圆,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首先要施工前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职责的明确划分,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混乱问题。其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周期较长、技术形式较为复杂。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需求及技术需求,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另外,在施工阶段,企业内各部门间要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沟通,共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5.2加强技术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是完善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在原有的施工技术基础之上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全面引用网络现代化施工技术,提升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技术人员的水平,对施工中各环节进行跟踪监管,确保施工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后,技术管理人员要清楚地知道各种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情况,确保各阶段的施工技术能够完全符合工程实际需求,从而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目的。
5.3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此,在施工前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例如:企业在工程施工前可以派专人去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并且利用工程量较少的时间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另外,在施工前要对参与技术培训的人中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严禁参与工程施工,确保在施工阶段技术安全问题降至最低。
6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进行控制。同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