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发展新农村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焦点,在这个前提下,更合理有效的进行农业生产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成为了一个专注与研究的方面,因为这个关系到新农村的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当然,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灌溉规划,它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可以造福一方。该文就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计划的原则、具体内容以及实现多功能设计的措施做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农田水利 灌溉工程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10-01
作为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部分―― 灌溉也同样的需要规划设计,因为这关系着农作物的产量、对水资源的利用率等重要方面,从而设计出合理高效的规划设计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原则
规划原则指的是在确定规划方案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具体包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的继承性、设计农田水利功能的协调性以及整体性、目标的衔接性以及基础的可靠性等方面。具体包括下面三个基本原则。
1.1 继承性原则
农田水利方案的规划必须以现实状况为基础,继承现有系统的合理性,调整不合理的地方,根据结构合理和功能优化的目标,尽可能地使农田水利的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针对农田水利利用的现状结构、整体布局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同时以这个为基础确定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
1.2 整体性原则
农田水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生态服务以及隔离建设用地等功能,因此在做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方案时必须在布局与数量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便更好地对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生产安全进行协调,避免因小失大。
1.3 动态性原则
农田水利作为一个生态综合体和经济综合体,因而对它的规划便具有相对性,它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在动态的发展态势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从而才可以保持一个相对优化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它的协调性和保护性、刚性与柔性的相互结合。
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2.1 规模前景预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型灌溉区的发展处于首位。搞好小型灌溉区的发展,不但可以保障粮食的产量从而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当然,小型灌溉区的发展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地方应当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当地的粮食产量目标、土地分布以及大中型灌溉区的布局,更主要的是依据当地农作物的占用面积以及人民的经济状况,综合这些因素来设计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方案。
不同地方的土地资源以及使用状况、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作为一个方案的设计者,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的分析本地潜在的发展前景,并以此作为衡量小型灌溉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地方的水资源分布是很多的,如果要把它们作为来源就要区分开来分析,通过上述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通过续建与新建来发展小型灌溉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
(1)引水自流,建设灌溉区的取水按钮、输送渠道等基础设施;(2)建设小型扬水灌溉区的泵、闸等建筑物,同时对固定渠道进行配套的节水改造;(3)水源工程的应用;(4)对灌溉排水的泵站进行改造重建。
2.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对灌溉自流区的取水按钮以及小型扬水灌溉区的泵站决定实施改造还是重建,视情况而定,不要死板应对。但需要确指出的是,在完好率50%以下的涵闸必须进行重建,对于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合理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续建的尽量续建,以节约成本。(2)针对可灌溉水资源的来源,为保证最大化的利用率要大力改造,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和污染,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排除水源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它们进行改造,必要时进行重建。(3)把50%作为一个界限,完好率高于的泵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包括建筑和设备的改造。对于那些低于的泵站就需要进行重建,同时还要保证重建工程的质量。
2.4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带来的有利影响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对与个农村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能够让农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让目前的规划区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同时为未来的区域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长远来说,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使土地变得肥沃,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更好地改善环境,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提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农村不断走向现代化。
3 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多功能设计的措施
(1)以农田水利为核心建立用地调整的管理机制。从农田水利利用的角度出发,实现农田水利的优先权,首先要做的事依据规划方案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发展速度,能够做到主动避让农田水利的规划区域。从农田水利规划的角度去看,规划区内严禁改变使用的途径,通过进行土地整理减少零散的建设用地所占的空间,把新增的建设用地主要用来发展水利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2)针对农田水利功能进行分类管理,分为3类规划区,具体为应急功能、生态功能和隔离功能,同时制定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实现分类管理。(3)把保护农田水利的监督与激励措施相结合,依据农田水利的多功能建立新的核算资源的标准,确定补偿标准,鼓励农民参与其中,提升他们保护农田水利的自觉性。提高农田水利所占用的各项成本,完善各项监督以及管理手段。(4)完善GIS支持的农田水利动态管理系统,结合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农田水利区域规划的统一管理,同时做到农田水利规划区域的不同功能的精确化的动态变化管理。
4 结语
发展新农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就必须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发展工作,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好、管理好、保护好水资源,建设好新农村。若要合理的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需平衡,就需要设计出合理科学、安全高效的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方案,实行统一的管理,监督水利运行体制的合理高效的运行,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华.概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建设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