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施工
  3. 内容

葛洲坝船闸运行管理20年经验回顾

简介: 葛洲坝船闸20年运行管理的主要经验:确保安全畅通促进航运发展是船闸运行管理的总目标,技术改造是保障安全运行的根本措施,建立与完善协调机制是航运、发电共同发展的基础。
关键字:葛洲坝船闸 通航运行管理 安全畅通 技术改造 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U 641.7 文献标识码:B

  葛洲坝船闸自1981年6月27日通航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20年。这20年中积累了大型船闸管理经验,为三峡枢纽的通航管理储备了力量,对即将建成的三峡——葛洲坝两个世界级梯级的运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确保安全畅通促进航运发展是船闸运行管理的总目标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三峡工程反调节的航运梯级。葛洲坝船闸及其相关设施,既是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江2 328 km国家一级航道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功能定位和社会公益性质,决定运行管理要始终要把确保安全畅通促进航运发展作为管理的总目标。

  1.1 葛洲坝船闸运行管理的发展阶段

  20年运行管理历程大约可分为3个阶段。

  1.1.1 初步发展阶段(1981~1989)

  葛洲坝一期工程结束,三江一线两闸(2号、3号船闸)正式通航,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1981~1984)和稳定发展期(1985~1989)两个时间段。?在运行初期,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组建了工程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枢纽安全与航电发展的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船舶过闸调度——船闸运行操作——设备设施维修(含水工设施)三位一体的船闸运行管理基本框架。

  在稳定发展期,1985年3月国家验收委员会对二、三江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正式移交运行管理单位葛洲坝电厂与船闸局管理。以船舶过闸调度为龙头、船闸运行为核心、维护修理为保障的船闸运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并制度化,管理趋于成熟。颁布执行船舶过闸规定,规范船舶过闸行为,建立了完善的船舶调度工`作程序。

  1.1.2 改革发展阶段(1990~1997)

  随着1990年5月1日一号船闸正式通航,葛洲坝二期工程结束,枢纽通航设施“二线三闸”实现全面开通,标志着船闸运行管理进入新的阶段。工程运行管理领导小组作用得以加强,建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枢纽的航电协调机制逐步健全与完善,从根本上保证航运畅通与枢纽安全。

  大江航道及船闸1989年10月通过中间验收后交船闸管理局管理,1991年11月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由于加强了设备的维修与整改,一号船闸成功地经过了初运期,未出现设备大事故。1993年后进入稳定运行期。两线三闸全面开通运行,船闸运行管理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1.1.3 两坝通航阶段(1998~现在)

  1997年11月和1998年5月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先后通航,标志三峡工程二期施工期通航开始。为做好航运畅通,相隔38 km的两坝船闸必须联合运行,船闸运行管理进入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全新阶段。

  为适应新的通航形势,交通部在1998年初组成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集船闸、航道、港监、公安、通信等管理业务于一身,统辖三峡——葛洲坝两坝上下59 km水域。形成了一个以确保两坝通航安全畅通为目的的航管大系统。明确提出“两个服务”宗旨,即服务长江航运,服务三峡建设;制定和执行“两坝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的运行管理方针;应用葛洲坝经验,抽调精兵强将管理临时船闸;采取措施扩大明渠通过能力,着力做好汛期翻坝转运工作;主动为永久通航作前期准备。

  4座船闸的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船闸运行考核指标体系,编制专业性三大统计月报(即船闸月报、调度月报、水工月报),逐步推动管理和办公自动化进程,筹建和完善全局自动化信息系统和调度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加大改革力度,坚持多种经营和与主体脱钩的方针;干部职工全部竞争上岗,推行后勤社会化和分配制度改革;精简原葛洲坝船闸1/3运行人员,依靠科技与管理进步,实现少人值班和无人值守。

  1.2 对船闸安全运行管理规律的基本认识

  总结20年管理实践,可以认识到,确保安全畅通是船闸运行管理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为长江航运服务,确保安全畅通是船闸运行管理的目标,船舶过坝调度——船闸运行操作——设备设施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结构。必须高度重视日常管理与现场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处理与紧急抢修的技术队伍。 开展国内外同行业交流,不断推进技术更新与科技进步,是解决老枢纽出现新的工程问题以及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的唯一途径。?通航管理是大系统运作,其基本框架:船闸运行管理——航道条件保障——水上安全监督——治安消防管理等子系统相互协调运作。建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协调机制,是充分发挥枢纽通航与发电、防汛综合效益的保证。在不断完善运行管理和提高通航社会效益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兼顾发电效益,服从防汛需要。

  1.3运行管理的社会效益

  坚持以安全畅通为总目标,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可以从葛洲坝船闸通航指标统计(表1)略见一斑。

  表1葛洲坝船闸通航指标统计表

  

  2坚持不懈开展技术改造是保障船闸安全运行的根本措施

  葛洲坝船闸在建成时,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水头最高、设备先进技术复杂的单级船闸,也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大型船闸。目前,它在船闸尺度规模、自动控制水平、金属结构、水工结构、船闸水力学等领域仍然在国内居首位。船闸的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具有超大型、非标准、运行频繁、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水工设施由于长期处于交变负载下,与枢纽其它坝段相比,表现出工况更为复杂、变形变位敏感、安全监测与维修及时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管理实践告诉我们,船闸设备设施在不同运行时段都会暴露不少技术性能恶化危及安全的问题。而船闸的安全与畅通,又必须建立在设备设施技术状况正常的基础上。

  2.1坚持技术改造,消除缺陷和隐患,有效降低故障率,保证枢纽整体安全

  不断实施技术改造,坚持走自行研究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制道路,消除运行初期的工程缺陷和遗留问题,使船闸顺利进入稳定期。对运行中出现多发性设备故障以及性能恶化现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造性技术措施予以排除,使故障率(见表2)大幅度下降,技术性能得以恢复提高。

  表2葛洲坝船闸运行故障率统计表(%)

  

  2.2 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以推动整体技术进步

  近坎冲淤装置、水工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门楣通气装置、活动桥调速装置、一二号船闸集控联动系统改造等,属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实施这些改造项目,推动技术进步,使船闸设备向自动化、现代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使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了国内船闸领先地位,有力保证了船闸安全运行。

  2.3 技术改造锤炼出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

  经过20年的实践锤炼,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从事大型船闸修理与改造的技术队伍,承担了11次船闸计划性大修,探索和总结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船闸计划性大修管理模式和办法。在内部工程管理机制、进度质量费用三大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编写完成《葛洲坝船闸检修规程》。其内容涵盖了船闸所有设备的检修类别及周期、检修内容、技术标准、典型工艺等。2000年该《规程》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长航科技进步奖。系统地编写船闸检修规程,开创了国内船闸行业的先例,具有重要的工程技术价值和管理意义。?

  3不断完善的协调机制是枢纽航运、发电共同发展的基础

  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水资源综合利用追求最大的综合效益为最高目标。要保障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协商议事机构,形成一个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协调机制。20年运行管理实践充分证明,以葛洲坝工程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主的协商议事机构,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取得了被国内诸多类似枢纽公认的航运、发电共同发展的优良业绩。

  3.1 枢纽运行之前国务院确立了工程运行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规则,在枢纽通航发电之前,即1981年3月,国务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慎重决策,以国办发\\\\[1981\\\\]18号文件,批准转发了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交通部联合提出的《关于葛洲坝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报告》,确立了葛洲坝运行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发挥通航发电效益,枢纽资产由电力部门统一管理,有关建筑物及设备的运行管理,由电力部、交通部分工负责,并界定了分工范围与内容。决定成立由华中电管局(后移交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长航局、葛洲坝电厂、船闸管理局领导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协调枢纽运行管理工作。文件还对运行管理中的有关费用支出渠道、设备设施的维修职责、船舶免费过闸等具体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18号文件,确立了枢纽运行管理的协调机制,从根本上为保证通航、发电共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通路。

  3.2 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协商解决的原则

  工程运行管理领导小组,由电力主管单位任组长,航运管理单位任副组长,1982年11月正式召开了第一次会议。1990年葛洲坝二期工程结束以后,为了加大协调力度,便于及时处理大量日常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制定了议事规则。20年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中,共召开了21次会议。会上充分交换信息,围绕运行管理经费、工程计划与重大技术项目、枢纽整体管理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

  3.3 面临全新局面,要坚持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大力促进管理创新

  三峡二期通航的两个主通道之一的明渠,2002年11月将截流,临时船闸将作为唯一通道承担半年以上通航任务。经过一段时间蓄水断航后,2003年6月永久船闸将投入运行。以此为标志,三峡——葛洲坝两个梯级的工程运行管理正式启动。它与葛洲坝单个枢纽的工程运行管理相比,与二期通航两坝船舶统一调度船闸联合运行的管理相比,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川江航运市场近年来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客运量从1996年开始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普通客运将全面退缩,高速客运旅游客运呈现生机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货运从1998年下滑后逐年增长。受市场规律作用,运力变化和水运方式变化都十分明显。国有航运大企业船队趋向大型化,按船闸尺寸优化编队,以提高效益。自航式单机驳船大型化并快速发展起来,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油品运输逐年迅速增长,江海联运前景看好。从总体状况可以看出,尽管川江航运市场正处在深刻演变之中,受到多种运输方式的冲击显得很脆弱,但水运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无论从西部大开发实际需要看,还是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保护和发展航运是不容置疑的。

  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通航三大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大效益是枢纽工程运行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较之葛洲坝管理实践而言,这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运作系统。它所涉及的利益更多,矛盾更集中,运作环境更复杂,社会影响更大。因此,借鉴葛洲坝枢纽20年管理经验,坚持发扬协商共事的精神,建立更高层次更具权威的协调领导组织和更有力有效的日常办事机构,制定新的运行规则,促进管理创新,是三峡——葛洲坝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所必需的。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指针,正视航运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剖析20年管理实践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弊端。要切实执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统一政令精简效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总体管理水平。在枢纽协调领导机构的领导下,书写两坝通航管理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高雄,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葛洲坝船闸运行管理20年经验回顾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slsg/1206106506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