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造价
  3. 内容

浅谈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量清单主要是依据设计图纸确定的,因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应在工程设计阶段,而不是在耗时长,投资支出较为集中的工程实施阶段。然而,针对目前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许多不经济之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力度远远不够。与工程实施的造价控制工作在认识上有不足之处。


     虽然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但由于缺少可以用来指导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具体工作的成熟理论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普遍认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难于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与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相比,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属于前期的技术性的造价控制。


     1、目前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安全、经济本来是工程设计的两个重要原则,然而,目前的工程设计并未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求安全保险、不管造价高低。设计保守浪费,重技术轻经济,是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此外,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不强,较多的设计遗漏和设计错误引起的设计变更不仅加大了造价管理的工作量,而且加大造价控制的难度。


以下以占工程造价比重较大的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例,列举部分工程设计不经济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的现象。


     在基础设计中,如浅基础设计应遵循的公式是p≤f(基础底面处的压力p小于地基承载力f),实际设计中国存在安全储备过大、基础底板面积过大的现象。在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地基土的类别作修正,修正计算公式为: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x(基础底面宽度---3)+基础埋深基承载力修正系数x重度(基础埋置深度—5)


而设计计算时有进为加大安全储备,或为加快设计速度,不作修正。这样就可能不必要地加大基础工程的材料消耗,可能引起降水工程量的加大,挖土工程量的加大,甚至挖土放坡受限制还需进行基坑支护。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的设计中,常有受力负筋通长配置代替架立筋的现象,尤其以直径为22mm、25mm、28mm、32mm的受力筋长配置代替架立筋,架立筋不受力,仅起构造作用,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即可。受力负筋通长配置代替架立筋增加了钢筋的用量。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板的设计中,不仅存在着截面和配筋偏大的现象,也存在着过多通长配置负筋的现象。基础底板本可以把下网钢筋配成每向各双层,既满足构造和计算要求的配筋,又可减少不必要的跨中钢筋,但有的设计图纸以支座处较大截面面积的钢筋向各单层配置通过跨中,这样的设计减少了设计制图的工作量,加快了设计速度,但跨中负筋浪费较大。


     在结构设计计算方面,高层建筑活荷载本可以折减而不折减,人为地加大了梁、板、柱及基础的受力,提高了对地基的要求,可能引起梁、板、柱及基础配筋和截面的增大。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方面,存在着梁截面过高的现象。尤其是高层结构未对是否作宽扁作经济分析比较。对应该设计为宽扁梁的框架仍按传统的高跨比设计,对于应该设计为宽扁梁的框架梁及按传统的高跨比设计。这样,为满足建筑层高的要求必然增加柱高和剪力墙墙高,相应也增加了填充墙的高度,还可能增加装饰吊顶高度,并由此引起建筑物总高度的增加甚至建筑物超高。柱高、剪刀墙墙高、隔墙高度和装饰吊顶高度的增加直接造成工程实体材料消耗量的增加,建筑物的超高则需付出更大结构造价作为代价。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方面,存在着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远远大于规范要求的现象,甚至有的柱截面增大完全是为了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柱截面的过宽过大必然增加钢筋混凝土柱的材料消耗量。


      在砖混结构基础设计中,由于实心粘土砖被禁用,一些设计图纸以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代替实心粘土砖基础,其实,有的实心粘土砖替代材料如页岩砖等具有实心粘土砖同样的力学性能。以页岩砖等替代品做砖混结构的基础,一般来说,造价低于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此外,在砖混结构基础设计中,设计者为减少基础剖面的种类,人为地把基础宽度本应该较小的条形基础宽度较大的条形基础类型中,增大了基础材料的消耗量,而且可能增大土方工程量。


      在砖混结构设计中,存在着构造柱设置过多的现象,超过了有关抗震规范及砖混结构抗震验算的要求。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不仅存在着梁、柱、板的截面和配筋过大的现象,而且未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对跨内是否设次梁作经济比较。


      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着墙及暗柱截面和配筋偏大的现象。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在较长的墙肢上适当地开结构洞,有利于施工和造价和造价降低,有得水平地震力的分配。而一些设计图纸开洞仅用于施工洞,这样,较长的墙肢由于刚度大而吸收的地震也大,较大的的受力只得靠较大面积的配筋来解决。


在建筑结构楼面均布荷载标准的选用上,存在着以大代小的现象,例如:阳台一般情况下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m2,有的设计按人群可能密集考虑取为3.5 KN/m2不上人屋面(施工及维修荷载不大且无其它规定时)活荷载标准值为0.5 KN/m2,有的设计按上人屋面取为2.0 KN/m2,办公室、住宅的卫生间活荷载标准为2.0 KN/m2,有的设计按其他民用建筑考虑取为2.5 KN/m2等等。楼面均布活荷载的增大必然引起结构构件受力加大,可能引起结构材料消耗量的增加。


      在建筑结构填充墙荷载的选用上,也存在着随意加大的现象,如以陶粒混凝土溶重代替加气混凝土溶重,以实心粘土砖溶重代替陶粒溶重等,计算时也有不扣除门窗墙体荷载的现象。填充墙荷载的增大必然引起梁、柱及基础受力的加大,可能引起钢筋工程量和混凝土工程量的增大。


上述任何除基础以外结构构件及荷载的增大,都将引起基础负荷的增大,都将增大对地基土的要求,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地基处理。


     此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作不必要的提高,例如经计算C20已够用,却要提高到C25;C25已够用,C25已够用,却要提高到C30。结构抗震等级也存在着错误提高的现象。


      工程设计中存在过分保守浪费现象,不仅直接导致了工程量的增加,而且对工程建设工期也有较大影响。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设计应使工程造价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应该成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至整个工程建设行业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2 工程设计中存在工程成本浪费的原因


设计人员依据标准规范进行工程设计,而设计标准规范多数的规定是安全设计的下限。规定上限的较少。设计标准规范把工程的经济合理性交由设计人员来掌握,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安全使用意识远远大于经济合理意识。目前,尚无设计监理制度,施工图虽然按照规定要交有关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后方可施工,但审查的依据也是设计人员遵循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审查时注重技术上的安全性,欠缺经济的合理性。


工程的安全问题是设计人员和施工图审查人员最为关注的,而工程既安全又有一个合理的造价才是是造价控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一般建设单位的造价控制与工程技术分属两个部门,管理上彼此脱节。建筑单位的造价工作人员又多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一般难与设计人员针对工程设计图纸中的过分保守设计及浪费现象作有效地沟通。


     此外,有的建设单位为尽早组织工程施工,催促设计单位加快速度,缩短设计时间,工程设计人员就难以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为保险起见,一般会加大安全系数,如结构工程加大结构构件截面,增加用钢量。急赶出来的施工图纸可能存在较多的投资浪费。


     三  如何进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应该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目前设计阶段的招投标还开展的不够,设计市场尽管僧多粥少,但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现阶段的工程建设监理多局限于施工阶段,国内还少有对投资影响可能性最大的工程设计进行监理的工程咨询服务机构.


      对于工程设计单位而言,应该强化造价意识,增强经济观念,应该把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人员熟悉相关经济知识,力求工程造价合理.


     对于工程建设单位而言,应该走出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造价控制重工程实施阶段轻工程设计阶段,尽管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技术性较强,成熟的理论和经验较少,但也应该把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由工程实施阶段转到工程设计上来.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工程设计单位的事情.建设单位应该通过合适的方法积极地控制和影响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施工图预算不超过设计概算、设计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就意味着合理.根据目前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造价控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克服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概念,控制住了三超不等于造价就一定合理.


     建设单位实施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其实质是控制和影响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工程设计阶段控制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技术问题.


     下面的做法可能有助于建设单位施工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1提高造价控制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设单位不能识别设计图纸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便不能真正实现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设计人员多属专家型,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造价控制人员要改变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的观念,指出工程设计图纸中存在的过分保守和浪费的问题,达到影响设计人员的目的,本身也应该是技术型人才,也应该熟悉有关设计标准规范。长期以来,多数造价工作者只是照图作预算,消极、被动地用概预算语言把工程的图纸表现形式换算成以“元”表示的货币表现形式,充其量是一种“翻译”工作。就控制工程计价的工程量来说,造价控制人员所做的工作很少。应该说,造价控制工作不只是预结算工作,称职的造价工程师应该是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要求设计人员在工程造价上深挖潜力,既使工程造价降低,又不让设计人员承担风险。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建设单位的注意。


      3.2审查施工图纸的经济性


      既然工程施工图设汁及审查的依据是工程建没标准规范.既然工程设计的经济性掌握住设计者手中,既然日前设计者存在着重技术轻经济的意识,那么,为有效实施没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施工图纸的经济性审查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同验收采购设备一样,设计图纸提交时也应认真检查验收。设计图纸的检查不应局限于设汁图纸的遗漏和错误,应检查设计中是否存在着过分的保守和浪费。最好存在工程施工招投标之前,组织真正具有工程设汁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熟悉工程设计标准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查施工图纸的经济性。针对设计图纸存在的浪费问题,列出清单并与设计人员商榷,达成一致意见后限期修改设计。


审查施工图纸的经济性应避免搞形式、走过场。


     3.3补充修改设计合同


     目前设计合同协议书多采用通用的设计合同文本,建设单位应就通用设计合同文本的有关条款和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用合同的方式来影响工程设计的经济性.


      为有实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设计合同应就以下内容作明确规定:首先,应明确工程设计的经济性要求,保证工程造价合理。其次,明确规定提交设计图纸不等于设计工作完成,较大比例的设计费应在施工图纸的技术和经济性审查后支付。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aojia/127700288912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