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治理
  3. 内容

崇明岛土质大堤的水土保持

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的生态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国策。
关键字:崇明岛 土质大堤 水土保持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的生态安全,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国策。

  水土流失是土壤在水力、风力和重力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它不仅在山区、丘陵地区发生,而且在平原,河网地区也能发生。崇明岛就是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形成的河口冲积岛。长江每年从上、中游下泄近4亿t.泥沙,受动力因素和受咸潮的顶托,咸淡水楔状相交,絮凝沉积,由星星沙洲,逐步发育成拥有1222km2的东海瀛洲——中国第三大岛。

  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它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变自然面貌、减少灾害、发展生产、建设绿色海塘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土质大堤的水土保持状况

  崇明人民历来以水为命以堤为障。在长期治水保土的斗争中摸索了一整套围滩筑堤保持水土的方法和经验。崇明岛土质大堤的建设,由纯土质大堤逐步提高到土石结合(土质大堤,块石护坡),土、石,、砼结合;由工程措施逐步提高到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由赤膊堤逐步提高到草.树结合的绿色大堤。

  环岛四周滩涂,近几年来每年种青万亩以上,且己形成种青——促淤——围垦——种青的绿色良性循环,保持全岛4万亩的芦苇面积。芦苇构成了崇明海塘防风消浪的第一道防线,被人们称为绿色屏障。根据“迎水消浪,”的指导思想,在堤顶上种植赖草、马斑草,外坡种植芦竹,内坡植树绿化。其效果是,在堤顶上削弱了雨滴直接冲击堤顶表土,减少了雨水的冲击力,疏散了表面径流,减少堤顶水土的流失,形成了绿色地毯,既防风,又增添了摩擦力,便利了雨天防汛车辆行驶。如今团结沙东大堤、新村东大堤堤顶上的绿色草皮,完好如初,深受群众欢迎。同时又减轻了堤管员因雨后回填修复堤顶的劳力负担。

  外坡的芦竹,系多年生植物,耐水湿、耐盐碱、根系发达、生长快,为土质大堤外坡的稳定不流失起到消浪护堤的先锋作用。

  内坡植树绿化,一般都是种植速生,针叶树种,既考虑护堤保土,又考虑抗凤稳定,经济受益快的特点,目前全县164km的大堤绿化林带(1177.3公顷)已列入国家沿海防护林带,是崇明海塘的绿色长城,是以堤养堤活的储蓄所。综观全岛土质大堤,对水土保持的管理还是卓有成效的,然而从局部来看,堤身因受暴雨、台风等恶劣环境影响?造成重力侵蚀时有发生。如东旺沙新围大堤,2000年受派比尔台风侵袭,受损坍塌就达500m。堤顶因受雨淋、风蚀而造成面蚀,尤其北沿大堤较为突出。

护坡,因坡比太陡,树木、植被覆盖率低而造成沟蚀的现象也为数不少。我们对南八效2800m达标建设堤段进行实地调查,内坡有大小不等雨淋沟230条,其中流失土方在5m3以上有3条,并已侵蚀至砼路面之内0.5m,构成了倒堪洞,流失土方在3m3以上有95条,流失土方1.0m3以上的有132条。

2 营造绿色海塘,加强生态建设的设想

  崇明岛素有土净、水净、空气净的美称,这是崇明岛独特的自然优势。诚如朱镕基总理所言:“崇明岛的开发是绿色开发、生态开发。”建设绿色海塘是崇明21世纪大开发的需要,是将崇明岛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县”的需要。

  2.1 海塘“达标”建设统贯全岛

  崇明岛四周一线大堤全长230km,分南沿和北沿两个。崇明南沿滩面窄,城镇多、人口多、工业生产发展快、对外港口多、货物运输集散快。从跃进2号涵闸至东旺沙界总长115km,从1997年开始兴建达标工程至今已完成达标工程64.99km、白色堤顶保护工程77.74km,尚余43.5%的工程急需修建。崇明北沿往往给人们的影响是:滩面宽,芦苇多,淤涨快,险情少,海塘达标建设可暂缓考虑。其实,事物均在不断地变化,北沿新村堤段外滩坍势日趋严重,危及着一线大堤的安全。100.41km的北沿大堤标准偏低,普遍不达“八五”标准,经过沉降,流失,大部份堤顶高程在7.0m左右,而且又均是土大堤,土路面,再加上滩涂围垦面积不断扩大,滩涂芦苇又在逐年减少,故北沿海塘防洪、抗台能力仅达30~50年一遇标准。

  崇明是个海岛,环岛海塘是个整体,且台风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也不能摆脱从北沿登陆的可能性。为从崇明岛的全局出发,应在加快南沿海塘达标建设的同时也应统筹兼顾尽快投资将北沿海塘纳入“达标”工程建设之中。

  2.2 加强海塘工程的生态建设

  当前崇明海塘达标建设应以水土保持为宗旨的生态建设,其主要着重点是,砼护坡工程、保滩护岸工程以及堤顶白色保护工程。而与海塘达标工程相匹配的生物措施尚未及时跟上。比如在海塘护坡达标建设的同时,堤顶上修筑了3.5m宽15cm厚的白色砼路面工程,这对防辞老铡⒈憷?煌ā⒏纳迫褐谏???睿?肥凳羌?蠛檬拢?钍艿钡厝褐诘幕队?5???欢问奔涞氖褂茫?荒芽闯鲈谏杓粕匣勾嬖谝恍┤毕荩?吹潭ゲ??木读髁可形纯悸恰4锉旯こ绦私ㄇ埃?涤旰笤诘潭ド喜??木读髁坑腥?醭雎罚旱潭ネ寥郎??⑺惩馄屡潘?⑺衬谄屡潘?6?缃癖瞥伞澳谄乱惶趼贰保?试斐赡谄滤?亮魇а现兀?炅芸樱?肿枪导?鄄??N?刂频潭ゾ读鳎?ㄒ樵谏杓剖庇υ陧怕访婺诓嗉咏ㄒ惶蹴排潘?す担?颐扛簦保埃埃恚?拗?惶跗鍪?谄屡潘?担换蛟谀诘碳缟现种膊萜ひ钥刂拼蟮棠谄碌乃?亮魇А?/p>

  在达标工程防浪墙与白色砼保护工程之间的外堤肩80cm~1.0m地带现留出了一个碎石铺面的小平台,这对砼防浪墙本身因渗水将会带来隐患,而且因杂草丛生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建议将这个小平台设计为绿色草皮或花草灌木相间的绿化带,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堤顶,真是一举两得。在大堤内堤肩上,有的杂草丛生,有的裸露地面,给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从保持水土出发,应改良草种,达到以家草克野草。

  总之,海塘工程建设应注入绿色理念,做计划预算时,工程与生物一并纳入:建设施工时,工程与生物一起上马;竣工验收时,工程与生物一视同仁。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地,将海塘建设成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成为具有崇明特色的一个旅游新景点。

  2.3 促进海塘管理科学化

  近几年来,海塘达标工程在崇明南沿正全面铺开并相继建成,预示着崇明海塘建设即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间。必然要有一支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和一套相适应的管理手段、方法与之相匹配。“三分建,七分管”,硬件达标了,软件怎么办?这是摆在海塘管理单位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海塘建设达标,管理也要达标。海塘工程在更新,管理员的思想观念也要更新,管理员、管理办法也要更新,交通设备、通讯、仪器都要更新。海塘管理工作才能规范化,跟上时代的节拍。因此,海塘工程达标了,海塘管理决不能高枕无忧,而是更加细致,更加科学化,责任性更强。具体做法上:

  一是提高管理的技术业务素质,经通过连续两年举办河道修防工(初、中级)培训班,现有初级工52人、中级工38人,技术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98%;

  二是建立和推行海塘管理岗位责任制,增强事业心、责任心,使海塘管理工作实现二个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通过“四定一追究”(即对海塘管理实行定人员、定管理范围、定管理内容和责任、定报酬、并进行失责追究),建立内外监督制约与激励机制,层层责任签协,落实海塘管理岗位责任制,使海塘管理达标走上良性循环并日益规范;

  三是制订海塘工程管理考评细则,做到有章可循。四是逐渐对交通工具、通讯、仪器设备上进行更新,以适应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比如,为了维持防汛道路的通畅,在清除内外堤肩高杆草、硬杆草、爬藤草上还是应用传统的方法,有的用铁锹铲、镰刀割,有的用拖拉机刮、药物喷,每年要耗费大量的劳力、财力。近两年来,前哨堤防站采用机械割草的办法,做到整齐美观统一规格,保住草根,深受海塘管理职工的欢迎,应以推广。海塘管理达标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跟上时代的步伐。

  2.4 因地制宜、回归自然

  建设绿色海塘,是一项综合性生态工程。因此在规划建设绿色海塘时必须做到工程与生物结合、树木与花草结合、滩涂与大堤结合。要更新理念、因地制宜、回归自然、合理布局。

  崇明南沿海塘开始实施的退圩还滩绿化滩涂的举措应予提倡,这是一项实施生态修复的工程。以池杉、杂交柳隔行种植,构成芦苇与耐水湿树种混交,在丁顺坝的防护下,构成第一道立体绿色屏障;第二道是砼达标工程;第三道是内坡绿化林带,将目前单一水杉、柳杉种植逐渐更新成“乔、灌、草”三层楼,扭转在堤肩上种植高大的阔叶林的做法(因台风时易倒伏),达到抗风、固堤、美化之功效;第四道是内青坎的经济林带。这块地带地平、质好,适于果树、花木、用材林的培植,重点加工抚育,增加经济效益,以堤养堤。

  崇明北沿海塘,滩涂淤涨快,是上海市的土地资源库。多年实践证明,滩涂种青是消浪护岸、促淤造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好措施。

3 结语

  建设崇明的绿色海塘,是21世纪大开发的需要,是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的需要。确立“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科技为先、建管并举”的方针。狠抓落实,持之以恒。尽快把崇明岛的海塘建设成防汛抗台的生命线,海岛旅游的风景线,环境保护的生态线。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崇明岛土质大堤的水土保持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hili/1206275432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