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土地复垦的定义 土地复垦,顾名思义,“复”即是修复,“垦”即垦殖,优先恢复为耕地、优先用于农业。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88年11月8日)第二条规定: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2、土地复垦的对象和范围 根据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企业和个人)”,土地复垦的对象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各类土地, 并不是人们通常的“复耕”、或者与耕地有关系的才叫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不仅仅是指耕地,它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 2007)中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复垦的范围: 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造成破坏的各类土地。既包括采矿、取土、烧制砖瓦等生产项目,又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各类建设临时占用、挖损的土地。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中的定义,土地复垦的目的是要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要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应当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解决水的可用、地层的稳定、土壤的无污染等问题。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决定了土地复垦目标是多方向、多用途、多层次的。 复垦目标的多方向性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其制定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土地复垦的目标:一是保护土地,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特别是对耕地的破坏;二是及时复垦被破坏的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三是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 复垦目标的多用途性 土地复垦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破坏废弃土地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用于基本建设的,......”。根据以上法律法规规定,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是多样的,复垦目标是多用途的。特别要说明,复垦后的用途绝对不仅仅是恢复土地的耕种条件,而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并优先用于农业。 2、复垦目标的多层次性 要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要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缺一不可,使复垦利用具有最底的社会成本,长期的经济价值,稳定的复垦效果,尽量实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复垦的目标分以下三个层次: (1)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况。 (2)保留以前的土地利用价值和生态价值,恢复与以前相似状况。 (3)重新规划设计,达到更高更佳利用价值。如将被破坏的土地变为湿地、建成高尔夫球场,建公园等等。 3、复垦措施的综合性 土地复垦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包括破坏前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复垦的综合整治措施。 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少占土地,留有煤柱,煤矸石回填等,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面积,降低对土地破坏的程度。 整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等。在土地复垦诸多措施中,其中表土剥离和保持地层稳定最为重要。 第一部分 我国土地复垦基本情况 3 一、土地复垦概述 3 (一)土地复垦的历史回顾 3 (二)土地复垦的基本概念 3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 4 (四)土地复垦的标准 5 二、我国土地复垦现状 6 (一)我国土地复垦成效 6 (二)我国土地复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7 (三)土地复垦的作用和地位 9 第二部分 七部委文件解读 10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法律法规基础 10 (一)出台背景 10 (二)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 10 二、基本内容 11 (一)提出了土地复垦目标 11 (二)规定了复垦义务人责任 11 (三)明确了管理部门职责和监督环节 12 (四)加强土地复垦利用管理 14 (五)完善了土地复垦激励机制 14 第三部分 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 15 一、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15 (一)目的和作用 15 (二)土地复垦方案的管理内容 15 (二)编制范围 16 (三)土地复垦方案分类 16 (四)编制单位和资格 17 (五)编制时间要求 17 二、土地复垦方案评审和审查 17 (一)评审和审查流程 17 (二) 评审环节和权限 18 (三)评审机构 18 (四)评审重点和内容 18 (五)土地复垦方案审查 19 第三部分 国外土地复垦介绍 20 一、复垦制度和管理特点 20 二、矿业公司的通行做法和特点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