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勘察设计报告
  3. 内容

某煤矿工作面回采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5p

  • 资料大小:16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6-26 16:40
  • 发布作者:摸一把猫毛~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一、工作面概况 11011工作面位于矿井南部,走向长度195米,倾斜宽度65米,工作面开采二1煤层,工作面开采标高-123~-128米,工作面北部为原矿井整合前采空区,南部紧临11采区运输巷和轨道巷,东部为未采区,西部为已报废的轨道下山。 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为农田,属丘陵地形,地表被农作物覆盖,无建筑、河流。工作面煤层厚度3~9米,平均煤层厚度约6.5米,煤层直接顶为深灰、黑灰色砂质泥岩, 薄层状页理发育,面具滑感,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及菱铁矿结核,局部含炭质泥岩。老顶为大占砂岩,中粒石夹砂岩,灰-深灰色厚云状斜层发育,主要成分为石英砂质胶结,分选磨圆度较好,厚度变化较大,含白云母片。直接底为砂质泥岩,以灰黑色,粉砂质结构为主,分布连续层位稳定,是二1煤底板隔水层。老底为深灰色L7-8灰。 二、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11011工作面单斜构造,煤层走向76°,倾向105°,倾角-13°。回采范围内无断层、褶曲、滑动构造等地质构造。工作面沿倾向布置,回采面为原煤。 三、水文地质情况及充水因素分析 1、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二1煤层顶板为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中粒石夹砂岩,灰-深灰色厚云状斜层发育,主要成分为石英砂质胶结,分选磨圆度较好,厚度变化较大,含白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平均厚度10m,距二1煤层9~22m,该含水层是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水源不丰富,预计回采过程中会有少量淋水,对回采影响不大。 2、二1煤层底板: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由L7-8灰组成,全区发育,平均厚度12m,距二1煤层底11.5m,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含水层。下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由L1、L2、L3、L4灰岩组成,并常合并为一层,与下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是二1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 3、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为厚层状微晶灰岩或泥质灰岩。该含水层全区发育,厚度大、含水性强,岩溶发育规模不均衡,受岩溶裂隙发育状况影响,岩溶水强弱程度不同。单位涌水量为0.0033L/s.m,渗透系数为0.0196m/d。为二1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参考芦沟矿奥灰水位,该工作面奥灰水位为+50,最低标高为-146m,L1-4灰顶距二1煤层底52m,底板突水系数为0.047,小于0.06,回采期间,正常地段不受底板奥灰水威胁。 4、工作面在原煤中布置,无老空水威胁。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无断层,上付巷在掘进期间已揭露17—80钻孔,无水害,回采期间不受水害威胁。 5、该工作面正常涌水量:6m3/h;最大涌水量:10m3/h。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煤矿工作面回采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5p
http://m.civilcn.com/yantu/baogao/140377203467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