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建设起点为x=43979.351,y=32877.763终点为x=44252.392,y=33769.97,本工程污水管管径为D500~D1100mm,总长4474米,预留支管管径为D300~D500,总长128米;截污管管径为D300~D500,总长为152米;其中包括顶管、拉管、钢板桩支护埋管等。本工程按污水管埋设的最大深度为最不利因素计算,本方案按设计图纸以5.8m深度进行设计基坑支护,基坑施工段支护总长度约3438.6米。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一)工程地质 路线所经过的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的微丘、地势起伏不大,但不开阔,鱼塘密布。工业区,仓库,商铺建筑密集,村落民房距离较近,小山丘地形稍有起伏,植被茂盛。土地类别以菜田,鱼塘和旱地为主,其次是山地. 根据本次钻孔所揭露岩土层情况,按岩、土层的成因,该区上覆第四系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Q4me)、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砂、中砂. 第四系全新统人填筑土层(Q4me) <1-1>填筑土:灰黄色或杂色,稍湿,松散状,主要由粉质粘土和少量碎石角砾组成,主要分布既有道路及绿化带表层,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 <2-1>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腐殖质,土层稍具粘性及滑腻感,具高压缩性、高含水量、高孔隙比等特性,土层力学性质极差。本层局部分布于迎新路段,北二环路段未见分布 <2-5>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软塑~硬塑状,含少量粉细砂,迎新路段仅局部有揭示,北二环路段广泛分布。 <2-6>粉砂:灰黄色、浅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饱和状,主要成份为石英粒,零星分布。 <2-8>中砂:灰白色、灰黄色、灰褐色,松散~中密,饱和状。夹薄层粉细砂及少量砾石。本层仅在迎新路段的ZK-YXL-06钻孔中有分布。迎新路段的其余钻孔及北二环路段均未发现。 坡、残积土层(Qel+dl) 3-1>砂质粘性土(Qel+dl):褐红色、灰白色,硬塑,较松散,以粘粒、粉粒为主,含少量石英砂颗粒,由泥质粉砂岩或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整个标段内均有分布,部分钻孔钻穿该层。 <3-2>稍密状粉、细砂层:以粉砂为主,部分为细砂,浅黄-灰白色,饱和,稍密,含少量粘性土,分选性较差,颗粒级配不均匀。 基岩 <4-1>全风化混合花岗岩(Z):灰白色,硬塑状,成分以粘土为主,钻孔岩芯呈土状及饼状。含有少许暗色矿物,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均已风化成粘土矿物,遇水易软化、崩解。整个标段内均有分布,该层未钻穿。 4-3>中风化混合花岗岩(Z):灰白色,磷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部份矿物风化明显,裂隙发育,组织结构部份破坏,岩石较坚硬,多呈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