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隧道复合式衬砌就会想到新奥法。新奥法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即初期喷锚支护+二次模筑衬砌。
最开始的新奥法原理对于二次衬砌的作用认识是安全储备、装饰、降低隧道通风助力系数。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认为初期支护承担了全部荷载。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发现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不足,于是就有了对原始认识的“打折”看法——初期支护承担70%荷载,二次衬砌承担30%荷载。再后来,对初期支护完全失去信心,干脆就将“新奥法”基本原理对支护的作用认识完全颠倒过来——二次衬砌承担全部荷载,初期支护就是一个施工措施了。
这是技术的退步啊!这种思想的产生,实际上是呆在家里解力学题——在两层支护完整的前提下计算,当然是满足要求的,而实际上,计算题中的“完整圆环”在施工中不是一撮而就的,是要分部完成的,按照当前的施工水平,Ⅴ级围岩,从开挖到二次衬砌完成需要1~2个月(80m),显然根本没有时间等二次衬砌完成。
所以,复合式衬砌的承载能力必须按照初期支护承担100%的荷载来设计,否则,隧道施工安全就是先天不足。本来新奥法基本原理对于喷锚初期支护的作用是最为永久的结构来对待的,它不是临时结构,而且,规范及设计都提到。但是在当前的施工中却有两个基本的缺陷:1、设计没有对锚杆的承载力明确,没有对初期支护所使用的钢架、锚杆等钢材作防腐设计,这就从施工一开始就决定了初期支护的“凑合”思想;2、施工中,施工单位对喷锚支护的理解不一,施工标准混乱,多数监管单位只关注钢架的间距,其实,钢架间距在初期支护的所有质量环节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以上两个原因,决定了初期支护的作用必然是临时的,而且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几年乃至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