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深基坑工程也被受到重视,许多工程都出现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以及结构力学等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深大基坑频繁出现。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空间有限,因此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尤其对基坑支护工程提出更高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基坑工程作为临时性工程,对技术要求非常复杂,且安全手段偏低,涉及到诸多环节与不定因素,因此基坑施工的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基坑支护的必要性
岩土工程中的基坑进行开挖时,支护做得不好就很可能发生基坑塌方的事故,所以为了确保安全施工,必须对基坑做好相关的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整个工程的地质条件,要挖基坑的种类类型、深度,降排水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基坑周边的荷载,施工时的自然因素,支护结构本身的使用期等,综合考虑好才能够使支护设计科学合理,保证安全。随着各种高层建筑的建立深基坑支护技术也越来越进步,并且技术工艺等不断更新,让深基坑开挖以及相关的支护技术在设计经验上,可以说越来越成熟。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难题存在。比如,因为各建筑之间离得很近,基坑的边缘与现有的旧建筑闹中间隔距小,这就对周边的建筑及环境带来危险,基础工程施工就比较困难,会相应地增加一些施工时间与花费。一些基坑工程事故的产生就是因为现在的深基坑开挖及其支护结构在设计、计算以及工艺上与原来差别太大造成的。
三、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一)、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选择不合理
采用现在的库伦公式或者朗肯公式并不能很好地计算出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由于对多变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是很准确的土压力对深基坑的安全造成威胁。因为在深基坑开挖之后,土地的物理参数像含水率、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等是会产生变化的,这就使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不容易计算准确,这样对整个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往在土力学的试验中证明,如果内磨擦角值相差 5°的话,土压力大小差别就很大。开挖前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差别更大。而且因为施工不同和支护结构形式的差别,使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更加困难。
(二)、基坑土体取样不完全性
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更好地保证安全性,在进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前就要先对地基土层取样,做好分析。取样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将要开挖的深基坑区域内进行。因为抽取的土样是随机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区域的值,而且因为地质构造的复杂多变,所以得到的数值设计出的支护结构与实际的地质情况还是有出入的。
(三)、对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欠缺考虑
据以往关于开挖深基坑的一些资料证明,基坑周边向内发生的位移中间要比两边大,深基坑长边的中间位置最常失稳,所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关于空间的问题。因为以往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是按照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设计的,所以它相对比较细长的基坑还是适用的,但对于那些方形的就不行了。这就需要在空间问题处理之前,对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的,支护结构要做一些调整来满足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四、改进措施的分析
(一)、优化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理念
理论对具体的施工有着指导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已经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积聚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对于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理论用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东西,就设计的现状而言,土压力分布仍然是按库伦或朗肯理论来确定的,支护桩仍然是依据“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具体要求的不断变高和新技术的发展,采用这些传统的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有着较大的悬殊,表现为不经济也不安全。
(二)、实时观测,及时补救
观测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观测。通过对监测数据对土方开挖及支护的实际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分析设计与施工中所存在的偏差,便于在下部施工中能够及时地对设计参数实施校正,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研究措施并用于实际施工之中,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1.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际经验,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 “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
2. 重视变形观测
基坑边坡的变形观则、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沉降的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测量,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控制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3. 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需要熟悉当地的地质资料、本次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另外,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
4. 深基坑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以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基坑向着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周边环境更加复杂,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难度愈来愈大。因此,从工期和造价的角度看两墙合一的逆作法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逆作法施工受桩承载力的限制很大,采用逆作法时不能采用一柱一桩,而是一柱多桩,增加了成本和施工难度。如何提高单桩承载力,降低沉降,减少中柱桩(中间支承柱),达到一柱一桩,使上部结构施工速度可以放开限制,从而加快进度,缩短总工期,这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土钉支护方案的大量实施,使得喷射混凝土技术得以充分运用和发展。为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以及保护环境的需要,湿式喷射混凝土将逐步取代干式喷射混凝土。
五、 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地质的复杂性、受力状态的多变性、结构型式的多样性,构成了其自身的特殊性,给深基础工程领域带来了新课题,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深基坑支护技术方面必定会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秦四海.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
[2]王建清.探讨岩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问题的分析[J].科技风,201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