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控制要点研究

      摘要:桩底注浆的目的是把有限的浆液材料输送到桩端及桩周的有效范围内,并对该范围介质起加固作用。本文着重对桩端后注浆施工期间各控制要点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桩技术;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是当前高层建筑和桥梁基础的主要桩型。桩端后压浆技术可以有效消除桩底沉渣的不利影响,增大桩端承载面积,是一种有效提高钻孔灌注桩性能、节约工程成本的先进施工工艺。因此,对桩端后压浆施工工艺、受力机理等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就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控制要点进行了详述。 

  1 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1.1注浆开始时间 

  泥浆护壁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初凝期约需要5d左右,所以注浆时间宜在混凝土初凝后(约5d-10d左右)进行。注浆开塞过早,会导致因桩身混凝土强度过低而破坏桩本身,还可能受到桩端承压水的作用,使桩端的砂子倒灌入注浆管内而堵塞注浆管;注浆开塞过迟,则可能难以使桩底已硬化的混凝土形成注浆通道,导致注浆头不能打开,注浆失败。 

  1.2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是注浆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成桩后至实施桩底注浆前,必须通过压水试验来认识桩底的可灌性。压水试验是选择注浆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压水试验还担负探明并疏通注浆通道,提高桩底可灌性的特殊作用。 

  由于受注体是开放空间,压水试验并不会影响注浆固结体的质量。无论是压水试验注入的水,还是注浆浆液所含的水,都将在注浆压力或地层应力下逐渐从受注区向外渗透,消散其多余的部分。 

  1.3注浆浆液的水灰比(浆液浓度) 

  不同浓度的浆体的特点和作用各不相同。稀浆(水灰比约为0.8:1)便于输送,渗透能力强,用于加固预定范围的周边地带;中等浓度浆体(水灰比约为0.6:1)主要加固预定范围的核心部分,起充填、压实、挤密作用;而浓浆(水灰比约为0.4:1)则对已注入的浆体起脱水作用。通常在浆液中可加入减水剂、膨胀剂和早强剂等外加剂,如:加入水泥重量2.5%。的木钙作减水剂,加入1%-2%水泥重量的UEA微膨胀剂。 

  1.4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是影响注浆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注浆过程中,桩底的可灌性直接反映为注浆压力的大小。可灌性好,注浆压力则较低,一般在4MPa以下;反之,若可灌性较差,注浆压力势必较高,可达4-8MPa,有的用8MPa仍不可注。一般刚开始施工时的几根桩注浆压力低,以后随注浆桩数增加而注浆压力增大。 

  浆液的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较高的注浆压力能使一些微细孔隙张开,有助于提高可灌性。当孔隙被某些软弱材料充填时,较高的注浆压力能在充填物中造成劈裂注浆,使软弱材料的密度、强度以及不透水性得到改善。 

  决定容许注浆压力的因素很多,它与地层的密度、渗透性、初始应力、钻孔深度和位置以及注浆次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因素是难以准确预知的,目前还无法用定量的公式表示,通常只能根据现场注浆前的注水试验及以前类似的施工经验确定。进行桩端后注浆施工时,容许注浆压力的确定要考虑下列几方面: 

  1)最终注浆压力要小于桩上抬的摩阻力,即注浆时不能使桩顶出现严重的向上位移; 

  2)最终注浆压力要尽量不造成对桩端和桩身混凝土的破坏; 

  3)最终注浆压力要使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使桩端形成扩大头,对桩端的加固效果明显。 

  一旦桩顶侧边地面冒浆,则应该暂停注浆。 

  1.5注浆量 

  合理的注浆量应由桩端、桩侧土层类别、渗透性能、桩径、桩长、承载力增幅要求、沉渣量、施工工艺、上部结构的荷载特点及设计要求等诸因素确定。通常可根据有关文献介绍的计算公式估算注浆量,一般~800桩的注浆量为1000-2500kg的水泥,中1000桩的注浆量为1500-4000kg的水泥。在实施注浆中,还需根据压水试验情况及注浆过程中的反应适当调整注入量,并通过对注浆压力、浆液浓度、注浆方法诸因素的调控,将所需注浆量灌注到设计要求范围内。 

  1.6注浆节奏 

  为了使有限浆液尽可能充填并滞留在桩底有效空间范围内,在注浆过程中还需掌握注浆节奏,实行间歇注浆。间歇时间的长短需依据压水试验结果确定,并在施注过程中根据注浆压力变化,判断桩底可灌性状况,再加以调节。 

  1.7注浆稳压时间 

  注浆过程中出现的瞬间压力不能代表最大压力,只有经一定稳压时间后,桩尖处的压力才会接近于孔口压力。稳压时间要控制在3min-5min,稳压后,在停压前需及时关死控制阀,防止灌浆管中浆液从孔口外溢而降低压力。 

  1.8终止注浆的条件 

  终止注浆的条件可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考虑: 

  1)终止注浆的条件主要以单桩注入水泥量达到设计要求为主; 

  2)如果桩中的第一根注浆管注浆量能达到设计要求,则第二根注浆管可以不用再注浆; 

  3)如果桩中的所有注浆管的注浆总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则需采用间歇注浆以达到设计注浆量;如果在实施多次间歇注浆后仍不能达到设计注浆量要求,那么以注浆压力连续达到8MPa且稳定5min以上,作为终止注浆的条件。同时,对该桩周边相邻桩适当加大注浆量; 

  4)如果在注浆过程中出现桩顶冒浆现象,则需要推迟注浆时间或实施间歇多次注浆。在实践中,为了确保注浆质量,也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指标作为确定终止注浆的条件,如: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注浆压力达到预定值,同时,有一定的稳压时间。具体条件由各方主体在试桩时共同确定。 

  1.9桩顶的上抬量 

  在注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桩顶上抬的现象。一般来说,对于桩长小于30m的桩,在高压注浆作用下,可能会出现桩顶上抬。因此在注浆时,宜在桩顶安装百分表,对桩顶上抬量进行监控。一般上抬量应控制在30mm以下。 

  1.10注浆后的保养龄期 

  注浆后的保养龄期是指从桩端注浆完成后到可以进行静载试验或作为工程桩使用的间隔时间。通常为了确保桩端浆液凝固,注浆后的保养龄期至少应在15d以上。 

  2 结语 

  总之,桩底注浆属隐蔽工程,桩端及桩周对浆体而言是开放空间,目前的监测手段十分有限,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依赖于好的注浆工艺。好的注浆工艺建立在对桩底注浆机制的正确认识上,它要求因地制宜,严密设计,优质施工,适时调控。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控制要点研究
http://m.civilcn.com/yantu/ytlw/150469031633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