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桦南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

       摘要:桦南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其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威胁和损失。查明该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隐患,有助于揭示黑龙江省桦南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可为桦南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发育规律

  1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桦南县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气象、植被发育程度、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研究区属低山丘陵区,东高西低,地势起伏较大。森林覆盖率达25%,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受其控制,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不甚发育,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少见。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桦南县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潜在地面塌陷)、不稳定边坡及水土侵蚀。  

  1.1 地面塌陷

  桦南县已形成的地面塌陷共有三处,其形成原因为地下采矿形成。

  其中两处塌陷在孟家岗铁矿,还有一处在民主乡。其中孟家岗铁矿分孟北、孟南、向阳沟三个开采区域,总面积10km2,佳-牡铁路从孟北和孟南矿区中心通过。目前发现有四处地面塌陷,为两个小的塌陷群,最为严重的一处靠近佳-牡铁路,目前尚未影响铁路的运输安全;民主乡塌陷由于过去地下开采第三系砂金,造成小面积的地面塌陷,随着砂金的禁采和复垦政策推行,塌陷已经停止,现仅存有一处塌陷坑。

  1.2 不稳定边坡

  桦南县不稳定边坡较为发育,多为采石、采矿以及修筑公路、铁路过程中切割山体形成,点多面广,与人类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本次调查发现不稳定边坡 21 处,其分布于:(1)低山丘陵前缘,山区,小型采石场及建筑工程的人工削坡;(2)变质岩、花岗岩、硅质岩、玄武岩地区,老秃顶子大理岩矿、及各个采石场;(3)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公路两侧,主要为S307 省道及乡村路路通两侧。

  1.3 水土侵蚀

  桦南县的水土侵蚀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植被裸露的低山丘陵区(土龙山镇的横代山一带和金沙乡的东民主村一带)、中部的丘陵漫岗区及平原的风蚀区。

  2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2.1 地面塌陷

  2.1.1 发育特点。本次调查工作共发现地面塌陷点三处,位于民主乡的地面塌陷已基本稳定,下面只介绍另两处塌陷。(1)建龙铁矿塌陷。建龙铁矿塌陷处在耕种农田之中,西侧约 30m 为公路,40m 左右为铁路,塌陷坑为圆形,坑口面积 30m2,水深 4-6m,在地表塌陷周边已经设置了的隔离措施,地下铁矿已经停止向该方向开采,以免塌陷向西扩展。目前,公路和铁路尚未受到塌陷的直接影响,但是已经受到塌陷的威胁,应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治。(2)亨通铁矿塌陷。该处塌陷位于孟家岗镇前平安屯南 200m处,距公路30m,距铁路约500m.地下采矿形成,该处塌陷有两个陷坑,规模分别分 20×15m、20×10m,深度约为3-5m,充水水位1-2m,造成的直接危害就是减少了农田的耕种面积。

  2.1.2 发育规律。一般而言,多数地面塌陷都会经历裂隙-洞-塌陷的发育过程。裂隙是开始阶段,洞是孕育阶段,塌陷是最终结果。孕育过程中的为潜在地面塌陷。研究区地面塌陷的发育原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其次为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降雨量等。地面塌陷的发育具有持续性、阶段性、周期性、重复性。(1)连续性:潜在地面塌陷会一直处在发育状态,直到诱发因素消失,形成新的力学平衡为止。(2)阶段性:地面塌陷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孕育阶段、塌陷阶段和调整阶段。其中孕育阶段是塌陷成长形成的过程;塌陷阶段是塌陷区形成的一个过程;调整阶段是塌陷形成后慢慢处于稳定或休止状态,达到新的力学平衡。(3)周期性:塌陷受到不稳定诱发因素影响,其塌陷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出现强弱波动。在降雨量大的季节塌陷强烈,反之,塌陷作用减弱或停止。对于停止或稳定的塌陷,可能会因为诱发因素强烈再次出现新的发育过程。(4)重复性:对于同一塌陷区而言,因为诱发因素强弱不断的变化,可能会经历多次塌陷,不断加剧原有的塌陷程度,周而复始,直到稳定状态出现。

  2.2 不稳定边坡

  2.2.1 发育特点。经过调查,只有一处位于达连泡水库边缘的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现今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达连泡水库不稳定边坡所处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214m,为人工削坡,坡长60m,宽 8m,坡高23m,坡度 75°,坡向 165°,为人工岩质斜坡。坡体岩性为中元古代石英岩,层状结构,全风化带厚度3m,下部呈弱风化状态。该处斜坡对离山脚很近的看守水库人员构成威胁,目前稳定性较差,现今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强降雨作用下有可能失稳,造成一定的影响。

  2.2.2 发育规律。不稳定边坡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蠕动阶段、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调整稳定阶段。研究区的不稳定边坡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和矿山开采面。其发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阶段性和复活规律及相对稳定性。(1)周期性:不稳定边坡发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其诱发因素的破坏强度和时间之间密切相关。对于稳定的或已经处于稳定的边坡会因为人类工程活动或是大气降水量的增多不断出现岩土体滑落或坍塌现象。(2)阶段性:不稳定边坡的发育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停止的过程。掌握其发育阶段性有利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为防灾减灾奠定基础。(3)复活规律:对于已经停止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边坡,因为诱发因素的变化影响,重新处于不稳定状态。复活的边坡可以是整个边坡或是局部边坡。(4)相对稳定性:指在某一时间段,某一地质灾害发育地段(点),没有诱发因素影响时,不稳定边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存在潜在危险。当有诱发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发生岩土体的滑落或坍塌现象。

  2.3 水土侵蚀

  2.3.1 发育特点。桦南县的水土侵蚀主要发育在斜坡地带结构松散的土层中,沟宽一般 3-10m,最宽可达 20m,深一般为 1-3m,最深可达10m,长度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遇强降雨时加速其发展,携带泥砂极易形成小型泥石流。本次调查的水土侵蚀多数位于公路、铁路及村庄附近,有的水土侵蚀灾害点距公路和铁路相距不足十米,有的在村庄内通过,直接威胁运输和村屯安全,或冲毁耕地。

  2.3.2 发育规律。水土侵蚀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研究区水土侵蚀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其发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阶段性和循环性及空间成群性。(1)周期性:水土侵蚀发育的周期性与其诱发源之间息息相关。诱发源的破坏时间和破坏强度不同会导致水土侵蚀现象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可能周期的长短不一。(2)阶段性:不稳定边坡的发育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停止的过程。(3)循环性:对于已经停止或处于稳定的土体状边坡,因外在因素的影响,会在同一地点,循环不断的出现土壤颗粒被大气降水携带向下游移动的现象。(4)空间成群性:对于同一地点,一般会出现多条发育程度不一的水土侵蚀沟。

  综上所述,桦南县地质灾害发育具有周期性、复活性、空间成群性、循环性、阶段性、持续性、重复性及相对稳定性等多种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存玉。人为地质灾害成因及其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1999,7(3)。

  [2]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朱济成。我国地质灾害概说[J].北京地质,1994(3):27-30.

  [4]郑柏举。浅谈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8):41-43.

  [5]Tan yong hong.A study on GIS -Based Hazard assessment aboutlandslide Qingxing highway in Guizhou Province [D]. Hunan Universityof Science & Technology.2010.

  [6]曾彬。宁强县滑坡灾害风险分析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12.

  [7]Li Ben.Study on risk assessment of suoertou langslide in ZhouquCounty,Gansu Prvince[D].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201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桦南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
http://m.civilcn.com/yantu/ytlw/162262131740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