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刍议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个性化;以人为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住宅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
1.城市居住区环境现状
1.1居住条件日趋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的外部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住宅商品化的不断推进,住房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人均居住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
就居住区本身而言,其景观设计己经成为房地产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老百姓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他们居住小区的内部环境,其重视程度更甚于对楼房本身的要求。从城市整体发展来说,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1.2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2.1绿化面积少,缺乏生态性
有些居住小区由于地块的先天不足,绿化面积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甚至没有绿化,通过缴纳“绿地赔偿”和申办“异地绿化”进行补偿,这对于城市整体来说,可以维持总体的生态要求,但对于小区住户来说,却是钢筋混凝土森林,没有任何环境可言。
在规划设计中,开发商追求最大利益,通过不正当渠道提升容积率,虽然绿化面积和绿化率可以满足规范要求,但人均绿化面积却大大降低,绿化不能承担人口荷载。
错误设计指导思想造成居住区内绿量不足。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有些居住区绿化设计以大面积草坪来使空间显得“空透”、“大”;为了降低成本,植物量少、种类少,尤其是高大树种少,造成绿量不足。
居住区内绿地相对集中,景观缺乏均好性。大户型、别墅占取优势景观资源,而小户型密度大、建筑的通透性和自然采光性能不够好,且观景视野和周边环境普遍较差。
1.2.2交往空间少,邻里关系淡漠
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往往考虑的是空间构成、平面构图和建成环境的广告效应,对环境中人的交往需求考虑不足。目前很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往往只强调形式美,或把功能性理解为满足人们对广场、活动场地之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遮阳避雨的大广场、不能步入的绿色丛林、简单划一的邻里空间……,居民交往空间少,导致邻里关系淡漠,忽略了心理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我们也应通过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使居民产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行为,从而为创建和谐居住区产生良好作用。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的好坏,直接关系居住区居民是否产生积极向上或良好的心理作用。
1.2.3设计雷同,缺乏个性
内地的景观设计模仿南方沿海城市,沿海城市学习欧美风格。居住区景观缺少个性与内涵,这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信息流通的快速、交通的便利,使我们的设计师有机会进行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对成功作品的模仿,新材料新技术“流行性”地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是设计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二是地域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北方气候条件限制,植物种类不及南方丰富,植物造景受限。三是设计师设计任务重,创新能力受限。
2.改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建议
2.1以生态为原则,形成自我生态体系的平衡
生态设计是人们反思工业化对生态的破坏,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基于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而提出的设计指导思想。生态设计应该采用是节约、可回收、可降解的原材料,施工过程和建设成果无污染废气、不破坏水环境和植物环境。今天,评价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再仅仅是美观、漂亮、豪华或雅致,人们已经更多地考虑到它是否环保、是否节能等。许多国家现在已经把健康和环保纳入到景观设计的法规之中,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来限制那些不符合环保的产品和材料的使用,超过了环保规定的材料已经在设计中被消费者和设计师所拒绝了。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区别于以往的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在于它因地制宜,注重营造原生态设计集群。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时尚园林景观应该是以现代、简洁的手法,创新具实的思路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是具有科学内涵、文化底蕴、艺术结构、园林外貌的综合体,以此可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提高。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生态效益。采用大面积草坪来降低维护成本或为了使空间开阔是不合适的,要建立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植物多样性是生态体系建立的基础。以本土植物为基础,详细分析本地的植被状况,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空间格局和文化内涵,这样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维护。
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线条、形貌、体量、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而且该住区的园林绿化不只是平面化,而是“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居住景观设计应注意景观的均好性,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
2.2以人为本,景为人用
人是社会交往的主体,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活动,居住区空间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需求两方面。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景观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首先,应综合考虑各种居住区周边可利用环境、住户的人员构成、服务的社会阶层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从整体空间到局部空间,精心布置适合不同“交往情境”的环境设施,才能获得怡人的环境效果。
其次,空间应具有多重复合性、领域性、层次性,这有助于产生归属感与领域感。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在绿地中健身、博弈、陶冶情操;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户外游乐场上玩耍、嬉戏,在成长中感受童年美好的环境;老人们散步时能有个凉亭、花架等歇脚的地方,空闲时谈笑风生、回味往事当年、与自然同在。
另外,在住区楼间区域,应抛弃以硬质设施体现环境丰富性的手法,只需设置少量满足最基本的必要活动的环境设施,如通行的步道、座椅、小尺度的活动铺装等,而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植物的空间塑造与精致上,通过精心搭配最常用的乡土植物,弱化密集的建筑群给人带来的压抑感。
2.3加强文化内涵,打造小区特色
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
而营造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居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求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园林景观设计以自然道路为主线,自然环线型主干道打破了整齐建筑群的僵化布置。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及构筑物形体要素创造优美环境。水景设计在手法上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作用有机结合,使水体环绕主干道带壮分布,形成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使得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3.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将出现更多趋势,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J].北京农业大学报,2002,14:12
[2]李迪华.吉庆萍.景现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8(8):78
[3]吴林春、丁金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绿化设计的思考》.建筑知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