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中心,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终评价园林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本文阐述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如何科学利用植物材料的自身特性,运用园林艺术手段,使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相互协调,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特性 景观 布局
所谓配置方式,是指在园林中观赏园林植物数量搭配的配合比和样式。要根据具体绿化环境条件而定,一般可分为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两大类,前者排列整齐、有固定的形式,有一定的株行距:后者自然灵活,参差有致,没有一定的株行距。两者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树种选择也个有差异。
1 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1.1 协调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 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 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 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 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另外, 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 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 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 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 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1.2 丰富园林空间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 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 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 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 宽阔的草坪, 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 而林木夹径, 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1.3 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 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 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 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 浓郁的树木, 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 而树冠的起伏层叠, 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 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 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2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
2.1 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 称为开敞空间, 它外向、无私密性。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 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如茵的草坪, 斑斓的花卉, 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2.2 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 单方向, 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 而另―面需景观的环境中, 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 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 也没有完全闭合, 身处其中, 人的视线时而通透, 时而受阻, 富于变化。
2.3 封闭空间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 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 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 称为封闭空间, 它无方向性, 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2.4 竖向空间
空间由基面和竖向分隔面构成, 植物冠幅较窄, 主要利用椭圆形、圆椎形、圆柱形的植物自身或与灌木结合,在竖向分隔面上封闭视线, 形成竖向上的方向感, 将人的视线导向空中。
2.5 覆盖空间
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 而立面为空透的空间, 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 能产生不同的遮荫效果,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游憩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植物营造的覆盖空间与许多由园林建筑营造的顶面覆盖, 四周开敞的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如果抛开具体的形象、质感等方面的区别不谈, 那么它们带给人的空间感受则是较为类似的。
3 植物景观艺术布局
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完善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能;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绿化美化的特性,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 1 绿地地形与树冠形的配置
根据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绿地不同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一般说,植物树形有圆形、圆拄,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在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美妙的画面。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硅,多品种组合、多层次种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植物的持续性生长,景观的永续利用。
3. 2 景观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上,以乔、灌木为主,多方组合搭配,增加绿化复层种植结构。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创造丰富植物人工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如将同期开花的2~3 或4~5 种花木,依树形组合配置,在一个季节或一段时日中显示它的绚丽色彩,再加以常绿树与红叶树配置,形成对比景观,以乔木散置与花草地形成疏林草地,均能稳定持久地产生生态观赏效应,成为生态与艺术结合的景观。现代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热岛效应突出,加上建筑物间距小,容积率大,地面多硬化处埋,对植物生长的光照和水分都带来变化,在植物布局时,不仅注意其自然生态,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健壮,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 3 不同冠形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植物各种类型间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整体的美感效果。植物景观布局时,既要考虑统一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变化和节奏与韵律。使人们观赏风景时,随着视觉的移动,达到步移景异,增加趣味性,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在体量上要有大小之别,竖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层次上既要有上下考虑,又要有左右的配合。广场及重要景点,主景植物应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效果好,对效期长的种类。如在广
场入口树池内种植云杉,在草坪的一角配置垂柳或园冠榆,强调突出主题的作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比例适度,植物之间、景点与景区之间都有一个度的关系,以人为本,创造适宜尺度,恰当的比例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小景区应小中见大,大景区应大而不散,览之有物。近几年,随着广场热的出现,草坪成为广场的主体。草坪可以使空间显得开阔、舒畅,广场绿化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休息的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大面积的以草坪为主体,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空空荡荡,广而无场,同时也不利于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盛夏烈日炎炎,空旷的广场几乎无一人,晚上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上。我们的国情决定了草坪是不能上人,广场虽大,但活动面积有限。可以考虑铺装结合树池、花坛、花钵等形式,花坛、花钵结合坐人,草坪上应以配置大树为主,适当配置针叶树和灌木,形成层次丰富、四季有景、有植物景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植物的形态、色泽和质地等自然属性,合理地配置植物,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
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园林中, 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 只有重视植物材料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合理配置, 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