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构筑城市绿色网络形态的综合发展是城市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也是城市环境景观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上海市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强调:2005年前建设重点之一是:中环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它与黄浦江,延安路,苏州河,内环,外坏“一纵两横三环”一起构成了各类绿色走廊,成为城市绿色网络框架体系之一。
关键字:生态景观廊道 绿化空间 中环线
构筑城市绿色网络形态的综合发展是城市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也是城市环境景观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上海市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强调:2005年前建设重点之一是:中环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它与黄浦江,延安路,苏州河,内环,外坏“一纵两横三环”一起构成了各类绿色走廊,成为城市绿色网络框架体系之一。
中环线的绿带建设改变原来的线性规划状态,以三维空间为构思平台,利用道路功能性绿化为主线,牵动西侧多元功能用地的绿化组合,互相渗透,共同组成宽幅环带型开放空间。
Ⅰ.内环线和外环线的绿带特点
上海中心城区的三环(内环,中环,外环)是城市快速干道的三个环体。由于其位置地域的多重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性和优点。
内环线以中山环路为基础,是采用高架道路组成的一条交通快速干道,穿插于城市中心,也穿插于众多高层建筑群之间。其边沿距建筑物外沿最近处仅咫尺之遥。为解决视线和噪声干扰,不得已安装了数千米的阻声屏,就绿化而言,只在东西走向的高架下见缝插针,布置了耐阴植被:高架之上断续布置了盆栽草花,绿量缺乏,基本上是城市水泥森林的产物。
内环现的绿化建设完成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
外环线400m绿带建设完成于2003年,它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发展界限。它的建成标志着城市生态缓冲空间的建立。它的巨大绿量和沿线片林一起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了殷实的基础。外环线绿带建设是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城市和自然和谐共存是它的社会特性;经济效益在于它的生产性和区域农林经济共存;环境效益体现于它的生态性。鉴于外环线的地理位置,道路车行道处于隔离状态,绿带的绿化种植粗放,自然,乡土树种居多,植物群落物种丰富。从而形成了城市绿化生产,植物材料的可靠供给基地。也为保护上海地域植物资源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Ⅱ中环线(浦西段)的地理特点
中环线介于外环线和内环线之间,是中心城区中心区发展的边界。目前,浦西段的道路线形以已建道路为主,浦东段道路尚未沟通,其区域在浦西段由虹梅路,虹许路,真北路,汶水路,邯郸路,殷翔路和军工路组成;浦东段由金桥路,张江路,华夏路和上中路为主,总长约70km。
本文论及以浦西段为例,全长38.2千米,沿途共有七处与城市放射干道交叉。
中环线(浦西段)沿线连接的环境如上:
以上列表可以看出:中环线快速干道穿越于众多的优秀居住区和科研教育机构之间,其中不泛众多上海著名的住宅群体和著名院校。同时也与许多绿地、公园和商业设施相连。
所以,中环线没有采取封闭交通干道的形式,而是开放的形式服务于城市和两侧用地。
Ⅲ.中环线的地理区域带来了绿化空间拓展的有利机会
中环线的地理区域调查材料展示了它有别于内、外环线的个体特性。作为城市居住区域的交通干道,服务于城市居住人群的外出,商业购物和娱乐活动。这些特性使道路空间与两侧有了广泛的联系,也使道路绿化空间得以拓展,和两侧的地块绿化联成一片:它有利于构成城市各类绿化空间的综合利用,形成宽幅的绿色廊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Ⅳ.绿色廊道是城市绿色网络的重要—环
在特大型城市绿化系统中,绿色网络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骨架,也是城市发展的态势和需求。它为构筑城市的整体绿化空间提高了易达性和均衡度。而绿色廊道是网络上的重要链节,它的快速生成和开发性将有力地支持了网络的构成和渗透。中环线绿化系统与内、外环线的绿化系统比较,更具有绿色廊道的发展优势。
因此,中环线的道路绿化不仅仅是单纯的线性发展,更应该把它视为横向渗透,综合发展的线索,应能启动两侧的有机发展共同形成城市中心区内的环型绿色廊道。
实际上,中环线的两侧的地块绿化也出现了综合发展的需求。
例如虹桥高尔夫球场以宽广的草坪,良好的植物生长态势展示了它的绿色环境,由于虹许路的穿越使它变成生硬的两大地块。仅管采用了景观桥相联,但是绿色景观的连续性受到了打断。强化中环线的绿化系统,适当地破墙透绿,有利于绿化的渗透和融合,弥合了道路引起的缺陷。
例如虹许路的名都城公寓住宅区,区内的绿化已有良好的培育,但是小区大门之外的绿化无法与之相配。中环线的道路绿化,能使名都城和相邻休闲街和其他住宅小区的绿化得到沟通,共同形成约2km2的优良居住生栖环境,北新泾地区的绿量过于分散。中环线(真北路段)的道路绿化系统建成之后,能把新泾港河道绿化和仙霞西路的新建居住小区串联成片,发挥了区域边界效应,共同组成开放空间,提高了周围大幅区域的居住水平。
邯郸路段的中环线绿化更使以复旦大学为主的上海东北大学城区有了整体的绿化片区。
以上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把道路绿化放在区域绿化系统的平台上审视有利于城市绿化形态的综合发展。
同样道理,道路绿化离开了周边地区的其他类型的绿化支持,也只是一条线条而已,提高道路绿化生存的层次,更有利发挥潜在价值和综合价值。二者的互补明显地出现了1+1大于2的群体效应。
Ⅴ.绿色廊道应保持自身的需求和个性
在提倡道路绿化与环境的相融、渗透的同时,应避免自身的需求和个陛被削弱。中环线绿化建设仍应注意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种植要求,充分重视防护,防眩,缓冲的需求;充分考虑车行人群的快速景观视觉感受和人行道行人的缓速景观视觉享受;注重必要的隔声屏障保护和视觉遮蔽保护。
由于中环线在局部和路段因交通安排的需要,采用了高跨立交和地下通道的结构形式,大大地丰富了道路的竖向设汁,也绐绿化建设带来了波浪起伏的优美韵律。这些变化使线性设计变成了逶迤不断的筒状空间设计,产生了立体的绿化效果,处理好立交景观组合和地下通适的垂壁入口,能使中环线的绿带具有强烈的人性化特征。再一次渲染了穿越城市居住区域的道路个性。在这里,慎重的选择尺度概念是细部处理的重点。
中环线另一个道路个性是它的休闲性,正是与周边环境的对应,休闲的功能是它区别于内、外环的重要特性。因此,中环线的人行道绿色景观布置,必定考虑多重造景元素与周围环境的相溶;人行道内侧的曲线变化;道略转角的重点处理;行道树的遮荫需求;色彩的对比和统一;人体尺度的韵律等等,还需要休闲人群心理感觉的了解。这些都是共同表述休闲个性的必要语言。
植物的配置应强调群落性、层次感以及季相的变化、色叶植物和保健植物的选择也是强调中环线绿带个性的有利手段。
综合以上论述,中环线绿带作为上海市的主要绿色廊道之一,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绿色网络形态的发展,强调道路绿带突现自己的个性,能够使绿色网络更丰富多彩;强调道路绿带与周边地块的共同组合和渗透,则更有利于城市绿化形态的发展,推进城市空间体系的快速突现。
把城市绿化系统按功能分类,在各项建设项目中进行落实,使全市人民和各个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绿化建设。同时,对各类绿化项日运用模糊边缘的渗透原理进行糅合,包孕和空间组合,有利于加快城市综合发展。
当前,我国的道路网络建设正在蓬勃展开。在理论上,城市绿化廊道的概念和功能定位缺少明确的认识和设计理念。在实践操作上,强调美化、轻视基本功能的道路花园化,道路宫廷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平面构成的追求多于空间立体设计,单纯的线性规划甚于空间组合。本文尝试提供具体设计理念的思索,希望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