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我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从殷周时的‘囿”起,经三千多年的发展,造园艺术取得辉煌成就。风格上独树一帜,古典造园艺术理论建设臻于完善.古典园林的形式和风格亦归结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及寺庙园林等. 而生态园林是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注重生物链及相互关系,注重保护,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新园林的内涵
  1.园林(也叫风景园林、风景园艺、环境园艺等)一词,英文泛称Garden(也用LandscapeGatden),现亦称为LandseapeAretitecturc.我国近代学者的研究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
  陈从周《说园》称:“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富诗情画意.”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称:“广义的园林,系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广场、街道、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
  狭义的园林,则仅指公共园林而言。园林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环境,所以要满足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满足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并具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单纯作为生产用的果园、苗圃、林地,或单纯作为防护用的林带,就不能称为园林.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称:“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它把建筑、山水、植物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的加工、提炼和创造,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幻、‘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体形环境.”
  2. 城市生态园林的基本特征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其内部的物质变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同步发展,达到最高水平,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最佳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传统园林与生态园林的区别
  传统园林和生态园林的园林绿地都是人工生态系统,传统园林绿地也有生态效益,但生态效益的发挥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生态园林是能够使园林绿地按照人的要求去发挥作用的目的系统。生态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生态园林在强调生态效益的同时,并不降低对园林审美质量的要求,生态园林在继承造园意境、植物造景等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把园林绿化推向功能更加齐全、高效,经济更加合理,形式更具有现代特色的新阶段。
  二、目前城市新园林的困境
  1. 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是由政府包下来,从城建维护费中提成支出。虽然近年来提成比例有所升高,但是,与物价上涨因素比较,增加的钱几乎全部抵消,造成园林建设资金普遍不足,许多园林部门出现了入不敷出,无法维持下去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园林事业的发展。
  2.惯于模仿,疏于创新,全国一时一风
  目前,不少地方有急不可待的园林建设热情,但缺乏科学冷静的头脑。某城市因地制宜地有所创造,其他城市不是去研究人家如何觅到创新的路径从而寻求本城市的地方特色,而是“人云亦云”地跟着模仿。全国都模仿就形成一股风.而今广场草坪风方兴未艾便是一例。有的大城市提出来要建成“异国风光”的口号。有的风www.jianzhulunwen.org景名城要把世界的名桥都建在自己城市里,错误的理论导致失败的结局。你并不具备这种环境却硬要造,就注定要失败。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是借景,就是巧借地宜造景,因地市喧地造景.这要下工夫去捕捉。本地气候所宜和不宜之处何在?文脉是什么?有的才能放矢,因地制宜地有的放矢才会有所创新。艺术的生命是特色,特色由创新而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克服困难的积累,必“先难而后得”。
  3.讲排场,论改绩,不负责任建广场
  近几年来,一些县市领导为了讲排场。搞政绩工程,在城区周围征用大量农田建广场。据说,有人还扬言要建比天安门广场更大的广场。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城镇要建这样的广场何用,集会用吗,不是。美化环境吗,更不是。这些所谓广场实际上只是一片烂草地。牺牲几千亩良田换一片烂草地谈什么美化环境呢,须知在人多地少的我国,耕地是何等宝贵,是我们的命根。曾记否?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奋斗,牺牲了千百万生灵,主要目的就是夺取政权,并把地主手里的耕地夺回来分给少地、无地的农民。这是何等壮烈,又是何等艰辛,然而今天。我们有的干部却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农民的耕地夺过来,让它作长草、晒太阳的“广场”,要是让它生农作物不是更漂亮吗,
  三、园林建设的发展机遇
  1.国家重视
  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园林绿化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央和各地、各级领导普遍重视园林绿化工作,无疑为我们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现在园林绿化事业虽然面临经济等困难,但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美好的,我们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园林,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形成园林事业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2.艺术再现
  现代艺术是现代景观最根本的形式源泉。艺术家的创造力总是比设计师要丰富得多,他们对时代精神的反应也比设计师敏感得多,他们总是走在整个艺术大潮的前列,引导着景观设计师的前进方向。现代艺术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语言,它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我们可以借用现代绘画自身的线条(折线,曲线,直线)、形状、构图、块面和色彩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元素来展示个性,表现艺术;可以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的语言(对材料、质感和体积的理解)来进行景观设计;可以运用有隐含意义的铭文,通过将诗、格言和引用文刻在园林里,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加于景观设计之中;可以通过材质语言(以界面铺装为主体的材质效果的表现),空间语言(空间的构成与实体处理),细部语言(结构、构造的表现)来展现艺术美、个性化。
  现代艺术重要的是设计师对景观的再思考。非常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形式并使之与自然变化相融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或是追求简单清晰的结构、质朴感人的景观,使景观空间有了非同以往的体验。使雕塑、绘画、文学和景观融为一体。这种简练的形式、特殊的材料以及深邃的意境,正是现代景观所倡导的原则。
  城市生态绿化应坚持以美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融城市景观为一体,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利用园林植物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丰富和提升生态绿化的内涵和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健康的需求。为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长明.浅谈因林绿化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性〔M〕成都因林,2999,12.
  [2]孟兆祯,寻觅契机创造特色———21世纪北京园林建设刍议〔J〕中国园林,2001
  [3]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套室.200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会报(N〕.人民日报,2003.3.12.
  [4]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30577457214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