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7月16日——2011年7月24日 

       实习地点:上海、周庄、苏州
 
       实习内容: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09级景观专业于2011年7月16日开始大二第二学期暑假景观园林考察实习。以期从实习中去感悟景观园林设计的方法。
 
       实习行程: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多云
       下午根据学校安排,乘坐大巴从学校出发前往实习的第一站——上海。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阴
       早晨五点左右抵达上海,稍作休整,十点钟就坐大巴去参观中国馆。初见中国馆,还是在大桥上,那一抹中国红,甚是醒目。到达目的地,下了大巴后,就在国家馆外面等着领队老师发门票,期间只见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望向远处,一个状如“斗冠”的红色建筑矗立在那儿,很是雄伟。拿到票后就是漫长的有点令人抓狂的排队,排队过程中,对于设计师在设计国家馆时候的想法进行了种种揣测,始终只能望其项背,单从维持游客秩序一方面来说,行栏设计的十分有趣,游客虽然多,但是却有条不紊。检过票后,便来到在国家馆脚下,抬头仰望,只见几根巨大的红色横梁木像积木一般,被很规矩的搭建起来。构成国家馆的主体外形,给人以一种雄伟大气的感觉,而代表中国建筑特色的红色使得整个建筑更是锦上添花。仔细看的话,国家馆外墙以“叠篆文字”覆盖其表面,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真正进入国家馆内部后,先乘坐电梯到达国家馆屋顶——外形像极九宫格的观景平台,在这里,可以将浦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然后,我们自上而下,通过环形步道继续参观。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还有轨道游览车,在很短的时间内领略到了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最后参观完低碳展区后,就完成了在国家馆的一次充满惊喜、动感和发现的参观之旅。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的目的地是豫园。早晨九点左右先坐车来到城隍庙,里面多是古建筑,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古建结构今天在这边基本都见到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古建的斗拱结构还有屋顶的脊兽和吻兽等,用相机拍下来之后和老师之前讲过比较学习加深印象。在城隍庙里见到了很多善男信女,相比较来说我更关心的还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古建结构,如此繁复的古建,实在是精妙之极。从城隍庙出来后,就直奔豫园,之前早就听说豫园很充分的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一颗明珠。百闻不如一见,不过刚到豫园门前的时候,实在是有点惊讶,名气如此之大的豫园入口竟是这样的毫不起眼。不过,待检完票,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园内别有洞天,就好似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一般。愈往里走就愈发地觉得豫园实在是称得起它那响当当的名号,从入口处开始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在豫园的处处都会发现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以及艺术特色,真正可以算得上是移步换景,那些课堂上每天重复的造园艺术手法在豫园里面更是随处可见,随便拍一张照片,你就会发现你所拍摄的景物里面竟然包含了以二种甚至更多的造园手法,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园林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豫园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置身豫园会有一种超脱的感觉,触目所及尽是假山、树木、流水,看似随意堆砌摆放,假若你随意行走,随处都会给你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除此之外,豫园给我的感觉就是绿化布局十分合理。植物配置得当,层次分明,全园古树名木很多,盆景 摆花也很多。可以说整个园子树木苍翠,层次分明,很能体现明清两代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所以,像豫园这样的园中翘楚,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的。
 
2011年7月19 星期二  晴
  按照行程表安排今天自由支配时间,去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公园考察了一下植物,途中还看到了贝老在香港设计的中银大厦,惊讶之余,上网搜了一下,原来并不是只有香港才有这样的建筑,再次被贝老的才华所折服。期间还见到了莲花大厦,更是惊叹于现代城市建筑的神奇之处。
 
       2011年7月20星期三 晴
       早晨坐车前往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拿到票后立刻赶往魂牵梦萦的周庄,无非就是想看看最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人家,走一走光滑的青石板。看看地道的江南人家依水而居,在乌篷船的呀呀声寻梦中的桃花源。走在周庄的青石板路上,让人有一种是真是幻的感觉,进入周庄的牌坊上北面镌刻着“贞丰泽国”四个字,而南面镌刻着“唐风孑遗”过了牌坊就进入了周庄的核心了,满眼的青砖白墙,一间挨着一间,在水乡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旁做枕水人家。在水乡最著名的双桥上,人来人往我们居然等了半天才走上桥,真不知是我们看风景还是我们成了这风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江南的深宅大院——沈厅和张厅。沈厅据说是沈万三后人建造的,而张厅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弟弟建造的,只是后来卖给了张姓人家。这种江南的庭院给人的感觉就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沈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传说中的聚宝盆,这是让沈万三富可敌国的秘密?不得而知。我最有感觉是张厅里的背弄,背弄幽暗深长只一人通过,古朴的红灯笼散发着幽幽的红光,让人觉得岁月在一刻停止,恍然回到了百年前的时光。在周庄熙熙嚷嚷人流中我们走马观花的游完了周庄,你想停下来都不行,想想我们大概也只能这样了!除去这些,周庄的建筑大多数是采用木结构建造,这点我是比较感到意外的,因为在江南这种多水的地方,我认为木头应该是很容易破败腐朽的,可是周庄古镇却恰恰采用木结构,这着实让我有点想不通。日落黄昏的时候,我们又再次探寻美丽的周庄风情, 踏着小街的石板,走过一座座小桥,实地察看周庄,觉得周庄的魅力是这座江南古镇风貌的完整保存。这座古镇建镇九百多年来,先民们沿河筑舍,依史成市,创造了极其自然又极具审美意味的水乡古镇外观形态。在面积不大古镇区,以“井”字型河道为骨架,自然形成八条长街,河街平行,河路相间,巧妙地把水、路、桥、房联成一体,河、桥、街、店、宅、楼、埠排布合理,水乡的旖旎风光,独特的民居建筑相映成趣,令周庄各处触目皆景,随地可思可咏,确实周庄果然衬得起中国第一水乡之美称。唯一有点遗憾的逛完古镇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万三故居也没去成。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晴
       因为前一天没去万三故居,所以特地早起去了那儿,不行了好长的一段路程来到了万三故居,依旧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院落,可是进去之后去让人很惊讶,为何其貌不扬的故居里面却又如此丰富的内容。
 
       从万三故居回到旅馆,收拾行李前往苏州,去看看那些久负盛名的园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坐着大巴还沉浸在梦幻般的周庄之时,不知不觉已然接近苏州园林了。下车的时候已经中午了,到旅舍简单休息了一会,就叫上三五好友,赶去苏州博物馆了,当站在苏博前面的时候,我才不得不接受苏博很另类的观点。单从苏博周围的几个园子来说,苏博的造型似乎确实显得那么另类了点。带着几分好奇进去看了看,当时贝老把苏博比做自己最小的女儿的时候,贝老是多么的自豪,我进去之前觉得很不以为然,但是整个看过来之后,才真正发现,苏博真的是很可爱,试想一下,身处古典园林包围之中,博物馆似乎显得前卫了,但是苏博却巧妙的结合了前卫与古典,并且还十分成功,这确实不得不让人拍手称赞。
 
       2011年7月22 日 星期五 晴
       按照计划实习还剩下两天,还有四个园林要考察。今天早晨去的是拙政园,总体来说,拙政园的造园艺术主要体现在水、花木、庭院等几个方面。首先拙政园以水见长,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晴
       早就听说“赏留园首看建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晴
       至此实习结束,开始返校。
 
       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的景观设计园林考察实习,感受到了每个城市所独有的魅力。不仅开拓了眼界,并且还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而在专业知识方面,使得我对景观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考察完这些古典文化的瑰宝之后,情感不仅仅停留在对古代的精湛造园技术的羡慕上,而是上升到一个对中国传统造园首发的运用和发扬的层次上。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48098853529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