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文章是在探究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问题。主要通过对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梳理、分类,分析元素背后的内涵,从形态与内涵入手,结合景观设施的功能,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对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使之与景观设施融为一体,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是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景观设施设计; 物态文化元素;非物态文化元素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美之为美”的普遍价值,只要善加借鉴,完全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灵感①。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潮流,也是未来设计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②。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广东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文化资源在景观设施设计的应用,使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成因,其背后的精神内涵,通过系统的设计程序来实现,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去。 

  一、客家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时下,设计师常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从而形成“新中式”的景观设计风格,该风格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汉族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汉文化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讲,都格外丰富而迷人,并且深刻的影响东亚乃至东南亚文化。汉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因地域的差异,形成多个分支,各文化分支之间既有其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客家文化脱胎于中原传统文化,从某种有意义上说,客家文化是演变过得中原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分支,即保留有中华文化的共有特征(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等),又保留其自身文化特点(例如客家服饰,饮食,居住环境,谋生方式等)。这些共性与个性的文化特点都已各种丰富的文化符号展现,将客家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用抽象、转换的手法进行再设计,并应用到景观设施设计中,营造具有客家韵味的“新客家”现代景观空间,是客家文化传承的一种新形态。 

  二、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 

  客家族群主要定居在闽、粤、赣、台等地区,其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因地域的差异,各地区的客家文化有自身特点,但最为相对统一的族群个文化,其又有共性特征,如重礼仪,倡文风,崇尚祖先,团结进取等人文精神及体现这些精神的物态载体。客家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设计资源。客家文化是由非物态文化和物态文化构成,所谓非物态文化是人们共同遵守与认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行为准则等;如风俗习惯,祭祀活动等。其呈现的形式是非物态的。物态文化则是以具体的物体,多以二维或三维形态呈现,如建筑、服饰、装饰工艺品等。非物态文化是宏观的,是文化性格特征。物态文化是微观的,是非物态文化的物态表现。客家文化中的非物态与物态文化元素分别代表了其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二者构成了客家文化的主体。   (一)非物态文化元素分析 

  作为行为哲学和思维方式,非物态文化往往以动态形式呈现,如客家人对姓氏的崇拜多表现为祭祀祭祖活动及对宗族观念的认同,其观念深入到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姓氏的崇拜实际是对“祖先崇拜”“追根问祖”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祠堂建筑,族谱、祭祀用品等物态元素仅是其观念的物态表现。“儒家思想”“福禄寿喜”“多子多福”等其它非物态文化均具有成体系的文化内涵及体现其内涵的物态载体(物态文化元素)。(表1) 

  (二) 物态文化元素分析 

  物态文化元素有具体的形态,以二维、三维的固态形态呈现,其形态背后均蕴藏着非物态文化内涵,也是非物态文化的物态形式,如三维形态的抱石鼓,是儒家建筑等级符号的象征,是根植于人们生活深层次的居住文化体现③。石鼓上的纹样以二维形态体现,又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非物态文化),如牡丹、荷花等是花开富贵的体现,狮子图案代表(四狮堂同)四世同堂,也是多子多福的思想体现。客家建筑不论是方楼、围楼、五凤楼,外观如何的的演变,但其内部的布局结构均严格遵循的儒家建筑礼制进行营造,儒家建筑礼制的思想是客家建筑的非物态文化元素,而建筑本身是这种礼制思想的物态化显现。客家凉帽、客家服饰等物态文化元素,除满足其实用功能外,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非物态文化),八卦图形、石旗杆等其它物态文化元素都具有相同的特征。(表2) 

  基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的特征,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任何文化符号都具有内在含义,不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符号。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符号背后的丰富内涵,将客家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再设计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设计的形式,使设计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三、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认知和审美的提高及生活样式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需要以全新的形式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使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将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施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约束,还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始形态,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中,使其不仅符合现代审美经验与行为习惯,同时又充分展现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现代视觉形式诠释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清晰的运用原则。(表3) 

  (一)景观设施的功能:作为景观设施,一般有两种功能,一种为实用功能,如休闲座椅、路灯、垃圾桶等设施都具有实用目的的设施,其实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另一种为美学功能,使景观设施不仅用起来方便,还要看起来美观。景观设施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合理需要,再考虑其审美形态。二者成逻辑关系相互制约又互为一体。 

  (二)客家元素的融入:既然设计目标具有明确的客家文化指向,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入就成了设计的核心因素。如何将客家文化元素从形态到内涵与设施的功能需求相结合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乡土材料的运用:制作景观设施的现代材料品种繁多,且美观实用,但很难赋予这些材料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人们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或对纹理的记忆,实现了对材料的认知④。在客家传统文化元素中构成其物态文化元素的所有材料都是在当地经过千百年的筛选而确定的,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些材料甚至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被熟知。这种认知已经深入到当地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在设计中运用当地的乡土材料更容易唤起人们对本族文化的记忆,增强对设施设计的认同感。 

  遵循以上原则,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等基础元素进行设计分析与再创造,形成富有时代感的视觉审美形象⑤,已经成为现代设计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路径 

  下面以河源佗城客家百姓广场及百姓文化街设计方案中景观设施设计为例,阐释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路径。 

  (一)项目背景:佗城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北部,有2000多年的历史⑥。该地区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单一客家人聚集区。虽然和中国其它地方一样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但当地人对客家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却相当高。该镇有179个姓氏,为全国之最。百姓广场与百姓文化街项目即是以此为主题。该项目的设计思路与设计元素均来自当地的客家传统文化。 

  (二)休闲椅设计:百姓文化广场中央景观区休闲椅的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其使用功能,也就是可以让人休息的设施,再从客家传统文化元素中梳理出可以满足其功能的元素,归纳其形态进行再设计。作为门户地位的象征之一,客家建筑前常见的抱石鼓是当地人非常熟悉的物件,将其形态演变成可坐的石凳,保留了石鼓上的图案与制作石鼓的花岗岩材料,保留了抱石鼓原有的形态与内涵,同时扩充了其使用功能。(图1) 

  “抱石鼓”属于物态文化元素,但其所代表的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具有非物态文化元素特征,利用其形态进行再设计,使之成为体现客家文化的实用载体。 

  (三)姓氏图腾雕塑设计:客家人对祖先崇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宗族姓氏的崇拜,这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设计主题,姓氏崇拜元素必须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姓氏崇拜是根植于客家人内心的一种非物态文化,多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与观念之中,所以需寻找内涵相近的物质形态进行深化设计,也就是“借物舒意”。印章作为姓氏的常用标志为人们熟知,以印章为原型,将179个姓氏以群组的形式展现,可以产生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图2)。姓氏图腾雕塑设计是典型的将非物态文化元素物态化设计案例。 

  (四)八卦图形的应用:八卦图形在客家人生活中运用非常广,在建筑、装饰、生活用品、祭祀用品上都可以看到该图形。人们用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也体现了道家与儒家文化对客家人的深刻影响。该图形本身具有完美的组织形式,其简单又富有内涵。将其作为景观雕塑的原始图形进行三维形态设计,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图3运用八卦图形转换设计的具有休息椅功能和水池功能的街心景观设施及八卦图形在中心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八卦图形是介于物态与非物态文化元素之间的元素,其既有完整理论体系,又有可完整代表其理论体系的物态形式。其完美的形态不但是设计应用的绝佳素材,同时其所包含的无穷的哲理也可很好的启迪我们设计的逻辑思维。   (五)石旗杆与“福、禄、寿、喜”的设计应用:石旗杆作为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者的荣耀标识,在客家人中的识别度很高。其具有明显的纪念碑的形态特征,在设计中无需将其形态做过多改动。“福、禄、寿、喜”图形反映了民众热爱美好生活,追求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富情感世界⑦。“福、禄、寿、喜”作为一种祈福的愿望,而石旗杆则作为功成名就的标志,二者的结合组成的景观大道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特征,(图4)。在制作材料上,选择了当地最为常用的花岗岩,该材料本身就是石旗杆的原始材料,同时该材料在当地建筑、生活生产工具等运用相当广泛,也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乡土材料之一。石旗杆是较典型的物态文化元素,“福、禄、寿、喜”作为非物态文化元素的图形化元素,二者均有较完整的形态,是景观设计中很好的元素资源。 

  (六)其它设施设计 

  在垃圾桶的设计上,提取了客家建筑中山墙的造型,通过图形的演变,并结合垃圾桶的使用功能,形成具有实用功能,兼具地方文化特色设施设计。路灯的设计采用了当地盛产的竹制品为基本形,从材料到造型均为当地人所熟知,很好地体现了当地特色。同时给予外地游客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提供了新的介质。 

  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精髓,还吸收当地土著文化,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凝聚千百年来客家人智慧的客家文化,其经久不衰,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客家文化中物态与非物态文化元素分别体现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落实到设计就是功能与审美。作为客家文化主题的景观设施设计,不仅要体现其设施的功能性,同时也要融入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将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挖掘其形态特点,使其符合现代视觉审美习惯,用全新的视角阐述客家传统文化,对景观设计乃至现代设计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注释: 

  ① 李鹏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8):18-25. 

  ② 王伟伟,胡宇坤,金心,杨晓燕.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6):73-76,81. 

  ③ 吴卫,传统宅门抱鼓石考略[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6(5):92,95. 

  ④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⑤ 李辉.浅谈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陆桥视野,2013(6):47. 

  ⑥ 吴善平主编,客家古邑―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⑦ 龚忠玲; 段圣君,透视“福禄寿喜”图形的情感设计[J].包装工程 2007,(1): 3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50615866834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