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收集的资料
承包商一定要 收集第一手资料,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天天讲这如何如何重要,但有多少人下工地去收集。收集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和劳动定额的方法一样,只是注意你记录的是个案,不是综合。要详细描述消耗量 的背景。下一次投标不能抓起来就用,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决定直接采用或调整使用。这一决策过程主要靠估价人的感觉。
2.分包商和供货商的报价单:
它不受国家定价体系和管理的影响,价格表现最活跃。分包的价格,尤其是包清工是重点收集对象,因为工程估价最难之处是人工费的估算。
3.政府发布的开标价格:
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竟标价格在一定条件下是工程价格的真实反映。通常,标价的前三名价格可以借鉴,其它名次不予考虑。应考虑投标价格的性质,单价合同的价格对进后工作有帮助,总价合同的可以不考虑。由于国内至今没有设立这项透明制度, 造价资料收集人需要花些精力和时间,可能还要付出费用才能搞到开标价格。
4.地方补充的定额和发布的价格信息:
它们的价值在于参考和复核。它们的形成往往进行多次综合,代表平均意义,对具体项目要慎重考虑使用。目前网上和出版物上的信息都属此类。此外,网站上发布的某某工程造价分析,实属用定额作为“转换器”变出来的,对工程前期或许有些意义,对详估阶段 作用不大。 因此,这类资料并不是多多益善。
新材料、新技术的定额测定:
1、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
2、根据设计意图选配施工机械。
3、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测定人工机、械消耗。
4、编制补充定额。
工地只是感受,如同在音乐厅听交响乐,听的再多还是低层面的理解,需要在此基础上理性化分析问题. 呵呵,应该去腐蚀那些掌握情况的同志们呀,要不去看楼呀,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了解到实际发生的价格了,尤其是包工头呀!!总结总是容易的,要不那么多年学不是白上了?理性分析你应该把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规范吃透,还没有楼,甲方仅有个设想你就可以告诉人家要花多少钱了,你岂不是太牛了?我认为应该从这下手才是一个顶尖高手,别的总结资料只能算高手而已,不够吃香,你以为如何?联合起来吧,一个人没那么多精力,建议招募个专业的人士加入!集体智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