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者的地位不断提高,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文章在简要介绍了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后,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0 引言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以及建筑项目各方管理水平的提高,当今时代的建筑从总体上来说功能日趋完备,质量更加可靠。然而由于建筑行业牵涉面广,其生产过程中人员流动大、工种多、施工工艺复杂,而且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多,所以现在的工程项目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安全方面的问题。
1 现存安全问题
建筑业是高危险行业之一,加之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总体安全意识较差,因此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通过对近几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现存的主要安全问题如下:高空坠落、触电、起重伤害等造成的伤亡事故较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造成的事故占绝大多数。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一些建设单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按相关要求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拖欠工程款,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而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工程的承包权,多会妥协,从而造成在施工过程中资金紧张,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如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数量不足或质量达不到要求,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同时,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一些监理单位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熟悉、不掌握,不能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开展监理工作,履行监理职责;甚至少数监理单位同施工单位相勾结,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错误没有责令其改正,最终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2.2 员工普遍安全意识不够,行业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多是农民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参与施工建设,这是完成大规模施工任务和促进建筑业发展的需要,然而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多数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专业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够。作业不规范,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不断,发生紧急安全事故时,又不能及时进行科学正确的处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
5.3%,管理人员仅占4.9%,而专职安全管理的人员则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2.3 材料不合格或施工中的偷工减料
建筑材料的不合格,如钢筋的强度达不到要求,或是为了赶进度、节省开支,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将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低下,有的甚至在建筑主体尚未完工之时,就发生断裂、坍塌等事故,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劳力和物力,拖延了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更是对施工过程中各方人员安全的一个极大威胁。
2.4 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
施工现场安全资料是指导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的鉴证证据,也是相关部门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安全资料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安全资料收集整理中弄虚作假的情况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是资料收集人代签字;资料检查时的检查情况填写中,“符合要求”、“满足要求”等用语较多,然而对于具体的要求标准,填报人却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或要求标准根本就无从考量;另外,安全资料还经常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的现象。
2.5 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法制建设的框架,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安全状况若仅仅依靠外部法律制度强压的被动做法,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要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借助市场经济杠杆的巨大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真正自发追求良好安全业绩的动力。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存在着对安全业绩重视不够、有关安全的强制保险制度不完善、违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市场经济杠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
3.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对于建设单位,应保证提供的有关施工现场及其毗邻区域的各项资料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对其他参与方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的要求,尤其不得随意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不得把工程承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单位,应保证安全生产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每个进场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工作在施工一线的人员都有必需的安全操作技能,减少并防止错误或不规范作业;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于监理单位,要熟悉相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工程强制性标准;保证不受其他各方的干扰,能够公正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其他参与方也应履行其相应的安全职责,共同保证工程活动的安全进行。
要在建筑市场上形成更为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应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督促各参与方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活动,一旦发现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责令其立即停止并予以严厉惩罚。建立安全生产违法“黑名单制度”,对于连续多次进入“黑名单”且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由安全监管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各参与方单位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可追溯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逐岗签订“安全责任书”,务必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能落实到个人,激发责任人维护安全生产的积极主动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时互推责任。
3.2 加强安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 此项不仅针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其他各参与方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而且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通过播放以往安全事故的视频材料或印发小册子,使每个员工都能了解发生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凡是进入施工现场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场;定期开展安全讲座,聘请建委安全部门的专家授课,使员工时刻不忘安全之本。
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杜绝无证作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和不定期考察,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适当增加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并鼓励其积极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3.3 重视材料管理,加强现场监督 严格材料进场检查,运货车到场时,材料人员需及时(无特殊情况应在10分钟内)到场进行验收;要求出具出厂质量保证书,如无则不进行验收,同时认真核查单据上材料特性是否与实际一致;旁站监督卸车入库。做好材料保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材料堆放;对材料仓库必须及时检查清理,特别是易受潮产品,更要及时检查,掌握保质时间;对于易燃易爆仓库,必须严禁烟火,确保安全。总之,要重视材料管理,杜绝因为材料不合格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
对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问题,首先需要建设单位从源头上解决,不能拖欠工程进度款,要保证施工单位有购买充足材料的能力;同时建设单位应亲自参与材料的采购工作或委托监理公司代为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要突出旁站监理的监督作用,保证关键部位的施工务必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工程的变更必须获得监理工程师的审批。
3.4 规范施工安全资料管理 除国家有关规范外,一般在地方(地级市以上)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部门都专门编制印发了《建设工程安全资料整理办法》。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应在此基础上做好安全台账工作,建立适合本单位和工程项目特点的安全资料管理制度,明确资料收集整理标准,逐级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同时,安全资料的采集整理应保持与工程进度同步,并指定专人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不能随意调动资料管理人员,确需调动的必须做好资料的转接工作,务必保证安全资料的真实、可信与完整。
对于发生安全事故时的资料收集,要更为注意,不得有所隐瞒、弄虚作假。同时要把事故责任人、处理情况等详细记录在案,作为日后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和安全施工的经验教训。
3.5 建立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在招标活动中重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能力考核,如在资格预审时审查施工单位近几年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当超过一定标准时不考虑其投标资格;在评标时加大应对紧急情况能力等指标的权重,或是根据申请人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酌情扣分。通过这些措施激励建筑单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同时,应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强制建筑单位对某些特殊岗位的员工购买保险,尽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时所带来的损失。
另外,还应该加大发生安全事故时的惩罚力度,督促各个责任单位及个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建筑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各个施工环节,每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建筑项目各参与方应秉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保证每个员工和施工场地自有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0,(2):204.
[2]张立平.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20):213.
[3]饶兰,张霞.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J].珠江现代建设,2010,(154):34.
[4]田元福.建设项目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