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测绘论文
  3. 内容

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法对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探究

摘要:利用几何水准来测量垂直位移不仅效率特别低而且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发来实现二等水准的测量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易于操作。本文介绍了在运用三角高程法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所使用到的使用技术,确定和布置水准点、线的方法以及埋石的技术,详细分析了利用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进行各项信息的观测、数据的计算以及水准测量时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全站仪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 二等水准 精度
  长久以来通常是利用几何水准来完成垂直位移的检测的,这种测量方法严重影响到了整体进度并且可靠性较差。全站仪的诞生有效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其自动识别功能以及先进的测量技术为测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大部分水准测量都是依靠水准仪以及水准尺共同结合来实现的,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以灵活选择相应精度的设备。通常情况下一等水准测量是利用一般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完成的,二等水准测量则需要用到精度相对较高的电子水准仪以及铟瓦尺等设备。另外,利用精密三角高程进行测量同样可以视为和二等水准精度相同的测量,它所用到的全站仪需要具备自动补偿以及照准的功能,该测量方法明显缩短了工程的施工周期,有效改善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测量过程中水准线的布置
  对于以二等水准测量为标准施工的三角高程测量技术,其水准线完全是沿着工程的基本线路布设的,对于隧道地段一般选择便于进行三角搞笑哼测量的地段,而且应当尽量靠近施工的一侧,使得测量线路尽可能缩短。对于以一等水准或者二等水准为标准的工程运用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联测时,起算以及线路通常选择相对比较可靠并且稳定性比较高的一等水准点,进行高程检查使则应当选择二等水准点。对于施工地段的高程线路长度介于1000~1500m之间,各个水准点之间的浮动不超过50m的路段,长度在1500m以上并且浮动长度超过50m的,应当分别依照国家标准将线路的各个相邻重力点的间距控制在相应的标准范围之内,施工路段的长度低于1000m的则无需测量重力。
  2 水准点的确定以及埋石
  2.1 水准点的确定
  在对水准点进行确定的时候应当预先检测该处的地基是否足够坚固,能够抵抗施工的干扰保持稳定,还应当考虑将水准点设置在该处是否便于标示的保存以及后续的观测操作。不适宜确定水准点的情况主要有五个方面:(1)该处相对比较潮湿并且经常会遭到水淹;(2)该处经常会因为出现土崩、沉陷等情况而导致地面移动、重构、变形等或者该处的土质不够紧密坚硬;(3)该处的五十米直径范围内有铁路存在或者三十米直径范围内有公路存在;(4)在该位置选埋水准点以后可能会对标石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5)在该出选埋水准点难以顺利观测。
  2.2 埋石
  在进行埋石操作时应当现场浇灌,首先要将坑挖好,然后要将其底部完全夯实。进行浇灌操作第一步是浇灌混凝土,这是因为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坚固程度,将其用于底部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当混凝土大致上凝固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上不浇灌操作了,此时就可以将标心插入进去了,注意标心应到垂直并且标心顶部的半球要超出混凝土的上表面1~2cm的距离。等到大致凝固好以后就可以将点名写在上面了。当将工程划分成各个区间进行埋石操作时,一般每隔1.5km作一个编号。埋好之后还应当通过绘点、拍照等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
  3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及精密水准测量
  3.1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
  3.1.1 基本原理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自动照准的方法来实现全站仪对相关数据的观测的,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大气对于光的折射干扰导致的误差。进行同时对向观测操作是首先要把照准棱镜稳妥地固定好,在侧段的七点以及终点的同一直线、高度出要分别固定好一个照准棱镜,用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另外还应当对观测边的角度进行准确的控制一面产生偏差。注意对相关观测结果进行记录以便随时检查限差的大小。
  3.1.2 观测
  对于起始水准点和终止水准点的观测,首先要在距离水准点10m的范围内按照架设标准安放好全站仪,在各个水准点位置也要把棱镜杆安置好,然后才可以进行相关观测。对于对向观测操作也是通过自动照准技术实现的,观测时应当先从后测站开始,另外一个棱镜要朝向上方或者下方。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当前站仪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看作是下一条边的前站,如果位置移动到了前方则是前站。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进行观测之前要对当地的温度以及气压进行准确测定,然后根据测定数据设定好全站仪的各个参数,以便提高观测结果的精确度。观测边的长度应当控制在200~400m之间,如果是丘陵地势距离不应当超过1000m,山地不应超过500,竖直角要控制在10°之内。
  3.2 精密水准测量
  对于相对比较平整的路段可以通过二等水准技术进行测量。测量仪器一般选用电子水准仪以及铟瓦水准尺相互结合,最初的七天内应当每日对i角进行检验和校正,当i角区域平稳之后可以每间隔15天进行一次检验和校正。在各个观测点之间通常不安排间歇点。观测过程中视线长度不应超过50m,前后两处的视距差不应当超过1m累积不能超过3m,对于视线的高度则应当控制在1.3m以上。进行联测时,测段的长度应当控制在30km之内。
  参考文献
  [1] 刘千文.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法用于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J].工程质量,2009.
  [2] 葛忠士.精密三角高程在大瑶山隧道二等水准测量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9.
  [3] 潘小东,许大欣,潘新,等.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试验[J].城市勘测,2009.
  [4] 周建红,刘世振.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应用于河道高程控制网试试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5] 王红夺,张洪升.TCA2003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及其精度分析[J].矿山测量,2010.
  [6] 欧阳平.三角高程、GPS在跨河水准测量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9.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法对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探究
http://m.civilcn.com/cehui/chlw/147019125127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