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测绘论文
  3. 内容

市政排水管道顶管工程该如何进行施工监测?

导读:顶管施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在市政排水工程中采用顶管技术施工可以将作业面移入地下,从而避免对地面交通和环境的破坏与影响。本文对顶管工程的施工监测做了简要的阐述,希望引起共鸣,共同探讨。
关键词:排水管道顶管工程,施工监测

  为了保证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顶管管线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安全,做到信息化安全施工,必须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反馈与施工组织之间的互动,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和周边影响范围内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地表隆沉、确保既有公用管线与邻近建筑物安全。
通过监控量测达到了如下目的:⑴ 动态客观反映施工对地下管线及临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以便施工中有目的的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工艺,以确保顶管施工生产的安全。⑵及时反映顶管工作井施工过程中坑外土体的动态变化,及时分析可能出现事故的隐患。⑶ 了解降水过程中,坑内外水位的变化,分析可能出现的漏水等现象,对围护的薄弱环节作出预先判断,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⑷客观、准确反映基坑支撑轴力及基坑围檩的受力变化情况。使施工单位及时掌握基坑的稳定情况等。
1.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及布设工作量
1.1地下管线监测点
布设原则:①顶管施工范围,在沉降槽内的管线布设管线监测直接点,布点间距为15~20米左右。②结合管线搬迁施工,在距离工作井基坑开挖深度1~2倍距离内的管线布设管线监测直接点,布点间距为30~40米左右,并与a.中所布监测点交叉错位布设。③利用可利用的管线设备点布设。
布设工作量:测点布设及数量按实际的管线长度和分布情况,根据布设原则以实设量为准。
1.2建筑物监测点
布设原则:①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布设。②高低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③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④框架结构建筑物的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线设点。
布设工作量:根据上述原则,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所涉及的建筑物、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工作量以实设量为准。
1.3顶管工作井围护结构稳定性监测及布设工作量
布设原则:①围护结构顶垂直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沿工作井基坑周边布置,埋设于围护顶内侧0.3m范围,布设间距为20米,道路两侧交叉布置,监测点顶部刻有“十”字,一组平行于基坑方向,另一组垂直于基坑方向。②坑外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孔:基坑两侧交叉布设。测斜孔内两组内槽一组平行于基坑开挖面,另一组垂直于基坑开挖面。测斜孔深度分别为15米(基坑挖深小于7米)及30米(基坑挖深大于7米)。③围护墙体变形监测:设点量测井径变形数值。④支撑轴力监测点:在有第二道和第三道支撑处布设轴力计,布设间隔为30米。轴力计安置于第一道至第三道支撑上,在同一断面。⑤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孔: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是了解基坑围护止水效果的最直接的手段,故整个基坑均以40米间距布设水位监测孔。孔深15米。
布设工作量:根据上述监测点布设原则,根据布设原则以实设量为准。
2.监测点埋设技术要求
2.1沉降点和位移点的埋设
基准点:应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牢固、稳定。
观测点:应与被观测物牢固相连,并做好保护工作。建筑物监测点用冲击钻钻孔,安放“L”型钢钉,弯头朝上,孔内用混凝土环氧树脂填实。
2.2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埋设
基准点:应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牢固、稳定。
观测点:应充分利用设备点,无设备点情况下做直接监测点。
无条件做直接点时,应在管线监护单位的指导监督下做间接监测点。
2.3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埋设
①设三段进水段,对应基坑开挖深度的各三分之一段,每段长约1米,钻梅花状小孔,用无纺布及沙网绑扎。②水位管与土体间用砂回填。③布置完毕,应进行洗井,保证水流畅通,避免出现死井现象。④支撑轴力计的安装。将轴力计中心与钢支撑中心置于同一水平面,一端与钢支撑的牛腿钢板焊接,另一端与钢板一起顶在围护桩上。
3.监测方法
3.1沉降监测:
包括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管线的沉降、墙顶的沉降、支撑立柱沉降及地下水位孔孔口标高的监测均采用WILDNA2或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加测微器和铟瓦标尺,使用PC-E500采集原始数据;依照国家二等水准的标准进行测量。
3.2水平位移监测:
包括管线的水平位移、墙顶的水平位移监测使用WILD T2经纬仪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进行位移观测。经纬仪测站点定期用全站仪进行复核。在通视条件不良情况下,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
3.3地下水位观测:
管顶以精密水准仪测定其高程,然后用钢尺水位计量测管顶至管内水面的高差,求出各孔水位高程,工程施工前测定水位孔初始水位高,以后各孔量出的值与之比较,得各孔水位变化量。
3.4坑外土体及围护墙体的侧向位移监测:
用钢尺测量。
3.5支撑轴力监测:
采用VW-101型振弦测读仪对轴力计进行测读,并按标定值公式进行计算。
4.监测频率及周期
环境监测: 1次/1天; 围护结构顶沉降、位移监测: 1次/1天; 地下水位监测孔: 1次/2~3天(无漏水情况下);支撑轴力监测: 1次/天;围护墙体变形监测:1次/1天;出现异常情况采取跟踪监测。
5.监测测试技术要求及监测精度
5.1 监测测试技术要求
① 沉降监测的水准路线闭合差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执行。②沉降监测采用闭合或附和水准路线,水平位移测试采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对测站点定期进行复核、校正。③ 各项监测点埋设完毕且稳定后,初始值测试应不少于三次,并取其三次稳定值的平均数作为原始基准数据。④所有测量器材在测量前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标定,并将标定证书复印件交施工监理。⑤ 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运至测量现场后必须进行检查校正,以保证设备完好。⑥ 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取得联系,并尽最大努力进行测点补救,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对于被损坏而无法进行补救的测点,应及时发出工程联系单,告知各有关方。⑦当监测数据超出所要求的报警界线时,及时分析报警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有关方参考。在监测过程中,如遇监测报警应及时速报监理方及有关方。⑧ 对于各项监测基准点选定和布设,均选在稳定区域,并且设置牢固,便于长期保存。⑨地下管线的报警值按累计±10mm,日变量±3mm计。
5.2监测精度
① 沉降测试精度设计:a.每测站高程中误差Mo=0.5mm,最弱点变形量的中误差M变<2.0mm;b.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c.要求水准路线的权倒数1/P≤2;d.水准符合差fd≤0.5×√n (n为测站数)。② 水平位移精度设计:采用视准线法,基准线离开观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观测固定点需二测回,凡大于3mm的变形点均测两测回。③ 地下水位观测精度设计:水位计量测采用连续多次度数,取连续3次度数差小于2mm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④ 坑外土体及围护墙体的侧向位移监测精度设计:侧向位移换算精度为0.1mm。⑤ 支撑轴力监测精度设计:轴力计度数精度0.1Hz,监测换算精度为1N。
5.3监测成果提交及信息反馈
⑴ 监测成果提交
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原始资料的保管,防止遗失,原始资料中必须反映出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状况。原始资料的保管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报送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日报表必须要有接收人的签字。上报管线单位的报表要连续、完整、及时、并有备案。
⑵ 信息反馈
为加快监测信息反馈速度,在现场设置监测办公室,全部监测数据由计算机管理,监测数据在测试结束后立即处理。在正常变化情况下,监测数据隔日上报;如测得数据有异常或特殊情况,立即复测,复测无误立即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及相关单位。
按期向监理、代建等单位提交监测日报,对施工稳定性和安全状态提出评价。分析和预测基坑稳定性的发展方向,提出调整挖土参数、及时注浆、对支撑复加预应力等施工建议。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市政排水管道顶管工程该如何进行施工监测?
http://m.civilcn.com/cehui/chlw/147564026528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