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环境监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成就、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以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97-01
0引言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而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环保局下设置的一个支柱性部门,并且是环境管理和规划等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推广和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我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主要体现在管理、利用、发布环保数据,不仅提高了环保工作效率,而且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可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千里眼”,很多时候要依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为了用好这个“千里眼”,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1)目前环保局下设的各个环境监测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2)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3)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都运用到环境监测,促进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开展;4)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国家提供政策标准,培养了一支专业专门的信息人才队伍,保障了环境信息化的良性循环发展;5)我国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持续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国家环保总局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环境信息文件,不仅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反映出政府的环境决策和管理环境事务的能力。
2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足及改进措施
九五以来,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不足。
2.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足
1)技术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监测中的信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和技术性亟待加强。但是作为环保局的支柱部门的环境监测站,往往配置低水平的技术人员,他们只会一般性的文件操作或理论知识。因此,提高环境监测信息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扩展培训渠道和增加学习机会,给予技术方面的人才保证,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更高效率的开展;百科论文:http://www.baikelunwen.net/2)数据方面。环境监测往往要用数据来说话,但数据繁杂细琐、范围宽广并且要对过去和现在的监测数据深入、全面了解。而最终监测数据却不能全和真,影响环境监测其他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有的监测站仍采用传统的纸张数据传送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数据资料常受制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态度,不能如实反映;数据资料存储格式不能统一,造成数据冗杂,难以统计等;3)安全方面。安全问题主要是数据的安全,主要出现的问题有:(1)工作人员有时因操作不慎,不能有效的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由于硬件故障、断电、死机、人为的误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2)数据保密工作欠妥。某些监测数据可能被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或操作员阅读,或由工作人员本人因私利而泄露,而造成数据泄密等后果。
2.2 改进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措施
1)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这是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措施。大部分监测站缺少专职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相关的监测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与其他环保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数据的信息共享链,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onit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IMS系统,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项目设计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它通过与现场监测设备连接实现实时智能全天候监测。它的建立,将为环境监测和其他部门提供更快捷、更新颖、更精准的污染信息,全面的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预测信息;2)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未来环境监测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要求技术人员在工作方法和能力都要不断精益求精,要求建立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队伍;3)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细致,防患于未然,也要求监测站不断完善监测质量机制,保质保量。
3结论
职称论文:http://www.baikelunwen.net/fanwen/zhicheng/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我国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卢贺,马丹丹,刘柄蕴.试析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园艺,201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