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绿色环保
  3. 内容

环境工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与专业课有机衔接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较快,但只注重对工科基本理论的培养,而没有把适合本专业不同知识模块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地衔接。文章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入手,重点探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发展提供实践性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衔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这样的专业规模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使环境工程专业教学面临挑战,特别是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不断涌现出新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高校结合国情培养专业过硬的环境人才,解决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还一直延续老的传统,不能和与时俱进的专业课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得课程教学孤立、枯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对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不够[1]。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性教育问题是当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
一、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1.对专业基础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提到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明确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的来源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让学生们建立清晰的知识模块,例如,有的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化工原理》课程,而且这门课被作为核心专业基础课来学习,那么有的同学就有疑问了:我们是环境工程专业,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专业中的化工呢?这是因为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工艺过程及反应器的设计依据都来源于化工知识,如果学生们不明确这一点,很可能将《化工原理》作为普通课来学习,那么这直接会导致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对反应器设计、计算、构造原理及特点理解困难;此外有些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由其他专业的老师来授课,例如《化工原理》由化学专业的老师来上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由生物专业的老师来上课,由于这些老师对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重要性认识的不足,直接造成学生们“轻”专业基础课、“重”专业课学习的局面。随着环境复杂性问题的突出,对环境工程人员的理论和专业要求也更加严格。如果没有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支撑,就无法灵活地应用专业知识,只会套用现有的技术和设计模式,这远远不能满足环境产业发展的需求。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由于现阶段环境工程专业开设学校太多,导致环境工程人才过剩,学生就业压力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进行调整,向本校的特色方向靠拢,例如对于钢铁院校,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就侧重钢铁和冶金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和资源化。这种改变有利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有些学校只对专业课进行了改革,却没有对专业基础课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没有互动和衔接。这往往容易造成上完专业基础课以后的学生直接上环境工程专业课倍感突兀与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基础课对专业没有作用的误解。造成以上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专业基础课不是真正直接服务于环境专业教学的,其与环境工程专业课是各自分开的。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
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顾名思义,它起到的是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这个基础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其他教学创造了条件。那么,如何上好这个专业基础课呢?这就要涉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合理的专业计划与课程安排。制订合理的专业计划和学期课程安排,加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知识动态,从而进行辩证施教。我在上工艺和反应器的课时,凡讲到与工艺和反应器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没学过,有的说学过但不记得了,还有的干脆说不知道,但通过耐心启发,学生们能较为准确地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1)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达不到将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互相联系和综合运用的要求;(2)部分学校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排课先后顺序和课时安排不合理,专业课中提到的有关专业基础课知识学生还未接触。(3)专业基础课程有些内容较深,如流体力学,它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的延伸;有些课程较抽象,如环境微生物学,基本上都是微观过程。这些课程如作为独立学科来传授,因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的结果,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制订合理的课程计划,使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相互呼应,同时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老师间的联系,摸清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辩证施教[2];其次作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多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间的知识,这样上课时才能广征博引、游刃有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
2.设置专业与专业基础的衔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都遵循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一学期的专业课的授课原则,受限于授课教师的不同,很容易造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脱节,学生们也易发生学一门忘一门的现象,对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毫无认识;而且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由专业老师讨论完成的,学生们无从了解设置的原因,无法有机地联系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针对以上情况,可考虑设置专业与专业基础的衔接课程,只需要4堂课左右即可,主要给学生们讲解课程的由来、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与专业的关系等,让学生们明确: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学了这门课程究竟有什么用。例如,我在讲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时候,会给同学们描述本课程与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等专业基础课的关系,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疑虑,明确这门课程的理论来源和学习的方向,纠正学生产生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不相关联的错觉。学校可考虑将衔接课程的讲授纳入专业课教学日历和大纲中,或者是在学生们接触专业基础课之前,就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向学生们讲解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学习的重点、课程之间的联系等,这不仅使学生们明确了环境工程专业将来会干什么,也使学生们知道通过什么课程学习才能掌握这项技能。此外,这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做适当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特色专业课下的特色基础课。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我国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大多是在依托不同的学科种类的基础上创建的,而且这些环境学科又大多是依据该校原本具有的学科优势设置的,这就为一些院校由于不具备某学科的背景而采取了扬长避短的措施提供了条件。如,工科院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就偏向工业背景下的工程和实践方向;理科院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就偏向大环境下的污染修复方向;文科院校开设环境专业就偏向环境规划和政策方向。这些学科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为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奠定了一部分基础,使特色办学、多元化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可能。高校要把专业课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而不是面面俱到、全而不精;要把自身院校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如此,在找好各自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讨论特色专业下的特色基础课设置,就显得更容易一些了。如,工科院校开设的偏向工业背景下的工程和实践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就应该以工程力学、课程设计、土建施工训练为主,让学生合理运用基本理论知识,体现在工艺和反应器的设计以及工程施工等,从而初步掌握环境工程实践的一般规律,最终为环境工程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环节提供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已日趋完善,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环境人才,必然需要很多院校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在专业教学中衔接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变相互独立为有机统一。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环境工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与专业课有机衔接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lvse/158381926038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