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工科”建设已经引发了课堂教学革命,但是土建概论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德育教育的培养方面并不理想,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考核方法和德育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实现该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转型;环境工程土建概论;教学理念;德育培养
2015年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目的在于推动普通本科高校把办学目标放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上。在此背景下,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为首批应用转型试点专业,开始探索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土建概论》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环境工程学生接触的唯一一门与土建工程相关的课程,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密切相关。这门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为了符合专业转型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环境工程土建概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满足新时代新工科教育的需要。
1教学理念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环境工程土建概论大四上学期开课,与国家学校奖学金助学金等奖项几乎没有关联性,这导致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该课程。另一方面,大四学生在忙着准备考研或就业等事情,这使得学生在客观上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该课程。为此,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1]。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满足就业的要求,而学生就业的必备要求之一就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指“宽口径”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纯熟的专业技能环境工程土建概论课程包括环境土建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土建制图基本知识、土建设计概论、环境工程土建设计和环境工程土建构造等,内容宽泛,与工程实际关系密切,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就业机会,因此,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理论较多,仅仅通过讲授很难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如把工程案列引入到理论讲解中,则会得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满足了“工程质量认证”的能力需求。从已有的教学实践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
2教学方式
在“专业素养”和“工程质量认证”的需求下,课程的各部分内容很难区分重点和难点,均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在有限的学时内,“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把宽泛的知识如同“倒豆子”一样,一下子灌输给学生,这就导致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为了改善教学效果的,多样化的授课方法势在必行[2]。(1)现代化教学技能应该得到重视,课件、板书和视频的有机结合可以把教学内容立体形象的展现出来。从以有的教学实践来看,播放工程案列的视频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兴致,开阔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问题式教学方式应该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互动,学时的限制导致课堂讲解时远远不够的,问题式教学不但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鼓励学生谈一谈去过的给水厂污水厂的土建材料或者土建构造,即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2)网络课堂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课程内容涵盖土建工程和环境工程,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全实现“理论与工程实践”这一教学理念。针对这个问题,仅增加学时是不够也是不现实的,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指定观看的网络等。(3)课后作业应该得以重视。环境工程土建概论的课后作业不应在限于客观类的题目,因根据讲授的内容布置一些综合性的课后作业,例如“如果你建造污水厂,你会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这样选择?”“城市的垃圾填埋场的基础的构造方案图,方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等,开放性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其他教学环节的配合。环境工程土建概论涉及的知识与实践环节是密切相关的。纯粹的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抽象而且难以理解,因此可以采用企业实习与理论学习相互穿插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适当调整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是教师更好轻松生动的对课程进行讲授。
3考核方式
不完善的课程考核导致课程效果并不理想[3]。该课程传统考核多采用“小论文”或“一张试卷”。学生往往依靠“突击”来应付,忽略学习积累的过程。一张考卷虽然可以覆盖足够的知识点,但不能够考核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必须得以改变,比如增加撰写论文、小组讨论、网络课堂、课后作业和师生互动等考察环节,综合考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生观价值观。
4德育培养
环境工程土建概论课程具有内容广泛,知识点多的特点,教师在以往的教师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很难进行德育教育。但是,随着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不再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已成为高校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4]。“课程思政”的提出使得全部课程育人是必然的。该课程作为改革试点课程之一,把德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把德育元素贯穿带课程中,把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该课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分析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首先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在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其次教学方式的改善,在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环境工程土建概论课程中,“思政德育教育元素”的引入有助于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贯彻到专业教育里[5]。最后考核体系的完善,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在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重点考察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品行,充分体现项目教学成效。
5结论
在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转型的背景下,环境工程土建概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此基础上,补充了德育教育贯彻到专业知识课程的实施措施。坚持和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慧娟,张凯,等.专业转型下《环境管理与法规》角色扮演教学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90-191.
[2]单长青,李甲亮.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更新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1:106-107.
[3]程玲.吉林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19,47:218-220.
[4]黄拓.《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7,5:156-157.
[5]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