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绿色环保
  3. 内容

刍议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言

环境工程学科始于20 世纪中期,初创时期以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为特征。随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工程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展。上世纪末,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整体化和高度分化两大趋势外,还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转向绿色文明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也是环境工程学科与其它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和发展的重要表现。在新世纪里,环境工程学科作为环保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源泉,对“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过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环境工程学科将成为21 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实施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人类聚居环境工程建设

人口、环境、生产是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制约,与之对应,社会文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就成了众所周知的三大难题。重要的是,随着诸问题的加剧,人们已开始体会到,这三大难题不仅是相互制约、跨越地域国界,而且是超越代际、左右后辈的。将三大难题综合平衡,并以全球的范围和几代人的生存兴衰为价值尺度,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观。

针对人类生存环境而言,近二、三十年,全球人口猛增、资源锐减、住房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环境生态则相应地急剧恶化。如此下去,人类还能保证生存、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吗?正是在这种全球性的“可持续”大背景下,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人类聚居环境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建筑环境等学科同行关注的热点。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1976年的“生态环境—人类社区会议”;1970年召开的“人居环境大会”;1986年温哥华联合国人居环境会议;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以及1993年召开的以“为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而设计”为主题的第18届国际建协大会。人聚环境问题研究与实践的国际性呼声日益高涨。

关于人类聚居问题的研究,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Doxiadis)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Ekistics)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其着点已不是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小到三家村,大到城市带,所考虑的是尺度、层次不同的人类聚居问题。对此,全国性的研究与实践首推美国。自60年代初期,《寂静的春天》一书唤醒了美国公众对于人聚环境质量的关注。继之,以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为开端,美国政府机构建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与人类聚居环境保护开发有关的法规条例。而《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则作为学术专业性的指导,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一股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管理的浪潮度卷了整个美国。

相比之下,当今中国的人聚环境建设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现实。如吴良铺教授所概括:“城市化与建筑象江潮一样地发展,象水波纹一样地逼近,一方面有大量的建设,产生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相当多的大尺度的破坏”。为此,以1994年昆明《人聚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学术研讨会》为开端,中国建筑学术界开始了一场关于“人类聚居环境”问题的研究,1995年召开了《人聚环境与建筑创作青年专家学术研讨会》,1996年召开了《96中国人居环境学研讨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均先后成立了有关的专门研究机构,并出版了研究专集。

2、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中的可持续建设发展观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需要有一个观念上的根本转变,需要确立可持续建设的发展观。与上述三方面的症结相对应,作者认为,可持续建设的发展观至少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

 理顺人们头脑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找回我们丢失已久的“时间”感觉,把对“时间”的关注放在首位,在考虑近期建设的同时,更要考虑到远期未来的情形。如同景观建筑规划师那样,以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为时间尺度,来统筹环境的建设、城乡建筑的规划开发。这是可持续建设发展观的第一层含义。

   摆正人工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工与自然的齐头并进是可持续建设发展观的第二层含义。以往的观念要么是以牺牲自然来换取高质量的人工,要么是以牺牲人类的天性,换取对于自然的原始回归,走的是二者必居其一之路:

   ←牺牲自然

   人工 大都市——城市——乡村——荒野 自然

   牺牲人的天性→

   可持续建设发展观需要的是合二为一,是人工与自然的齐头并进:

   人工→

   城市化→

   园林化→

   乡村化→

   自然→

   不是仅仅满足于解决人们生存物理空间质量和数量的需要,以及表面化的精神追求,而是要通过规划设计寻求表达人类深层精神世界的人类聚居环境。通俗地讲,这也就是规划设计中精神文化的追求,这是可持续建设的发展观的第三层含义。

3、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中建筑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环境工程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提高而出现的新产业,该产业耗电正逐年快速增长,所以其节能措施的创新,是建筑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建筑环境工程包括环境绿化、夜景照明、空气调节与净化、噪音处理、水电气供应及智能化使用管理和污水、垃圾的妥善处理等。

  3.1建筑环境空调工程节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环境空调工程,20 年前几乎是空白状态,目前不同类型建筑空调安装率达30% ~70%。在城市用电高峰期,空调工程消耗了用电总量的1/ 3 以上。沿海地区已经大量采用了风冷式分体空调。一方面风冷式空调比水冷式空调多耗电15% ~20%,更重要的是风冷式会造成室外环境的热污染和噪音污染;另一方面小型风冷式分体机由于冷媒量偏差及其设备粘尘清理不及时,制冷效率可下降10% ~20%,造成能耗相应增加。

  3.2建筑环境生活垃圾处理新措施# 我国“十一五”规划说明中,首次提出要妥善处理城市的生活垃圾,要市场化管理,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要求将垃圾处理的费用、能耗及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城市垃圾处理主要有掩埋、焚烧、微生物分解3 种办法。笔者认为这些方法还不是妥善处理垃圾的方法,尤其是焚烧处理,它是市民最不能接受的,不仅投资高,处理成本高,耗能高,而且污染大气。倘若我们在海滨建一个千吨垃圾转运码头,在码头货场围地建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地底部垫不可降解的聚氯乙烯塑料膜防止垃圾重金属流入大海,利用土石方与垃圾混合填埋,填埋完成后填埋场可以改造成万吨级码头。这样循环用地,收益很高,而且是垃圾处理较为妥善的办法。

结束语

   总之,未来环境工程的发展必须与可持续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投资、人才、研究领域扩展等问题,才能随着其它学科的进步共同发展。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刍议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lvse/1626049021404523.html